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接過夜班,就聽到電話急促響起。急診室那頭焦急地喊道:快來急診科幫忙!
雖然對方未有所指,但大家都知道是在叫麻醉醫(yī)生去急診科。
以往,麻醉科經(jīng)常被叫去進行氣管插管。
對于這一點,這里有話要說:按照要求,合格的急診科醫(yī)生應熟練掌握包括插管在內的各項技能。
但是,現(xiàn)實并不是這樣,似乎沒有幾個急診科完全不依賴麻醉科。
正因為如此,麻醉值班才有了一個急診科插管的任務。
接到電話,負責值班的劉醫(yī)生火速趕往急診科。
到了急診科,并未看到患者。見到的是,一排人各自拿著應手的器械。很明顯,這是提前接到了120電話。同時也說明,情況危急。否則,不至于提前這樣準備。
詢問情況,果然危急:一大貨車撞了一個拉工人的面包車。
得知出事地點,劉醫(yī)生心里嘆了一口氣:那個地方是一個大下坡。如果是大貨車,真的剎不住車。這個工地的面包車啊,八成是和人家搶道了。唉!
剛剛把插管的工具以及藥品準備齊備,平車就沖了進來。
還未等看到傷者,已能在平車車輪附近看到不停滴落的血液。
就這樣,一路過來,血液也跟著滴落一地。
這時,劉醫(yī)生還在想:在救護車上就不能處置一下嗎?難道,是救護車上的設備難以處置嗎?
這個問題,直到第二個、第三個傷者進來,劉醫(yī)生明白了:是因為傷者太多、傷情太重,根本來不及處理,只能拉起來就跑,和時間搶生命。
很快,急診室的床位都被傷者占滿。
第一個,已經(jīng)意識模糊。大聲問話,僅能說出名字。但是,看到軟塌塌的胸骨和鼻孔、耳朵以及眼睛的出血,大家心里都一緊。
這樣的狀態(tài),十分可能的是,一會兒人就不行了。主要問題,大多可能出在呼吸和循環(huán)上。
控制呼吸和循環(huán),是麻醉科的強項。三兩下插上管之后,迅速調整傷者血壓。同時,讓大家快推這個傷者去CT室檢查。只有早點明確傷情,才能有的放矢。
(圖文無關)
第二個,一直在那里咿咿呀呀地叫。
正因為他叫,劉醫(yī)生直接略過他,直奔第三個。
有的人問:人家疼得那么慘,怎么不趕快處理呢?
在急診室,有一個共同的認知:越是喊得兇,可能并不危及生命。危及生命的傷者,往往是非常安靜的。
第三個傷者,此時雖然也能說話,但額頭上一個大坑讓大家很揪心。這就意味著,這個撞擊力度何其大!這么大的力量,難保哪里不出問題。
從他空洞的眼神中,可以判斷出,大腦也確實傷得不輕。
仔細查看,兩個鼻孔都有流血的痕跡;塌下去的鼻子,也很不正常。
讓他開口說話,舌頭上赫然粘了一大塊血塊。
很顯然,他的感覺鈍化了。如果是正常人,肯定不能允許自己舌頭上粘那么一大塊東西呀!
讓護士幫忙抽了一支麻藥之后,果斷進行氣管插管。決不能等到一會兒呼吸不好了再插管。到那時,機體早已缺氧。缺氧對本就受傷的身體,可能又是一次傷害。
第二個拉去CT室后,只剩下第三個一直在喊的這個。
這里透露一下:急診搶救的時候,醫(yī)護人員并不會制止這種喊叫。尤其是醫(yī)護人員人手不夠的情況,聽到他的喊聲,反而可以確定他是安全的。
仔細一看他的受傷程度,著實不輕:兩個下肢的骨頭都從前面穿出來了??吹竭@個場面,普通人可能早就嚇軟了。
抬頭一看,剛想喊人幫忙。結果,只剩下一個護士了。護士說,他們都跟著去CT室了。
看到這樣的腿,劉醫(yī)生讓她趕快找兩個骨折護板,防止搬動傷者加重損傷。
簡單包扎和固定兩個腿之后,發(fā)現(xiàn)他的兩個額頭都有傷口。
優(yōu)先的,劉醫(yī)生用絲線把那個一直流血的口子縫了起來。
看到麻醉科也會縫針,護士也露出驚訝的表情。
處理完另外一個傷口,大家推著這個患者也火速跑向CT室。
決不能掉以輕心,很多意外都是發(fā)生在“以為沒事”的時候。
CT回報結果,前兩個果然是重度顱腦損傷,還有一個折了五根肋骨。
其中一個患者需要緊急開顱,而另外一個暫時沒有開顱的機會。
就這樣,劉醫(yī)生火速跑回麻醉科準備急診手術。
正是因為積極的處置,這幾個患者最終都保住了命。
在這里,我們呼吁:急診急救技術應當是所有醫(yī)護人員必須掌握的。麻醉科平時很忙,萬一趕不過來呢?即便趕過來,是否也可能浪費了最佳的搶救時機?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