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介紹
《宋本尚書正義》
(唐)孔穎達 撰
成品尺寸:140*210
出版時間:2017年9月
ISBN 978-7-5013-6210-3
定價:140元
簡介:
《尚書正義》二十卷,唐孔穎達撰,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楊守敬跋??追f達于貞觀中受命領(lǐng)銜編撰《五經(jīng)疏義》,又稱《五經(jīng)正義》。《五經(jīng)正義》自撰成以來各經(jīng)經(jīng)文、注文、疏文均各自單行,故有所謂白文經(jīng)、單注、單疏本之稱。南宋初年,兩浙東路茶鹽司率先以官府之力合刻經(jīng)、注、單疏為一書,前后用五十多年時間,完成了五經(jīng)的合刻。此本《尚書正義》長期流落日本,清光緒十年(1884)四月始由楊守敬購歸中土,乃初印本,“補版絕少”。今《國學(xué)基本典籍叢刊》以此為底本,平裝影印,以饗讀者。
序 言
《尚書正義》二十卷,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南宋初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尚書》是我國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就其內(nèi)容來看,《堯典》《舜典》記載上古時期的帝王堯、舜的言行,《禹貢》記載大禹治水的事跡,《湯誓》是商湯伐夏桀的誓師之辭,《盤庚》是商代中期的帝王盤庚遷往殷(今河南安陽)的史事,《牧誓》是周武王伐商將戰(zhàn)於牧野的誓師之辭,《大誥》是周成王平定武庚及管叔、蔡叔、霍叔“三監(jiān)”叛亂的誓辭,《秦誓》則是秦穆公三十三年秦軍被晉襄公打敗於崤之後,秦穆公的悔恨誓辭。涉及歷史上的虞、夏、商、周四朝歷史。至於各篇寫定的年代,多已不可考,大體上是商、周時期形成的?!渡袝芬粫木幎〞r間應(yīng)在春秋時期,據(jù)歷史記載,孔子用《尚書》作教材教育弟子,對該書有編校之功。學(xué)術(shù)界認爲在《尚書》成書之後,仍然有內(nèi)容的變化,這是早期典籍文本流傳的常見現(xiàn)象。先秦時期,該書的名字是《書》,被多種先秦典籍引用,已經(jīng)有很大影響。到了漢代,纔有了《尚書》這一名稱?!吧袝钡暮x,通行的解釋有兩種,一是東漢馬融的解釋:“上古有虞氏之書,故曰《尚書》。”(孔穎達《尚書正義》引馬融說)二是馬融的高足弟子鄭玄的解釋:“尚者,上也,尊而重之,若天書然,故曰《尚書》?!保追f達《尚書正義》引鄭玄說)由於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學(xué)派尊奉《易》《書》《詩》等典籍,所以先秦時期就稱之爲“經(jīng)”?!肚f子·天下》說:“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自以爲久矣?!蔽鳚h武帝“獨尊儒術(shù)”,儒家經(jīng)典被國家尊奉爲“經(jīng)”,所以漢人有時稱《尚書》爲《尚書經(jīng)》。如《漢書·云敞傳》:“師事同縣吳章。章治《尚書經(jīng)》,爲博士。”也稱《書經(jīng)》。如《漢書·律歷志》:“成湯,《書經(jīng)·湯誓》湯伐夏桀?!庇郑骸拔渫酰稌?jīng)·牧誓》武王伐商紂?!彼未詠?,《書經(jīng)》成了《尚書》的又一個通用名稱。
《尚書》不僅是研究虞、夏、商、周歷史的重要史料,也是一些專門學(xué)科或?qū)W說的源頭性典籍。歷史地理學(xué)尊奉《禹貢》,五行學(xué)說尊奉《洪範》。禮學(xué)中的“喪禮”,在《儀禮》中保存的是“士喪禮”,《春秋左傳》保存了一些諸侯喪禮,天子喪禮則罕有記載,而在《尚書》的《顧命》篇則系統(tǒng)記載了成王去世的禮儀,是研究禮學(xué)的重要文獻?!渡袝肥俏覈罢螌W(xué)”的要典,書中的政治學(xué)說十分豐富,可以稱之爲“帝王之學(xué)”“君臣之學(xué)”?!秷虻洹诽岢龅摹皡f(xié)和萬邦”的政治理想,“克明俊德,以親九族”的政治方略,長期主導(dǎo)了中國的政治觀念,是中國政治學(xué)的基本特色。
《尚書》的篇數(shù),據(jù)記載先秦時有“百篇”。秦朝焚書,濟南伏生“壁藏之”。漢朝建國,平定天下,伏生把藏起來的《尚書》找出來,已經(jīng)殘缺不全了,衹存二十九篇。《史記·儒林列傳》做了這樣的記載,是可信的。但“二十九篇”這個篇數(shù),學(xué)術(shù)界認爲實際上伏生傳的是二十八篇,西漢時河內(nèi)女子發(fā)現(xiàn)了一篇《泰誓》,獻到朝廷,加入進去,成了二十九篇。還有學(xué)者認爲“二十九篇”是把《顧命》一篇分爲《顧命》《康王之誥》二篇而形成的。伏生在齊魯間傳授《尚書》,朝廷還派晁錯來從伏生學(xué)習(xí)《尚書》。後來《尚書》成了官學(xué),就通行天下了。伏生的本子用當(dāng)時通行的隸書書寫,稱“今文尚書”。漢景帝的兒子劉餘封爲魯王,這位魯王死後諡“共”(即“恭”),歷史上稱“魯共王”。魯共王在景帝前三年(前一五四)受封魯王,據(jù)《漢書·景十三王傳》“二十八年薨”,大約卒於武帝元朔二年(前一二七),這一年是漢武帝即位第十四年。魯共王在位期間,爲了擴大宮室,毀壞了孔子宅,結(jié)果從壁中發(fā)現(xiàn)了“《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jīng)》凡數(shù)十篇,皆古字也”。這是《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歷史上把這次發(fā)現(xiàn)的《尚書》古文本稱“古文尚書”?!豆盼纳袝份^之《今文尚書》多出了十六篇。這就出現(xiàn)了《尚書》今、古文並行的局面??偟那闆r是,《今文尚書》立於學(xué)官,屬於官學(xué)?!豆盼纳袝吩诿耖g流傳,衹在王莽當(dāng)政的短暫時期立於學(xué)官。但是西漢學(xué)者劉歆,東漢學(xué)者杜林、賈逵、馬融、鄭玄都傳《古文尚書》,古文之學(xué)逐步興盛,而《今文尚書》在東漢時期反而逐步式微了。在《古文尚書》興盛的東漢,孔壁《古文尚書》較《今文尚書》多出的十六篇沒有流傳下來,應(yīng)當(dāng)是失傳了。
東晉元帝時期,豫章內(nèi)史梅賾向朝廷獻上了孔安國注《古文尚書》五十八篇。這個五十八篇本,有三十三篇與西漢《今文尚書》以及東漢鄭玄注本《古文尚書》篇目同。伏生的《今文尚書》本來二十八篇,《顧命》分出《康王之誥》一篇,成爲二十九篇。梅氏獻上的本子,《堯典》下半爲《舜典》,《皋陶謨》下半爲《益稷》,《盤庚》分爲上中下三篇,加起來就成了三十三篇。這是梅氏獻書以前從漢代傳下來的部分。梅氏獻上的《古文尚書》除了三十三篇與鄭玄注本同,還多出了二十五篇:《大禹謨》《五子之歌》《胤征》《仲虺之誥》《湯誥》《伊訓(xùn)》《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說命上》《說命中》《說命下》《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陳》《畢命》《君牙》《冏命》(參孔穎達《堯典》疏)。這當(dāng)中的《泰誓》已不是西漢河內(nèi)女子發(fā)現(xiàn)的那篇,而是梅氏獻上的另一個內(nèi)容不同的篇目。西漢河內(nèi)女子發(fā)現(xiàn)的《泰誓》大約東漢末期失傳了。梅氏所獻《古文尚書》多出的這二十五篇從宋代吳棫開始懷疑是漢代以後人僞撰的,朱熹進一步加以強調(diào),經(jīng)過元明清學(xué)者不斷研究,至清代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惠棟《古文尚書考》,基本上把二十五篇最後確定爲“僞古文尚書”。乾隆官修的《四庫全書》在《尚書古文疏證》的提要中以官方名義確定了這一結(jié)論,並表揚閻若璩“考證之學(xué)則固未之或先矣”。梅氏所獻《古文尚書》五十八篇有西漢孔安國傳(即注),唐代孔穎達《尚書正義》詳細考證了西漢劉向、劉歆,東漢賈逵、馬融、服虔,西晉杜預(yù)均“不見孔傳”。他認爲孔傳本《古文尚書》長期隱而不見,至東晉初梅賾獻上朝廷纔爲世人所知。而宋以來學(xué)者則認爲孔傳非西漢孔安國作,乃是大約西晉人所作,託名漢武帝時的孔安國,歷史上稱“僞孔傳”。二十五篇雖然是漢代以後大約魏晉時人作的,但其寫作辦法是廣泛搜羅古書中引述的《尚書》片段以及其他古書的文句,加以連綴,撰寫而成。例如《禮記·緇衣》:“《君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資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泵肥纤I二十五篇中的《君牙》作:“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薄抖Y記》的“資”,梅氏所獻《君牙》作“咨”,與上文的“怨”連讀爲“怨咨”。近年出土的戰(zhàn)國楚簡《郭店簡》《上博簡》都有《緇衣》,其文字作“晉冬旨(祁)滄(寒)”?!皶x冬”即進入冬天??梢娒肥纤I的《君牙》作“咨”,並且與上文“怨”字連讀爲“怨咨”,是一種誤解。在這種誤解基礎(chǔ)上,把《禮記》的下一句“小民亦惟曰怨”,後面加上一個“咨”字,成爲“小民亦惟曰怨咨”,以便與上一句“小民惟曰怨咨”前後文氣相承。這種加工改造的痕跡還是看得出來的。戰(zhàn)國楚簡《緇衣》給我們的啓發(fā)是:《緇衣》引用的《君雅》原作“晉冬”,後來訛作“資冬”,屬於形近之誤。西晉時僞造《君牙》的人又誤以“怨資”連讀,“咨”在《尚書》中常見,《盤庚》有“民咨胥怨”的話,就改爲“怨咨”了。梅氏所獻二十五篇,行文比較流暢明白,孔穎達也有所覺察,他在《尚書正義序》中說:“古文經(jīng)雖然早出,晚始得行,其辭富而備,其義弘而雅,故復(fù)而不厭,久而愈亮。”從進化論的角度看,這當(dāng)然與韓愈對《尚書》的體會“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正相反。韓愈指的是三十三篇真《尚書》的文風(fēng),孔穎達指的是二十五篇晚出僞《尚書》的文風(fēng)。他們的真切體會實際上也被宋人拿來作爲劃分真僞的一個界限。
我們對待梅氏所獻《古文尚書》中多出的二十五篇似乎可以這樣認識:某些材料依據(jù)舊典,部分篇段結(jié)撰典雅,意藴弘深。關(guān)於寓意,宋人特別欣賞的“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就出自梅氏所獻二十五篇之一的《大禹謨》。學(xué)術(shù)界曾指出,這精彩的四句有兩個來源:一是《荀子·解蔽》:“故道經(jīng)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二是《論語·堯曰》:“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shù)在爾躬。允執(zhí)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大禹謨》中還有一段明快的大禹誓辭:“濟濟有衆(zhòng),咸聽朕命。蠢茲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也可以尋出其來源:一是《墨子·兼愛》:“且不惟泰誓爲然,雖禹誓即亦猶是也。禹曰:濟濟有衆(zhòng),咸聽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稱亂。蠢茲有苗,用天之罰?!倍恰睹姟ぺ羯!沸⌒颍骸靶∪嗽谖?,君子在野?!蔽覀兛梢园l(fā)現(xiàn),經(jīng)過改寫,呈現(xiàn)出的特點就是明白暢達,讀起來了無障礙,朗朗上口。這就是孔穎達所說的“亮”。主張二十五篇不僞的學(xué)者,把這個本末倒過來,認爲《墨子》《荀子》《論語》《毛詩序》《禮記·緇衣》來自二十五篇。衹要靜心閱讀這些文字,誰先誰後,還是可以體會的。至於孔安國注,雖然大約出於西晉人手,但注釋水平應(yīng)當(dāng)高於馬融、鄭玄、王肅三家的注。陸德明在南朝撰《經(jīng)典釋文》,同時見到馬、鄭、王、孔四家注本,他選擇了孔注,也就是梅氏獻上之本。唐代孔穎達作《尚書正義》,也選擇了孔安國注本。乾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爲孔傳“根據(jù)古義,非盡無稽”。今天回過頭來看,孔安國注吸收了馬、鄭、王的成果,不少訓(xùn)詁暗用《爾雅》《說文》《廣雅》,大約是西晉時期《尚書》注本中較好的一種。假如不託名孔安國,那麼地位也不見得低於同時代的杜預(yù)。
無論基於哪種原因,從陸德明到孔穎達,梅氏所獻《古文尚書》逐步取代了以往的西漢以來的今、古文《尚書》,成了權(quán)威的《尚書》文本。梅氏所獻《古文尚書》摻雜著古體字,唐代衛(wèi)包奉玄宗之命改成了通行字,唐代刊刻的《開成石經(jīng)》用的就是衛(wèi)包改定的經(jīng)文文本。這個經(jīng)文文本與後來宋元明清時期的《尚書》經(jīng)文文本基本一致,所以《開成石經(jīng)》本算是一個最後的《尚書》定本。這個定本五十八篇,其中三十三篇是漢人傳下來的,二十五篇是魏晉間人撰寫的。傳世的五十八篇文本有僞孔安國注,其中《舜典》的注據(jù)《經(jīng)典釋文》說是用王肅注補入的。
孔穎達等人奉命撰修的《尚書正義》,最初文本衹有正義,也就是疏,沒有孔穎達爲之解釋的《尚書》的經(jīng)文和孔安國注。這種疏的單行本叫“單疏”。北宋國子監(jiān)刊刻過諸經(jīng)單疏本,南宋國子監(jiān)又重刻之。傳世的是南宋國子監(jiān)本,日本宮內(nèi)廳藏一部,已經(jīng)影印出版。這種單疏本閱讀不方便,南宋初年在浙江紹興的兩浙東路茶鹽司陸續(xù)編刻了經(jīng)、注、疏三者俱全的本子,這組本子經(jīng)文半葉八行,世稱“八行本”。合編的方法是以單疏本爲基礎(chǔ),在各節(jié)疏文前添上經(jīng)文、注文。這樣,疏文的面貌基本上不變,又添足了經(jīng)文、注文,是比較理想的辦法。八行本《尚書注疏》在中國失傳了,日本保存了兩部。其中一部在日本足利學(xué)校。清代雍正年間,日本學(xué)者山井鼎撰寫了一部校勘學(xué)巨著《七經(jīng)孟子考文》,經(jīng)過物觀增補,刊印成《七經(jīng)孟子考文補遺》。其中對《尚書注疏》進行了詳細???,充分利用了足利的那部宋刊八行本。不久,山井鼎的書傳入中國,中國的??睂W(xué)家盧文弨利用了山井鼎的成果,對《尚書注疏》進行???,取得了很大成就?!端膸烊珪芬舶选镀呓?jīng)孟子考文補遺》全部録入。其後阮元的《十三經(jīng)注疏??庇洝樊?dāng)中的《尚書注疏??庇洝酚秩嫖樟松骄?、盧文弨的成果,從而使中國學(xué)者間接利用了八行本《尚書注疏》。日本昭和十四年(一九二五),日本東方文化研究所排印出版了倉石武四郎、吉川幸次郎等十三位學(xué)者歷時四年之久合作完成的《尚書正義定本》,每卷都附有??庇?。這個定本進一步利用了足利八行本。根據(jù)學(xué)者的研究,足利八行宋本並非早期印本,而是後來修版刷印本,因修版而造成的錯字,不乏其例。日本收藏的另一部八行本《尚書正義》則在大阪私人手中,光緒間楊守敬訪書日本,重價收歸。這部八行本後來收藏在國家圖書館,《古逸叢書三編》《中華再造善本》先後予以影印。根據(jù)影印的楊氏八行宋本,我們通過??眮K對照山井鼎、倉石武四郎等人的??庇洠梢园l(fā)現(xiàn),楊本雖與足利本出於同版,但刷印較早,文字訛誤少於足利本,可以說是《尚書》的一大善本。如八行本卷二《堯典》疏第三頁第十三行:“《伊訓(xùn)》十九、《肆命》二十、《原命》二十一?!薄八撩倍指鞅窘酝?,楊本也是如此,而足利八行本作“伊陟”。山井鼎《考文》指出“肆命”足利八行本作“伊陟”。阮元指出:“鄭玄注本無《伊陟》,宋板非是?!比毡尽抖ū尽芬膊灰浴耙邻臁睜懯?。足利本這一錯誤應(yīng)當(dāng)是八行本後印修版之誤,楊本還保存著修版前的面貌。楊本的卷七、卷八、卷十九、卷二十共四卷印本佚去,日本人影鈔補足。影鈔的底本,據(jù)日本學(xué)者野間文史研究,是日本弘化四年(一八四七)熊本藩時習(xí)館??套憷诵斜?。
明清以來,學(xué)術(shù)界使用的《十三經(jīng)注疏》當(dāng)中的《尚書注疏》源於宋代又一個文本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也是經(jīng)、注、疏合本,還加上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因爲多是正文半葉十行,歷史上稱爲“十行本”?!渡袝⑹琛穫魇雷钤绲乃未峡痰慕?jīng)、注、疏、釋文四者合本,是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宋魏縣尉宅刻九行本《附釋文尚書注疏》,這個珍本臺灣也影印了。元代重刊的十行本《尚書注疏》大體可以斷定來自這個宋九行本。而明代的永樂本、嘉靖李元陽本、萬曆北監(jiān)本、崇禎毛氏汲古閣本,清代的乾隆武英殿本、嘉慶阮元本,又都源於元十行本。我們心目中的《十三經(jīng)注疏》實際上就是以阮元刊本爲代表的基本面貌。我們用《尚書注疏》十行本系統(tǒng)的本子與八行本相比較,發(fā)現(xiàn)十行本基本上維護了八行本的結(jié)構(gòu),衹是多了陸德明釋文。問題是,從宋刊九行本到元十行本,它們都是坊刻本,訛文脫字明顯增多。例如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刊九行本《說命中》:“惟天聰明,惟聖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乂?!笨讉鳎骸皯棧ㄒ??!毕旅婷撟⑽摹把月}王法天以立教,臣敬順而奉之,民以從上爲治”二十字,又脫疏文“傳憲法至爲治,正義曰……故從乂也”一段五十一字??偣裁撈呤蛔?。元十行本、明永樂本、明李元陽本、明汲古閣本都沿九行本之脫。日本山井鼎指出了這條脫文。阮元刊本從元十行本出,當(dāng)然也脫這七十一個字,他在校勘記中根據(jù)山井鼎的成果指出了脫文。而在宋刊八行本中,這七十一個字是完整無缺的??梢哉f,宋刊八行本是比較精善的經(jīng)、注、疏俱全的合刻本。楊守敬從日本購歸的這一部刷印又早於日本足利學(xué)校藏本,雖然楊本《古逸叢書三編》《中華再造善本》先後影印過,但都是綫裝本,一般讀者難以購讀使用。現(xiàn)在《國學(xué)基本典籍叢刊》影印平裝本,可以讓這部從日本歸來的宋刊八行本《尚書正義》走到尋常讀者的書房案頭,功莫大焉。因述《尚書》流傳刊刻大略,附贅卷前,供讀者參考。不當(dāng)之處,還請指正。
杜澤遜
2017年9月1日
目錄
第一冊
楊守敬跋一
孔維等校定上表……五
長孫無忌等上表…… 一〇
孔穎達序…… 一六
卷一 尚書序 ……二三
卷二 古文尚書堯典第一 ……六七
卷三 舜典第二…… 一四七
第二冊
卷四 大禹謨第三…… 一
皋陶謨第四 …… 四二
卷五 益稷第五 ……六五
卷六 禹貢第一…… 一一五
第三冊
卷七 甘誓第二 ……一
五子之歌第三 ……一〇
胤征第四 ……二一
卷八 湯誓第一…… 四四
仲虺之誥第二 ……五七
湯誥第三 ……六七
伊訓(xùn)第四 ……七四
太甲上第五…… 八六
太甲中第六 ……九五
太甲下第七…… 一〇一
咸有一德第八…… 一〇五
卷九 盤庚上第九…… 一二六
盤庚中第十…… 一五一
盤庚下第十一 ……一六七
說命上第十二…… 一七六
說命中第十三 ……一八四
說命下第十四 ……一九二
高宗肜日第十五…… 一九八
西伯戡黎第十六 ……二〇五
微子第十七 ……二一一
第四冊
卷十 泰誓上第一…… 二
泰誓中第二…… 二〇
泰誓下第三…… 三〇
牧誓第四 ……三六
武成第五 ……四九
卷十一 洪范第六 ……七一
卷十二 旅獒第七 ……一四六
金縢第八 ……一六〇
大誥第九 ……一八三
微子之命第十…… 二一四
第五冊
卷十三 康誥第十一 ……二
酒誥第十二 ……三九
梓材第十三 ……六六
卷十四 召誥第十四 ……七九
洛誥第十五 ……一一七
卷十五 多士第十六 ……一六三
無逸第十七 ……一八五
卷十六 君奭第十八 ……二一一
蔡仲之命第十九 ……二四二
多方第二十 ……二五三
第六冊
卷十七 立政第二十一 …… 一
周官第二十二 ……三四
君陳第二十三 ……五九
卷十八 顧命第二十四 ……七一
康王之誥第二十五 ……一一七
畢命第二十六 ……一二九
卷十九 君牙第二十七 ……一四六
囧命第二十八 ……一五一
呂刑第二十九 ……一五九
卷二十 文侯之命第三十 ……二一三
費誓第三十一 ……二二八
秦誓第三十二 ……二四一
黃唐跋 ……二五三
已出版《國學(xué)基本典籍叢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