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是臺灣中央山脈的一條大峽谷,因當?shù)卦∶裉旈w族而得名的,也有的說:太魯閣是從泰雅語“魯閣”來的,“魯閣”是桶的意思。這里地勢險要,曾多次作為戰(zhàn)場,隨處可見石頭碉堡,易守難攻。它好似鐵桶江山一樣,故稱“魯閣”,通常叫太魯閣。
中橫公路從太魯閣峽谷中的峭壁上穿過,景區(qū)也沿著中橫公路展開。主要景點在燕子口一段,一邊是陡峭的山嶺,另一邊是同樣陡峭的深谷,兩岸懸崖萬仞,奇峰插天,山嶺陡峭,怪石嵯峨;谷中溪曲水急,林泉幽邃,景象雄奇壯觀。 上個世紀50年代,大量的國民黨潰兵從大陸來到臺灣,為了改善當時落后的交通條件,也是為了安頓這些老兵,蔣氏父子動員了一萬多退伍老兵(當?shù)胤Q之為榮民)修筑這條公路。1956年7月開工筑路,1960年5月9日通車,歷時3年9個月18天,花費4.3億新臺幣。犧牲人員212名,傷者無數(shù)。為告慰英靈,追念逝者,當局在離燕子口不遠的一面山坡上修建了一座“長春祠”,共有三組建筑,一在山腳,一在山腰,一在山頂。由于山腳的祠堂與人們的視線相當,又加上祠外一股清泉汩汩流出,人們只注意它了。該祠1970年遭山崩損毀后,1973年整修重建完成。1987年又遭落石損毀,1988年,在原址的左側又興建一座新的長春祠。民間流傳:第三次重修后,蔣經(jīng)國來拜祭,說了如下的話:看來我們回不去了,在這里安息吧。自此,長春祠安然至今,祠外那一分為二,日月流淌不息的清泉,不就是老兵們流出的心酸眼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