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有云:“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中醫(yī)的最高境界是養(yǎng)生,養(yǎng)生的最高境界是養(yǎng)心。
因為心是五臟六腑的老大,又主神明,心神受損就會牽連其他臟腑。
現(xiàn)代人忙忙碌碌,世俗雜務(wù)、名利得失,一顆心已經(jīng)被折騰得千瘡百孔、焦灼不堪。
所以,你的心能不能靜得下來,不僅僅關(guān)乎身體健康,更會影響你的人生境遇!
靜下來,先做自己
為什么人生總是一團亂麻、一地雞毛、不堪重負的樣子?
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怎樣做自己!
我們受到太多外界的影響和裹挾,我們要面對殘酷無奈的現(xiàn)實。
最終,我們選擇扭著性子,有違本心,身不由己地去做一個并不快樂和自由的自己!
別人的榮華富貴你要羨慕,別人的擁躉無數(shù)你要羨慕,別人的位高權(quán)重你也要羨慕,所有的美好好像都值得你心有戚戚焉。
所以,你想成為這樣或那樣的人,你想擁有這樣或那樣的東西。
可是卻從來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么、想要什么。一直隨波逐流,一直渾渾噩噩,一直痛苦煩惱。
楊絳先生曾說:“我們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
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怎能不好好做自己呢?
儒家講“毋自欺”,佛家則說“照見自性”。人一旦不自欺,就可以超越形軀之束,復(fù)見圣人之心。
正所謂“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義不遠,當(dāng)下即是。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更好掌控人生。
人生是一個過程,如果只是追求一個結(jié)果,毫無意義,更無快樂可言。凡事盡力而為,水到渠成固然很好, 能夠順其自然也不錯。
莊子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不強求某種結(jié)果,不后悔某些努力,順乎本心,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不是很好嗎?
少些執(zhí)念,適可而止
現(xiàn)代人最大的一個通病就是非?,F(xiàn)實功利。
有人說,難道不好嗎?不能說不好,只能說一切你都要自作自受。
現(xiàn)代人普遍追求享受生活,對烹調(diào)的美味、舞蹈的優(yōu)雅、音樂的美妙,以及各種官能的刺激,感到既羨慕又熱衷。
在這種新鮮事物應(yīng)接不暇,忙忙碌碌的時代,我們的幸福感并沒有增加多少,我們的人生并沒有充實多少,反而普遍煩惱焦慮。
人心私欲太重,對物欲追求過多,活得一定會很累。因為人的煩惱憂愁幾乎都跟欲望有關(guān)。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致虛極,守靜篤”,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虛掉心中執(zhí)念。
何為虛,心中無物為虛,虛極則為空。
佛家修心最講究“空”,四大皆空、色即是空、性空、空空等......
相傳佛陀在世期間,有人問:您的大弟子舍利弗為什么是智慧第一呢?
佛陀回答說:“舍利弗心內(nèi)如鼓,空空如也?!?/span>
去掉欲念的煩惱,不僅能收獲心中安寧,還可以獲得更大智慧。莊子說“嗜欲淺者天機深”正是這個道理。
做到“虛”并不容易,做到“極”更是高度困難的。所以要適可而止,做到合理。
人不可能沒有欲望,因此要慢慢來減少,不要要求自己太多,否則,虛到身體都受不了,那就糟糕了。
你一輩子去努力,慢慢把外物虛掉,慢慢把它們放掉,不再執(zhí)著,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
當(dāng)你真的能夠虛掉一些東西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很輕松。
因為虛掉一些東西才能容,才能有虛懷若谷的心胸。才能真正體會“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含義。
人生之路漫長,不要讓包袱變得越來越重,念頭越來愈多、越來越雜。
要學(xué)會給自己減負,清除掉一些對身外物的執(zhí)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菜根譚中有言:“心無物欲,即是秋空霽海;坐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
執(zhí)念少了,心思就不會重,自然而然便能做到心靜無礙。
修禪悟真,定后能靜
每天在名利里打滾,見人得利,心生嫉妒,見己有失,憂心忡忡。每天不是你好,就是他壞,無時無刻不在算計,怎么算都覺得自己吃虧。
整天生氣、著急、上火、打架,心完全靜不下來,年紀(jì)輕輕一身病痛。
雖然環(huán)境的變化和影響固然不可忽視,但人心的變化才是問題的關(guān)鍵。
佛曰:“心動,則萬物動;心靜,則萬物靜?!?/span>何為靜,念頭不起為靜。一念之間,十萬八千里;一念之差,天堂地獄中。
所以,人要學(xué)會內(nèi)觀自省,掌控住心猿意馬,才能靜得自在。
關(guān)于自省,神秀禪師有一段著名的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段話說得很實用,對于普通人來說,經(jīng)常自省,拂拭掉心靈上的灰塵,滌蕩心中污垢,是非常有裨益的。心里干凈,自然清靜。
當(dāng)初六祖慧能也有段更著名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從佛性的角度,當(dāng)然六祖慧能的偈語更高明。直接從世俗脫穎而出,達到了“虛極”而空的境界。
現(xiàn)實生活中,人安靜一分鐘可以,兩分鐘可以,第三分鐘就不行了。靜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能夠使心歸靜,要花很大的功夫。
你看佛家講禪定,也叫止觀。禪是什么?禪就是靜,靜而能止。定后能照見自性,所以可觀。
《大學(xué)》里面有一段話,“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一個人有沒有定力,就看他能不能靜下來。
所以,平時多修禪是很有益處的,只要有心,只要有悟,生活處處是禪機。
無論如何,學(xué)會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心靜則見天地寬,心靜則銷萬古愁。
本文作者:豐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