譯文、賞析 / 嚴(yán)勇、音頻 / 張佳
“我”尋到了一處桃花源,可以如“避秦”一樣“避元”;在這里,不知日月,只見桃花盛開,才知又到了一年的春天。
桃花紛紛凋零,切莫讓它飄進流水之中;恐怕有多事的漁郎見了,順著漂浮的花瓣找到這里。
謝枋得(bǐng):字“君直”,古人對操權(quán)柄者,期望其是君子,是正直之人。故其名枋得,字君直。1959年版《宋詩一百首》注音bǐng、1981年版《千家詩新注》注音bǐng(柄)。
讀懂這首詩其實很難,因為很多人以為“避秦”,尋得“桃花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殊不知,這里的“避秦”與逃亡沒什么區(qū)別。而逃亡的生活,不似隱居,隨時有性命之憂。而詩人卻能以此大無畏的精神悠然寫下此詩,足以證明其殉國之志早已萌生。在元滅宋之戰(zhàn)中,其妻子、次女、兩個奴婢皆死于元軍之手,故而其對元軍有國破家亡之恨。當(dāng)然,更多的肯定是民族氣節(jié)。拋妻棄子投降元軍多去了,詩人卻這樣做,最主要原因還是愛國之志占了上風(fēng)。其人生經(jīng)歷比文天祥更苦,死是一瞬間的事情,而“避秦”逃亡生活之苦更甚于一死。從這首詩中,我們最關(guān)鍵的是讀到詩人的堅貞與追求,寧死不屈,寧死不降,極高地彰顯了宋代士大夫的不屈的靈魂。與崖山一役十萬將士沉海,共同構(gòu)成了南宋最悲壯的一幕。“慶全庵”,就是宋亡后,他的隱遁之所,位于福建建寧府建陽縣唐石山。他以賣卜教書度日,終日身穿素服,以志國恥之哀。這首詩最絕妙之處正在于借物詠志,將“慶全庵”比作“桃源”,將“避元”比作“避秦”,彰顯了詩人不仕元朝的堅貞,直至北上絕食而死。“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边@兩句是說,“我”尋到了一處桃花源,可以如“避秦”一樣“避元”;在這里,不知日月,只見桃花盛開,才知又到了一年的春天。“桃源”,即桃花源。典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詩人自比晉代漁人王道真,希望在桃源中度過一生,而不希望被人打擾?!疤壹t又是一年春”,最是感人至深。詩人慶幸又平安度過了一年,桃源依舊在,守志依舊在。于滄桑歲月中堅守,于絕望中思念故國,讀來幾欲讓人落淚。“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边@兩句是說,桃花紛紛凋零,切莫讓它飄進流水之中;恐怕有多事的漁郎見了,順著漂浮的花瓣找到這里。“花飛”言寫作時間,同時也巧妙地道出了詩人不愿被世俗打擾的心愿。俗話說,“怕什么來什么?!痹娙说纳矸萁K究還是被“花飛”“隨流水”,最終被“漁郎”所發(fā)現(xiàn)。值得一提的是,被“漁郎”發(fā)現(xiàn)后的詩人表現(xiàn)令人更加動人。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的冬天,魏天佑奉元帝之命,抓捕謝枋得至大都。期間被軟禁在憫忠寺(今法源寺),見壁間有曹娥碑,哭泣說:“小女子猶爾,吾豈不汝若哉!”遂拒絕奸臣留夢炎勸降,絕食五天而亡,終于為國盡節(jié)。翻開史書,他的《卻聘書》仍然格外動人,“人莫不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若逼我降元,我必慷慨赴死,決不失志。”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精神一同熠熠生輝。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啊,也是儒家最可貴之處,所謂“殺身成仁,舍生取義”是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