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電視劇,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就是《人世間》。
劇中圍繞一戶周姓平民家庭,三代人50年間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展現了大時代中無數普通人拼搏奮斗、堅忍善良的美好品格。
而劇集之所以被熱議,大概是因為它再次向人們展示了一個道理:
愚笨的孩子是來報恩的。
1
“沒出息”的孩子最孝順
劇中周家的大兒子周秉義,從小就是學霸,后來考入北大,畢業(yè)后婚姻、事業(yè)樣樣風光。
二女兒周蓉,同樣也是才華橫溢,考上北大,后來做了大學教授、旅居國外。
老大、老二這樣的孩子,是父親眼中當之無愧的驕傲。
但不要忘記,這樣的孩子是注定不可能留在父母身邊的。
與他們相比,老三周秉昆算是個愚笨的孩子。
他從小讀書就不靈光,再加上性格憨厚木訥,是父親眼中“沒出息”的兒子。
然而,正是這個沒多大本事,注定走不遠、飛不高的孩子,卻成為這個家真正的頂梁柱。
尤其是在母親癱瘓后,他一邊照顧患病的母親,一邊要帶姐姐的孩子,為這個大家庭忙前忙后。
很多人看到這里,都會由衷感慨:
父母教養(yǎng)子女,無不寄予厚望;但父母年老后能依靠的,往往卻是那個“沒出息”的孩子。
2
“成功父母”到“游牧人”
我認識一對老夫婦,他們生了八個孩子。
八個孩子都很爭氣,長大后全部到美國去,最差的都拿到碩士,還有一個院士。
但是子女都在美國,兩夫妻老了沒有人管。
于是子女們就動員父母來美國,方便照顧。
沒想到他們去了一年就回來了,為什么?
兩位老人家說,他們不愿意當游牧人,這一家住一個月,那一家住兩個月,這怎么是人的生活呢?
結果回到臺灣沒多久,老太太就生病過世了。
臨走前,她對老先生說:“你啊,還是跟我走吧!“
隔了不長時間,老先生也過世了。
像這樣的事情,我們身邊不知道有多少。
3
還好有一個在身邊
我的父母生了七個孩子,七個孩子中誰對父母最孝順?照顧父母最多?
是我一個書念得不太好的妹妹。
我媽媽半身不遂三十年,后期我父親身體也不好,照顧父母親最多的是姐妹;
尤其是這個妹妹,常年守在父母身邊,對父母的照顧真的是無微不至。
我們幾個都忙得不可開交,只能偶爾回家去看望父母;
她因為書念得不好,工作不順利,反而能夠照顧父母親。
我們對這個妹妹真的是非常感激!
我常常想,父母也會覺得,還好有個小孩書沒念好,如果每個都像我一樣,那父母找得到人嗎?
所以我常常勸做父母的,教養(yǎng)子女不要抱有一種錯覺。
4
父母有一種錯覺
什么錯覺呢?
就是認為子女一定要讀書好、工作好、賺錢多才叫“有出息”。
父母要求子女努力,這是正常的;
但是要求子女一定達到某一種標準,這是不正常的。
人生不是只有念書,只有成就,還包括生、老、病、死,包括身體、心智、精神的每個方面。
創(chuàng)辦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講過一個故事:
曾經有一位母親請教證嚴法師:
“師父,我的孩子書念得很差,怎么辦呢?”
師父回答說:
“乖就好?!?/span>
另一個母親接著就問:
“我的小孩書念得不好,又不乖,怎么辦呢?”
師父回答:
“有就好?!?/strong>
法師的意思是:做父母要有平常心。
5
一家人是命中注定的
父母千萬不要執(zhí)著,說我一定要我的小孩怎么樣,要學會接受自然的狀態(tài)。
別人怎么念書,你也讓你的小孩怎么念,不放心的話,別人去補習,你也給他補習。
但是最終他考得好不好,你要接受。
我常常說,一家人是命中注定的,誰能要求家人一定要怎么樣呢?
你能夠要求你的父母一定有錢、有權力嗎?
那你怎么能要求你的子女一定怎么樣呢?
誰是你的子女,誰是你父母,都是命中注定的;
我們所能做的,只有好好去了解,好好去珍惜,好好去生活。
所以說,做父母的要善盡責任,然后接受現實。
6
真正踏實快樂的人生
最后,我們要問:
什么才是真正快樂的人生?
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念書好、工作好、賺錢多,其實是把外在的、有形可見的成就與快樂、幸福劃了等號。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一個人只有對自己的人生認真思考過,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路,才能活得踏實、快樂。
真正的快樂由內而發(fā),依賴于內在修養(yǎng)的不斷提升,這才是一個人生命價值的所在。
孟子說:“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
儒家將親情放在快樂的第一位,就是提醒我們:
人活一世,外在成就有大有小,個人能把握的部分有限;
而親情是人與人最原始、最自然也是最持久的關系,所以,
如果你是父母,請珍惜你的孩子;如果你是子女,請孝順你的父母;如果你是兄弟姐妹之一,請關愛你的手足。
唯有如此,你的一生才可能真正活得踏實、快樂。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