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獻給大西安建設中,即將消失的長安村落文化!
位于東大街辦北0.5公里,太平河東岸,又處于太平河和灃河交匯處,新靈公路東西向南拐彎處,東大至草堂公路向西處。2010年,有12個村民小組,703戶,2542人,耕地1980畝。主產(chǎn)小麥、玉米、水稻。
村建于唐末。清嘉慶《長安縣志》載有太平河村名。因村位于太平河岸而得名。
(武莊公-楊子江墓)
有楊、孫、王、馬等大戶。楊姓是在明洪武年間從今西安市雁塔區(qū)長延堡東三爻村遷來。楊家先祖楊子江在元朝名揚全國,據(jù)史料載:元代武莊公楊子江,陜西三原人,后遷至長安城南郊東三爻村。元世祖中統(tǒng)年間由襄陽功封便宜督元帥,元順帝時晉爵護國進義武莊公,死后葬于長安城南東三爻村西,占
地4900平方米,現(xiàn)有墓和祠。
楊子江以制造軍火聞名于世,由于火炮的使用,使元朝軍威大增,實現(xiàn)由冷兵器向火炮的過渡。楊武莊公曾率其四子進宮,在朝廷傳授制造、使用各種先進火炮軍事技術,為改善全國軍隊武器裝備立下汗馬功勞。元順帝時,其四4個兒子皆受封賞,于是全家四名元帥、二公、一名萬戶府。村里至今還保存著“離天尺五”的元朝石碑,原鑲于三爻村東門樓上,是清乾隆拔貢生楊芳燦所書。
(楊繼盛)
明朝時,村中楊子江后裔最多,現(xiàn)分布全國各地,主要居住在西安周圍,太平河村居住著長門戶、二門戶、三門戶,東三爻村居住著八門戶、九門戶、十門戶,西安市西北方向的三民村居住著六門戶、七門戶,四門戶、五門戶返回原籍三原縣。因長門戶在太平河,可立先祖祠堂,每年清明及逢年過節(jié)3個村都到太平河祠堂祭祖。清朝以后,由于三爻村離城近,交通方便,發(fā)展優(yōu)勢大,人多勢眾,將祭祖活動定在三爻村舉行。太平河村楊家在明代出了個名人,是楊子江的十五代孫楊繼盛(1516—1555),字仲芳,號椒山,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登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后改任樂部員外郞。遭仇鸞陷害,貶為秋狄道典史。后被重新起用,歷任諸城知縣,南京戶部主事,刑部員外郞,兵部武選司。不久又寫成《請誅賊臣疏》彈劾奸相嚴嵩,歷數(shù)嚴嵩“十罪五奸”,被誣陷下獄受酷刑。三年后被殺城西市(時年40歲)。死12年后,穆宗登基,賜為太常寺少卿,謚號為忠賢。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楊壽楠等人訪知松筠庵為楊繼盛故居(今北京市宣武區(qū)達智橋胡同12號校場口3條2號),次年胡季童等人倡議,立椒山祠,曰“忠愍故宅”。正門有石刻匾“楊椒山先生故居”,正堂內(nèi)有塑像及牌位,起草疏稿的書房,后稱為“諫草堂”,仍號松筠。道光二十八年(1848)由僧人心泉募建,其牌匾為全國海鹽布衣鐫石名手張受之所刻,兩篇指陳朝政諫言草稿石刻,祠內(nèi)有椒山手植榆樹一棵及石碑一塊。
村子因地勢低,又在太平河邊,上千年來經(jīng)常遭遇太平河洪水禍害。從唐末到新中國成立前,村里涌進大水數(shù)次,淹沒村莊,房屋倒塌,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背井離鄉(xiāng)。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投入資金,將河堤加高,疏通河道,8年里太平河水沒有進村。1957年,太平河發(fā)生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洪水,淹沒整個村子,黨和政府將村子全部搬到現(xiàn)址。1961年,太平河又漲了一次大水,險些又沖上現(xiàn)在的村子。后政府出巨資,修河筑岸,1961—2013年,雖然河水暴漲數(shù)次,但村子安然無恙。
目前,利用本村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等優(yōu)勢,養(yǎng)魚、種水稻、栽蓮藕等,增加村民收入。對全村作規(guī)劃,村內(nèi)道路全部進行硬化,街道平坦,綠化美觀。
楊付義在清宣統(tǒng)年間就在村中舉辦私塾學館,人稱八先生(他在兄弟們中排行老八)。民國時村中辦起小學,走出秦腔藝人楊藝春,鼓打得很好,秦腔名家郭明霞每次演出,都一定要讓他做司鼓,否則就不登臺。
投稿、閑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