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五百多年前,老子西出函谷關(guān),寫下了五千真言《道德經(jīng)》。
兩千五百多年來,這部經(jīng)典成為一種文化基因,滲透在每一個中國人的思想之中。
兩千五百年后的人,會怎樣認(rèn)識這部《道德經(jīng)》?
日前,大型綜合文化節(jié)目《典籍里的中國》推出了第9期——《道德經(jīng)》。
節(jié)目以故事化的方式,為我們解讀了中國哲學(xué)開山之作《道德經(jīng)》。
以老子在守藏室期間的經(jīng)歷作為核心故事,展現(xiàn)老子求道、悟道、傳道的一生,求索“上善若水”的奧義,以此致敬偉大的哲學(xué)先賢,致敬偉大的東方智慧。
實際上,以影視戲劇的形式,想要將哲學(xué)問題講清楚,確非易事。
這期節(jié)目扣住“尋找一種根本的力量與智慧,去平復(fù)亂世,拯救疾苦”,“典籍如燈,可照亮世人”,可以說抓住了老子《道德經(jīng)》的重點。
我們講,學(xué)《道德經(jīng)》需要抓住重點,先了解整個的架構(gòu),否則隨便拿一兩章來念,根本不知道老子究竟在說什么。
怎樣才能抓住重點?
《道德經(jīng)》應(yīng)該怎樣讀,才能讀懂呢?
老子為什么寫《道德經(jīng)》?
讀懂《道德經(jīng)》,我們要回到老子生活的那個時代,進(jìn)入到老子的思想里面。
老子生活的時代,用四個字形容,叫做“天下大亂”。
中國古代的諸子百家,面對的都是同樣一個問題:
天下這么亂,該怎么辦?
所以每個人都把自己學(xué)習(xí)的心得提出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都想要靠自己的學(xué)說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有兩種方法:
一是在人間尋找答案。這個問題發(fā)生在人間,那就設(shè)法去了解人性,透過教育和政治來解決問題。
除老子外,先秦諸子百家,大概走的都是這一條路。
而老子選擇了另一條路:
老子認(rèn)為,如果局限在人的世界,到最后還是無法根本化解問題,所以他要跳出去,從道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社會的問題,讓人回到最根源的情況。
讀《道德經(jīng)》先了解三個層次
了解了背景之后,最重要的是把老子“知”的三個層次搞清楚。
所謂“知”的三個層次,是指“區(qū)分”“避難”和“啟明”。
人有認(rèn)知能力,很自然會“區(qū)分”。
這個是好的,那個是壞的;這個是有利的,那個是有害的。
“區(qū)分”使人類可以生存發(fā)展,使人類社會進(jìn)步,但同時,它帶來的問題很多。
簡單一句話就是,區(qū)分帶來欲望,欲望造成困擾。
所以“區(qū)分”需要提升一個層次,叫做“避難”。
歷史中有太多這種例子,槍打出頭鳥,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等等。
到“避難”這一層,就聰明多了。
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是把認(rèn)知提升到“啟明”。
什么叫啟明?
就是從整體來看,“道”就是整體,所有的一切都在“道”里面。了解這一點的話,人生就沒有什么好爭的。
你今天得意,將來就會失敗;你不曾得意,就不會失??;你今天失敗,將來才有機會再起來。
一切都在“道”這個整體里,整體里根本沒有得失成敗、來來去去的問題。
我經(jīng)常建議人到中年,要學(xué)學(xué)道家,從道來看一切,對于自己現(xiàn)在的處境,就是一笑置之。
這就是老子“知”的三個層次。
很可惜,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區(qū)分”里,沒有離開這個層次。
有些人很厲害,他在社會上很少惹到什么災(zāi)難,因為他看得很清楚,知道說你現(xiàn)在很得意,將來會有困難,這就到了“避難”的層次。
而真正能到“啟明”的層次,已經(jīng)可以慢慢到不動心了,看所有的情況,都是用平常心去看待它。
這方面,老子講到很多,比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等。
老子為什么如此推崇水?
把基本的層次弄清楚,再去看《道德經(jīng)》中那些廣為流傳的話,就更清楚了。
第一句,“上善若水”。
老子兼顧自然界和人類兩方面,這是他的特色。
首先,對自然界萬物來說,所有的生物都需要水分,水對萬物都有利,卻不與萬物相爭。
你需要它,它就提供滋養(yǎng);不需要它,它就流走。
再回到人類世界,水停留在眾人所厭惡的低處。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span>
沒有人喜歡停留在低處,但是水不在乎。
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對自然界萬物都有幫助,在人類社會卻處在最卑微的地方,“故幾于道”,“幾”意為接近,就是和道很相似。
“道”看不到、摸不著,讓人覺得抽象玄虛,水的兩個特性很接近道。
老子說“上善若水”,以水做比喻,藉此幫助人們了解道的特性:
道接納萬物,不排斥任何東西;
任何東西的存在都需要以道作為基礎(chǔ),獲得道的加持,否則它不可能存在。
老子為什么要人效法道?
另一句,“道法自然”。
有人把它翻譯成:“道”所取法的是自然界。
這種解釋顯然是說不通的,為什么?
如果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界”的意思,那么,什么是“自然界”?
“自然界”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天地萬物。
換句話說,天地萬物就是大自然。
人法天地,天地法道,道又回過頭來法天地,這不是循環(huán)論證嗎?
這怎么能說得通呢?
事實上,“自然”一詞在《道德經(jīng)》中共出現(xiàn)五次,沒有一次是指“自然界”。
那么老子所說的“自然”,究竟是什么意思?
道所取法的“自然”,應(yīng)當(dāng)是自己如此的狀態(tài)。
意即,“道法自然”的真正含義是:道所取法的是自己如此的狀態(tài)。
道的“自己如此的狀態(tài)”是什么樣子?
就是“無為”,什么都沒做;同時又“無不為”,到最后所有該做的都做完了。
老子的意思是,宇宙萬物連人在內(nèi),若是做到維持“自己如此的狀態(tài)”,沒有任何額外的意念和欲望,就是與“道”同行,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持久。
學(xué)《道德經(jīng)》能帶給你什么?
老子的思想,跟先秦其他學(xué)派的以人為中心的思考模式截然不同;
而在西方思想中,只有最高層次的思想才能跟老子的思想,加以對照。
學(xué)習(xí)《道德經(jīng)》,我們對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會有新的看法。
我自己一有時間就會翻閱《道德經(jīng)》,經(jīng)常是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些新的體悟。
再簡單說一下我學(xué)習(xí)道家的心得:
儒家跟道家對照,可以說,儒家強調(diào)德行修養(yǎng),道家肯定智慧覺悟。
學(xué)儒家,可以讓我明白怎樣處世,怎樣過得平安愉快,踏實而有信心。
學(xué)道家,則可以讓我更好地跟自己相處,活得更加瀟灑自在。
能把《道德經(jīng)》讀懂,不管你生在什么時代和社會,遭遇到什么樣的情況,都很容易從整體來看,從長遠(yuǎn)甚至永恒的角度來看,就覺得自己的生命也沒有什么遺憾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