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豐易|
說話是一門藝術,因為嘴好張,話難說。
有一些人就因為不會說話惹了麻煩,吃了大虧;也有一些人就因為會說話而時來運轉,得遇貴人。
孔子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可見說話的影響力。
究竟怎樣才算會說話,有哪些可以遵循的技巧呢?
今天就總結一些古人的十大說話智慧,學會了,走遍天下都不怕!
慎言,這是說話最重要的原則,沒有之一。
《易經(jīng)》中講:“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制動之主。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可不慎乎?!?/span>
《格言聯(lián)璧》中說:“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古往今來,多少人因言獲罪,多少事禍從口出。
不議人非,不揭人短,做人能管好嘴就是莫大的修養(yǎng)。
說話前要考慮再三,斟酌權衡,絕不可口無遮攔,只顧逞口舌之快。
常言道“水深不語,人穩(wěn)不言”,能言不如慎言,夸夸其談不如沉默是金。
《禮記》中講:“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庫言庫,在朝言朝?!?/span>
這句話就是說在“官、府、庫、朝”這些辦公場所,就應該談論相關的公事公務。
這就告誡我們:說話要分場合。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置身各種各樣的場合,那么,說話就要根據(jù)場合才能恰如其分。
比如,工作場所談私事就是玩忽職守,喪禮上談樂事就是不懂禮數(shù),婚禮上談兇事就是不合時宜。
正所謂“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兇”,說話要分場合,是基本的禮儀素養(yǎng)。
跟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嘩一樣,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礎認知。
孔子說:“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span>
什么意思呢?
孔子告訴我們說:跟君子交談容易犯三種過失:
沒有輪到他發(fā)言而發(fā)言,叫作急躁;到該說話時卻不說話,叫作隱瞞;不看君子的臉色而貿(mào)然開口,叫作盲目。
聯(lián)想到我們的日常,是不是也經(jīng)常犯這種錯誤呢?
有的人好大喜功,唯恐別人占得先機,搶著發(fā)言;
有的人偏偏有好見解,卻寧可當悶葫蘆,作壁上觀;
還有的人無知無畏,沒看清形勢就貿(mào)然發(fā)表意見。
所以,說話要看時機,先過腦子,再動嘴,才能有的放矢。
老話講“進什么山頭唱什么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這是在告誡我們說話要隨機應變,在面對不同的對象時,最好說人家聽得懂、喜歡聽的話。
這就叫作入鄉(xiāng)隨俗,避免雞同鴨講,對牛彈琴,交流起來就很順暢。
當然了,有些話是要選擇正確的對象才能說。
論語中講:“不可與之言而言,謂之失言;可與之言而不言,謂之失人?!?/span>
很多時候,我們只能跟特定的人說特別的話。
畢竟人生往往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有些話,不逢其人,不說為妙。
《增廣賢文》里講:“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span>
交淺言深歷來是說話的大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切人事都要小心思量。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嘛,閱歷深的人最懂得其中厲害。
說話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這是一個人處世成熟的直接體現(xiàn)。
少說狠話、重話,凡事點到為止;不說空話、大話、說到做到即可。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說話就少幾分火氣;學會留一點余地,說話就不會言之鑿鑿;
學會體諒他人,設身處地,說話就能夠心平氣和,不驕不躁。
《論語·述而》中說:“子不語怪力亂神。”
孔子語常不語怪,講的都是社會生活中的常理;語徳不語力,不推崇“暴虎馮河”的勇力,而是善用道德教化人;
語治不語亂,探討的都是為民、治國的大道;語人不語神,關注的都是個人修德和社會眾生。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論,言論往往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修養(yǎng)。
喜歡談論明星八卦和喜歡談論文學詩詞、音樂電影、創(chuàng)業(yè)投資的人肯定不是一個層次。
平日里的言談內(nèi)容啟示就代表著你的圈層文化。你專注什么,就會成為什么。
古人說“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說話要語慢心善。
現(xiàn)代人有一個很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無論如何都不輸嘴。
你頂他一句,他頂你一萬句。受不得一點委屈,非要針尖對麥芒,唾沫星子四濺。
很多事情為什么一發(fā)不可收拾,就是因為不給人說話的機會。
好好說話,慢慢說話,這樣才能有一個心平氣和的解決問題的環(huán)境。說話急,就容易話趕話,不該說的話也說了,本來無心之語成了別有用心。
與人交流不僅要語慢心善,還要學會傾聽。不然一句話說禿嚕了嘴,就像點燃了一根導火索,惹禍上身。
常言道“福從口入,禍從口出”,口德就是一個人最好的風水。
為什么有些人運氣不好,貴人難遇,其實很多時候都是一張嘴惹的禍。
“口是傷人斧,言是割心刀”說話太直,沒有顧及,容易引起誤會,心生嫌隙。
曾國藩說“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能讓人舒服,就別讓人討厭。
口不擇言,侮辱詆毀,雖不足以喪身,卻足以喪德。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古人講“小人話雜而虛,君子話簡而實?!笨鬃右舱f“巧言令色鮮矣仁”。
生活中我們遇到花言巧語,處處恭維的人一定要小心,這樣的人往往面帶偽善,卻小人心性。
因為小人趨利避害,說話都是見風使舵,見縫插針;君子求真務實,說話自然言簡意賅,樸實無華。
我們平時說話也是,切記不要隨便高談闊論,侃侃而談,也不要云遮霧繞,故意裝成一副城府很深的樣子。
很多時候,說話就只是“辭達而已”。
孔子在評價三百余篇的《詩經(jīng)》時,也只用了“思無邪”三個字。
所以,平時說話簡潔一點,表達清楚即可,因為有時候話多事多,說多錯多。
《禮記》中說:“君子約言,小人先言?!?/span>
君子往往是少說多做,說到做到。小人夸夸其談,說到做不到。
所以古人說“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少說多做是最務實的活法,因為你即使想說,可能也會因為人微言輕而沒人愿意聽。
人生的無奈,是有很多話該說的沒說,不該說的卻說了。人生的遺憾,往往是大話說了不少,但事做成的沒幾件。
少說話就要把話說到點子上,多做事就要把事情落到實處。所以,不想說的就用行動代表,想說的就一定大膽說出來。
說話是一件很容易卻并不簡單的事情,日常生活中的人事交往,都需要審慎對待。
很多時候,你說話的修養(yǎng)就是你為人處事的高度。
這些說話的智慧,希望每個人都能細細領悟和借鑒,裨益以后的人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