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是我見過最不可思議的奇觀。
它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讓我身邊的景物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眼見白云飄飄閑逸在天上,閉眼之間已然烏云密布,裹挾著不知從何處攜來的沙塵,排山倒海般襲過,待云銷雨霽,眼前清明,只見一地泥濘,方才那急驟的暴雨早不知何處,偶聞陣陣雷聲,在陽光下營造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委實可惡。
故此,借前人之語來總結一下它的特點吧。其一,我覺得這該是它最主要的特點,來得急。這里所說的急,有急切之意,說下就下,毫無喘息之時,更主要的還是其雨下得很猛烈,豆大顆直愣愣從天而降。
首先它先驚了詞人楊萬里的誤入藕花深處的美夢。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
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
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楊萬里《昭君怨·詠荷上雨》
西湖水波,菡萏清香,一一風荷,忽被驚擾,起先還是會惱煩的。但南柯一夢,夢雖美,卻不實,倒不如在簌簌作響中欣賞池塘中的一頁光景。于是這急雨倒變成了夢境與現(xiàn)實溝通的橋梁,且只有急雨才能喚醒詞人,細雨、微雨都不行,他以一“打”字來形容其猛烈,最適不過。
而蘇軾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中是這樣形容夏雨的: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蘇軾觀察事物非常細致,概括能力也極強,譬如《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他雖沒有點明是暴雨還是微雨,但是憑借一“空蒙”我們就可以判斷此雨必定不大,若雨極大,那么那若隱若現(xiàn)的朦朧山色便無法很好地去表現(xiàn)出來,這一處說不通,三四句就不好去概括。
所以在望湖樓醉書這首詩里,他不是刻板地去寫夏雨是如何抵達、如何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也并沒有借助長篇大論,只以“白雨跳珠”四字就充分概括完畢,凝練之強,不愧為大家。怎么看這四個字呢?他為什么不說暴雨跳珠,也不說急雨跳珠呢?明明都可以說出夏雨特點,卻要用“白“字呢?
其實雨滴本身是無色的,只有當其下得急切、猛烈之時,這時就會產生其是白色的幻覺,它們爭先恐后般降臨在人世,都想搶奪人間一席,于是擠壓掉空氣,放任自己鉆入,不留一點空隙,似白練般從天而降,用“白”字不僅與“黑云”對稱還概括了夏雨的特點,這點就非常妙。而雨落下時,只有力度之強,才會有“跳”這一后續(xù),畢竟細雨、微雨,沒有力度,從天到地就只是一條線,而夏雨不同,它落下時后勁很大,需要反彈一下才能真正與地面相匯,反彈時不可能都按照各自的軌道去涌入,雜亂無章,于是就有了“亂入船”這一幕。這些都是蘇軾觀察到的,以最實際的語句寫出,簡單易懂卻畫面感極強。
基于此,文人寫夏雨時就愛用“打”“跳”之類的動詞,譬如“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中的“滴碎”,“ 風如拔山怒,雨如決河傾。屋漏不可支,窗戶俱有聲”中的“傾”,“坐看黑云銜猛雨,噴灑前山此獨晴。忽驚云雨在頭上,卻是山前晚照明”的“噴”。都不必見物,只在書中窺見這些動詞,當日雨之狀、雨之力、雨之大就可一一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而看志南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中的“沾”,便只覺輕柔,其區(qū)別就像執(zhí)鐵板高唱“大江東去”的關西大漢與執(zhí)紅牙板高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十七八女孩兒。一個粗獷一個溫婉。
第二個特點便是收得快。刮雨時,仿似世界末日,整個蒼穹陰云密布,一層一層疊加,籠蓋著四野,強風嗚嗚作響,房屋在雨幕里,顯得如此孤苦伶俜,只需幾分鐘,水便能淹沒腳踝。當眾人絕望地準備投降屈服于其下時,它又瞬間收住,若非一地凌亂,根本無法判斷其是否來過。
前人詩詞中便有這方面的描寫:
坐看黑云銜猛雨,噴灑前山此獨晴。
忽驚云雨在頭上,卻是山前晚照明。
——崔道融《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前面稍微提了一嘴這首詩,現(xiàn)在我們來好好看看。仔細看,這首詩寫得真的很妙,也很形象。起先詩人自己是作為旁觀者來看這場夏雨的,他看著濃濃的烏云被風吹起,攜著猛雨向前方山頭襲去,抵達地方,瞬間噴灑,烏泱泱一大片,籠罩著整個山頭,如同仙人渡劫一般,只有恐怖和戰(zhàn)栗。好在詩人離那座山頭很遠,他只需站在晴光里,看著遠處的黑暗。夏雨畢竟是夏雨,雷厲風行,正當詩人“幸災樂禍”時,頭上的晴空早被云雨覆蓋,他驚訝地望向遠方,只見斜陽溫柔地灑在山頭,晚霞爛漫,延展在四周。之后怎么樣,他沒有寫,我相信,他絕對淋濕了。這便是夏雨的特點,下得猛烈,收得也極快,不給人任何放松的機會。
這個不能說是夏雨的特點,但是我們也可以說說,雨后四周的風景真的會變得特別漂亮。庭院積攢的泥水會悄悄退去,空中也會彌漫股清新的滋味,夏雨的沖刷會降低多日來的高溫。雨收得很快,毫不拖泥帶水,故此雨后總是顯得很平靜。
風驅急雨灑高城,云壓輕雷殷地聲。
雨過不知龍去處,一池草色萬蛙鳴。
——劉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雨后,池塘會特別平靜,澄凈的水面映照著天上的云,周圍的野草經過雨水的洗滌,綠得更加清新,蛙聲躍起,此起彼伏進入耳廓,營造出歲月靜好之感。
天缺西南江面清,纖云不動小灘橫。
墻頭語鵲衣猶濕,樓外殘雷氣未平。
盡取微涼供穩(wěn)睡,急搜奇句報新晴。
今宵絕勝無人共,臥看星河盡意明。
——陳與義《雨晴》
雨前,天昏地暗;雨中,地崩山摧;雨后,萬籟俱寂。云層不再隨風飄動,而是靜滯在水灘上,鳥類在墻頭用喙梳理濕噠噠的羽毛,萬事萬物沒有交流,都在自己的領域完成自己的事情,有條不紊,泰然自若。夏雨猛烈,一任其洗塵埃,沖掉我們與天空的阻隔,讓星光也能為我們所賞。
不過,它還有一個特點,那便是氣勢足。夏雨和春雨秋雨都不同,它的派頭是最大的,它先派風伯為其開路,在其吹拂下,烏云一步步吞噬掉潔白的云彩,遮掉天空的最后一縷光線。再派雷公電母為其制造聲響,雷聲千里之外都能聽見,而閃電硬是將天空撕開一道口子,如同鬼魅做舞,舉行聲勢浩大的儀式。這時,夏雨才會勉為其難為天地降下甘露,此前所有的盛舉都是為了它的來臨。
猛風飄電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聲。
夜久雨休風又定,斷云流月卻斜明。
——韓偓《夏夜》
狂風、閃電、雷鳴是必不可少之步驟。有時候,雨退了,在烈日下,天空還依舊傳來陣陣雷聲,仿似恭送其離開,為其奏最后的樂章。
出云裹沙,翻山越嶺。眾人聽得窗外雷聲大振,妖風作響,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窗紗響處,鳥聲清脆,余風提染翠濕藤,輕叩簾擺,探頭望去,夏雨不在,而驕陽依舊,仿似未來。(借用《三國演義》溫酒斬華雄一節(jié),來戲說夏雨之特點。)
-作者-
遇見是緣,點亮在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