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一條】
治病不問
病患所便,
不得其情,
草草診過,
用藥無據(jù),
多所傷殘,
醫(yī)之過也
以其病?。?/span>
原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版本1)
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版本2)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
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
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
(版本3)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版本4)
注釋
知不知(1),尚矣(2);
不知知(3),病(4)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5)。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知不知:
有多種解釋
一說,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
一說,知道,卻自以為,不知道。
兩種解釋
都說得通
(2)尚矣:
王弼本、河上公本
"尚"作"上",無"矣"字。
帛書本為"尚矣"。
尚通"上",最好的意思。
(3)不知知:
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
(4)病:毛病、缺點。
(5)病?。?/span>
前一個"病"是動詞,
"以.為病"、
"把.當(dāng)作病"。
后一個"病"是名詞,
指的是上面說的
"不知知"的毛病。
病病即把
這種毛病,
當(dāng)作毛病。
圣人有自知之明,
自知使其避免了,
"不知知"的毛病。
他之所以能夠
免除這種毛病,
正是因為他
以"不知知"為恥、
視"不知知"為病。
相反有這種毛病的人,
從來不認(rèn)為自己不知,
反而自以為是。
這實際上是
圣人與庸人
的素質(zhì)之別。
譯文: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是好的;
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是毛病。
承認(rèn)這種病是病,
所以不患這種病。
圣人之所以沒有毛病,
把毛病當(dāng)作毛病對待,
所以他就沒有毛病了。
《道德經(jīng)》
被分為八十一章
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
在內(nèi)容的分割上,卻未免有所牽強(qiáng)。
但道德經(jīng)
前三十七章講道,
后四十四章言德,
道是體,德是用,
二者不能等同。
至清代
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把
《道德經(jīng)》分為六十八章,
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