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元宵節(jié)的傳說: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叫東方朔的人,他不僅足智多謀,而且還心地善良。那年臘月,下了幾天雪。東方朔去御花園折梅花。剛進園門,見一個宮女正淚流滿面地準備投井,他慌忙上前攔救。原來,這宮女叫元宵,自從她進宮以后,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jié),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要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賣起卦來。有人認識東方朔,知道他識天文,通陰陽,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人們非常驚慌,紛紛求問解脫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闭f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忙向足智多謀的東方朔請教。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jīng)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同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漢武帝一聽,心中大喜,就傳旨按著東方朔的辦法行事。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里張燈結彩,鄉(xiāng)下的百姓得了消息也都陸陸續(xù)續(xù)進城觀燈,熱鬧非常。元宵的父母和親人們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得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于和家里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jié)。
1、吃元宵
說到元宵節(jié),當然最少不了吃“元宵”了。同時“元宵”在我們中國也是由來已久,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做為“圓子”,后來又稱它為“湯圓”,因為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其團圓之意,有著希望全家人能夠團團圓圓、和睦幸福的美好祝愿,同時也以此來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2、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每逢元宵節(jié),各個地方都會出許多的燈謎,為元宵佳節(jié)增添了許多的趣味,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3、舞龍燈
舞龍燈,也稱耍龍燈或龍舞。中華民族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我國自古即以農業(yè)立國,古人認為龍可以呼風喚雨、消災除疫,所以古人們都極力希冀得到龍的庇佑,希望今年能夠風調雨順,因此在元宵節(jié)這一天祭祀時,形成了舞龍燈的習俗。有的地方在元宵節(jié)晚上,各路龍燈匯集竟達百余條,隊伍長達二三華里。每條龍燈還伴有十番鑼鼓,聲聞十里,甚為壯觀。
4、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分高蹺、中蹺、跑蹺三種,最高者一丈多。高蹺早在春秋時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據(jù)說踩高蹺的來源,是古代人為了采集樹上的野果為食,給自己的腿上綁兩根長棍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蹺技活動。
5、舞獅子
舞獅子是我國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在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了現(xiàn)在,每逢元宵佳節(jié)或集會慶典,我國民間都會以舞獅前來助興,而且不僅盛行于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qū)也年年歡慶不衰。
青島健泰堂門診部是以原青島市第八人民醫(yī)院皮膚科主任王德旭為首席專家,以中西醫(yī)結合為主要診治方法,以皮膚病、過敏性疾病為特色,以治療各種疑難病為追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