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讀】
新瓶裝老酒 老酒香依舊
——打探劉茁松的“生活美學館”
王慧騏
作者王慧騏先生,生于揚州,現(xiàn)居南京。中國作協(xié)會員。曾任江蘇青年雜志社副總編輯、江蘇文藝出版社副社長兼《東方明星》月刊主編、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圖書編輯出版中心主任。
衡陽才子劉茁松,1963年生人。20歲畢業(yè)于武漢大學。當年進京,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近兩年,參與了《茅盾全集》前十卷的編輯。1984年底回故鄉(xiāng)湖南,在大型文學叢刊《芙蓉》任編輯。之后調(diào)入湖南文藝出版社,以其人生二十年的大好時光,全身心地投入國家項目——總字數(shù)2800多萬字的皇皇巨著《歷代辭賦總匯》的統(tǒng)籌與編輯,創(chuàng)下業(yè)界之最,也寫就其編輯生涯的萬丈燈火。
湖南文藝出版社編審 劉茁松先生
近年來,劉茁松先生又在躊躇滿志地開始打造他富有創(chuàng)意的一個圖書推廣項目——“生活美學館”。短短幾年,這個旗下推出的新書已有五種。包括從臺灣引進的生態(tài)文學獲獎作品阿寶的《討山記》(該書被評為新華網(wǎng)年度好書)、北京作家施亮的飲食文化散文集《吃的風度》以及我這篇小文將要談到的三部由名家所編的多人散文集。
其一為汪曾祺主編、施亮補編的《知味集》,其二為吳祖光編、施亮策劃、劉茁松補編的《歡笑微醺的飲者》,其三為袁鷹編、施亮策劃、劉茁松補編的《歡聚一談的茶客》。
《知味集》是汪曾祺先生1990年應中外文化出版公司之約,由他親自出面約稿并選編的一本名家談美食的散文集,這一年的12月由該出版公司出版,汪先生很用心地為書寫了序和后記。相隔二十七年后,由施亮補編新版的《知味集》仍沿用原書名,保留了汪老當年選編的所有文章,只是在體例上稍有變動。其亮點是添補了新的文章共三十一篇,使得全書的容量加大了將近一倍。新補的文章中包括汪老探討飲食文化的四篇代表作:《吃食和文學》《四方食事》《故鄉(xiāng)的食物》《故鄉(xiāng)的野菜》,還有孫犁先生談吃的兩篇短文、張中行先生寫早年民國食物的小品三篇,以及李國文、趙大年、王躍文、趙珩和汪老哲嗣汪朗等多位作家浸染鄉(xiāng)風民情的美食新章。
《歡笑微醺的飲者》是吳祖光先生受中國酒文化協(xié)會的委托,組稿選編的一部專門談酒的美文,作者陣容也是薈萃了文化界的諸多名流。1988年5月由中外文化出版公司出了第一版,初版書名為《解憂集》。2019年6月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的是第二版,書名做了更動。與其同時推出的《歡聚一談的茶客》,初版時的書名為《清風集》,是由袁鷹編選的一本茶文專集。1997年由華夏出版社出的初版。這兩本書的新版均由施亮擔任策劃、劉茁松先生擔當補編。編輯的路數(shù)也是盡量保留初版的原汁原味,在框架不變的前提下補添了若干名聲相當?shù)淖骷业男伦鳌?/p>
這三部書從原版到新版,時間跨度已有了二三十年,當初印行時也都印數(shù)有限(據(jù)知《知味集》首印僅三千冊),而在讀者中受歡迎的程度卻是與日俱增。許多老作家的文章就好比一壇壇陳年老酒,擺放的時間愈久,品嘗時愈發(fā)覺得醇厚。
茁松先生意欲打造的“生活美學館”,我以為是契合了讀者心理,同時也切合了圖書市場的實際。這幾部書屬于新瓶裝老酒,而老酒自有它無可替代的號召力。“生活美學館”,不是一個形而上的概念,不搞泛泛而談、玄而又玄的花架子,走的是一條接地氣的以闡釋“民以食為天”為己任的大眾生活路線,用汪曾祺的話說,就是“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茁松先生試圖把這條路走出愈來愈大的動靜呢。
2020年3月11日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