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陽古城下,芳草萋萋,一片綠色;山澗溪水,先向東流,復(fù)又向西流去。
芬芳花木,無人來賞,花兒自開自落;春山幽深,一路之上,鳥兒空自啼鳴。
宜陽:古縣名,今河南洛陽市宜陽縣。在唐代是個重要的游覽去處,著名的連昌宮就建在這里。
芳樹、春山:這兩句互文見義,即春山之芳樹。
這首詩最絕妙之處在于一個“行”字,因為詩人在不斷地行走,所以四句呈現(xiàn)出來的都是不斷變化的景色。首先是出了宜陽城,看見了芳草萋萋之遠景;繼而繼續(xù)前行,看見山中澗水,一會向東,一會向西流;繼續(xù)向前,又看見了芳樹花自落,卻幽靜無一人;繼續(xù)向深山行走,又聽見一路鳥鳴相伴。表面看,詩人一直在寫景,但實際上這些景物的背后是有一個情感的,這就是對“春光易逝”的惋惜與無奈。“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fù)向西?!边@兩句是說,宜陽古城下,芳草萋萋,一片綠色;山澗溪水,先向東流,復(fù)又向西流去?!拜螺隆倍?,已含別情。告別什么呢?自然是春光,是時間,是年華,是夢想。“澗水東流”“復(fù)又向西”,多么像是看時間流逝,正如孔子所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其中還是在說時間。“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這兩句是說,芬芳花木,無人來賞,花兒自開自落;春山幽深,一路之上,鳥兒空自啼鳴。“無人”二字最耐人尋味。這么美麗的春色,卻無人欣賞,多么可惜。“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該踏春郊游,就去做,不要等到春天離去,辜負了春山、春水、芳樹、春花、小草以及尋春的興致。這兩句頗有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之意境,但情感又些許不同。王維寫“春山空”,實是“不空”,反而是真幸福,真滿足,真歡喜,真自在。李華寫“春山空”,是“真空”,是真寂寥,真憂傷,真落寞。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可能與他經(jīng)歷“安史之亂”有一些關(guān)系,其句中亦能讓人隱隱感受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一種沉痛之悲。一首短短的七絕,竟能夠移步換景,勾勒出一幅絕美的春山圖,又道出了時間的無情,人世的變遷,美好的易逝等諸多意象,實屬不易,是寫春景中的絕妙佳作。遇見是緣,點亮在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