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著講善的種類。什么是半滿呢?一共有四種說法。
《易經(jīng)》上講:“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薄渡袝飞现v:“商罪貫盈?!币馑际钦f,商朝紂王所造的罪孽太多,已經(jīng)積累到溢滿的程度了,所以武王起義滅了商朝。這就好比把東西放在器皿之中一樣,如果我們常常地去放東西,日積月累,它就會滿了。如果經(jīng)常懈怠,不往里面放東西,它就不會滿。這是“半善”、“滿善”的一種說法。
所以說,如果我們每天積極地去行善,福報很快就會積累上來,這就是“滿善”;如果我們心情好了,才偶爾行一次善,并沒有把心放在利益眾生上,那我們所做的善,只是“半善”,還不夠圓滿。
關(guān)于半善滿善的第二種說法,下面舉個例子:
從前有一位女子,她到了寺廟以后,很想發(fā)心供養(yǎng),但身上又只有兩文錢,所以就把這兩文錢都拿出來供養(yǎng)寺廟了。住持和尚知道后,就親自出來,幫她誦經(jīng)、懺悔、回向。過了幾年,這個女子被選入宮中,做了皇帝的王妃,一下子富貴到了極處。于是,她就帶了幾千兩銀子,再次來到這個寺院。結(jié)果呢,布施了這么多的銀子,住持和尚卻連面都沒露,只是讓小和尚幫她誦經(jīng)、懺悔、回向。
這個女子很奇怪,就請教老和尚說:“我當(dāng)初貧窮的時候,只是供養(yǎng)了兩文錢,師父您就親自為我回向。而今天我?guī)Я藥浊сy兩來供養(yǎng),師父反而不親自為我回向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老和尚就說:“你當(dāng)初到寺廟里來燒香拜佛,雖然僅僅供養(yǎng)了兩文錢,但你的心是真誠圓滿的,如果我不親自為你回向,對不起你布施的功德。你今天雖然布施了幾千兩銀子,但你的心,卻沒有上次那么真切了,所以我讓徒弟幫你回向,也就足夠了。”
所以說,半善滿善都是這顆心決定的,全心全意的真誠心就是滿善,真誠心里還夾雜著傲慢,那就是半善。
關(guān)于半善滿善的第三個說法,下面再講個故事。
漢鐘離修成仙之后,要把“點鐵成金”的法術(shù)傳給唐朝的呂洞賓,這樣他就可以拿著金子去救濟(jì)貧苦之人了。
呂洞賓就問:“我現(xiàn)在把鐵變成黃金了,那在將來的某一天,會不會還原呢?”
漢鐘離說:“五百年之后,就會還原。”
呂洞賓說:“那這樣的話,我就把五百年后的人給害了嗎?這樣的事情,我不愿意做,還是不學(xué)了?!?/p>
漢鐘離說:“一個人要想修成仙,需要積累三千功行,但今天你講的這句話,你這份存心,三千功行就已經(jīng)圓滿了。”呂祖能為五百年后的人著想,這份胸懷,就是滿善。
在行善過程中,如果不執(zhí)著自己在行善,做得很自然,沒有勉強(qiáng),沒有刻意,一切都是隨緣盡力,順其自然,那他這個善就是圓滿的。如果我行善的時候,心里還有夾雜,還覺得自己在做善事,那這個善行就不純,就只是半善而已。
比如我們用錢去救濟(jì)別人的時候,就有三個標(biāo)準(zhǔn)。第一,心中沒有一個在幫助別人的“我”;第二,沒有落下一個我?guī)椭四衬橙?;第三,布施了多少錢財,也不要放在心上。這個標(biāo)準(zhǔn)就叫做“三輪體空,一心清凈”。
這樣的存心,是真心,沒有一點自私自利,沒有一點分別執(zhí)著,這種存心的力量,是非常強(qiáng)大的。即使布施少許的米糧,也能種下無量無邊的福報;即使是一文錢的布施,也可以消除千劫的罪業(yè)。假如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沒有忘記“我”;沒有忘記幫助的人;沒有忘記所做的善事,即使布施了很多錢財,那得到的也僅僅是半福,不是滿福。這是半善滿善的第四種說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