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漢長安城。但當時的漢長安,經過“三國”、“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超過300年的滄桑巨變,街道狹窄,宮室狹小,整體破敗不堪,加之幾百年來城市污水沉淀,壅底難泄,飲水供應也成問題,于是隋文帝便決定在東南方向的龍首原南坡另建一座新城。
公元582年,隋文帝開皇二年起,隋文帝任命宰相高颎(jiǒng)兼任營建新都的總監(jiān),宇文愷為副總監(jiān)。實際上,整個新都建設的設計者和主持人,是當時著名的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工程專家、長安人宇文愷,他僅用9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建成了宮城和皇城。當然,建設速度快,據(jù)說很多建筑是從漢長安城搬遷過來的。其他參與新都建設者還有:將作大匠劉龍、賀婁子干、高龍叉等人。
公元583年,隋文帝開皇三年,隋王朝從漢長安城遷至新都“大興城”。之所以給新都起名“大興城”,是因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為“大興公” 因此便以“大興”命名此城,既有歷史緣源,又富美好寓意。只可惜,隋文帝楊堅“大興”這么美好的意愿,兒子隋煬帝楊廣并未能深刻領會。很快,江山奉送給李唐,“大興”改回了“長安”。
新都“大興城”位于漢長安故城東南21里,處于川原秀麗、卉物滋阜的龍首原南坡??傇O計師宇文愷是一位善于運用地形特點來進行城市設計的能手,所以在營建過程中,他不僅吸收了以前北魏洛陽、北齊鄴都的長處,還非常巧妙地把他的總體設計規(guī)劃與龍首南坡的地形融會貫通起來,達到了城市與地勢的和諧,理想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天道與王道的契合。
宇文愷非常熟悉關中的地形,即使這樣,他還是對新都的選址做了縝密的考察,不論是畦(qí)分棋布的城區(qū)格局,還是中軸對稱的城坊結構,甚至滲透天人合一思想的宮城皇城,無不說明“大興城”是經過精雕細琢的杰作?!按笈d城”雖然位于平原廣川之上,但地形仍有不同程度的起伏,宇文愷就充分利用了這“高低并存、丘原相間”的特殊地貌,建了一座特別的都城。
總體看,“大興城”的中軸線朱雀大街由北向南依次有六條高坡,都城如何在這六條高坡上布局,什么建筑應該建在坡上,什么建筑應該放在低洼地,宇文愷都經過深思熟慮。他以時人深信的“易理卦相”來布置設計城市。他認為,“大興城”依次并列的六條高坡就象《易經》“乾卦”的六爻(yáo)形狀,“大興城”的整體布局就此確定。
宇文愷設計的“大興城”,以最北邊的高坡為初九,以最南邊的高坡為上九,在初九、上九兩高坡上修筑城墻,這樣使城墻不高自險。九二之高城,正當《周易》乾卦之“見龍在田”,設置宮殿,象征真龍出現(xiàn)。九三之高坡,正應《周易》乾卦之“君子終日是乾乾”,安排皇城百司以應君子之數(shù)。九五之高坡為貴位,有“飛龍在天”之意,不能讓普通百姓居住,特意安置玄都觀和興善寺來占據(jù)此崗。
“六坡”是大興城的骨架,皇宮、政權機關和寺廟都高高在上,與一般居民區(qū)形成鮮明對照。崗原之間的低地,除普通居民區(qū)外,則開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了城市的水域。大興城充分利用地形的優(yōu)勢,增大了立體空間,顯得更加雄偉壯觀。從建筑學上分析,在六道高坡上布局重要建筑,無論是采光、散熱、流水哪個方面,高坡都要比洼地有優(yōu)勢。
宇文愷用《周易》“乾卦”六爻之卦象為核心,作為長安城總體規(guī)劃的地理基礎,這種附會看似很有文化,很新穎,但對隋的命運影響不大,隋王朝并未因都城暗合“乾卦”卦象而變得象上天一樣“自強不息”,而是僅38年國運就息滅了。公元618年,隋煬帝大業(yè)十四年,隋朝被唐朝滅亡。唐朝以隋朝的都城“大興城”為都城,只是將“大興城”改回了“長安城”而已。
就在唐朝建立前夕,公元613年,隋煬帝大業(yè)九年,隋煬帝還在對“大興城”進行升級完善,不惜動用10余萬人在宮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外郭城,城市的總體格局至此才基本形成。隋煬帝還通過開鑿南北大運河,以水路連接大興城與關東、江南的聯(lián)系??上н@一切,冥冥之中都是為李“唐”統(tǒng)治者做好了準備。如果能夠早知道如此結果,楊“隋”統(tǒng)治者也就不會那么勞民傷財了。
隋王朝“大興城”的平面布局整齊劃一,形制為長方形。全城由宮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組成,完全采用東西對稱布局。外郭城面積約占全城總面積的88.8%,主要用于居民住宅區(qū)建設。這種在都城規(guī)劃設計中大幅度提升百姓住宅區(qū)比例的做法,是“大興城”建筑總體設計的一大特點。
另外,從秦漢一直到南北朝(除曹魏、北魏、東魏北齊),都城的城市格局,沒有章法,沒有布局,皇宮、官署、民居,交錯相處,十分雜亂?!按笈d城”采用均衡對稱格局,形成了方正布局,皇宮、皇城、民居三個部分相對分開,界線分明,既安全,又實用,全城以對準宮城、皇城及外郭城正南門的大街為中軸線,這也是“大興城”的一個特點,深刻影響到后世的城市規(guī)劃設計,直到清代的北平城,還是這種設計風格。
在外郭城范圍內,以25條縱橫交錯的大街將全城劃分為109坊和東、西兩市,分別稱為都會市和利人市。這種方格網式的規(guī)劃,使整個城的平面如同棋盤。坊之四周筑有坊墻,開四門,坊內設十字街,十字街和更小的十字巷將全坊劃分為16區(qū)。坊內實行督察制度,管理嚴格。商業(yè)交易活動則被限制于同樣呈封閉狀態(tài)的東、西兩市之內。
這種置宮城和衙署區(qū)于城之北部和西部,采取方整的里坊布局的規(guī)劃,基本成為當時、乃至后世地方州縣城的建筑范本。大、中型州府城和縣城的面積,一般分別相當于京、都城中的16坊、4坊和1坊的面積,而布局則大致相同,即在大體呈方形的城之每面正中各開一門,城內以十字街將全城分為四區(qū),每區(qū)的坊數(shù)依州府縣之等次而不同。在每大區(qū)中又設小十字街和更小的十字巷。層層十字街巷的規(guī)劃是隋唐時期城址布局的特點之一,反映了封建等級制度森嚴時期特有的城市形態(tài)。
據(jù)說,隋都“大興城”在當時的世界上是最為巨大的城市,是漢長安城的2.4倍,比同時期的拜占庭王國都城大7倍,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6.2倍。外國文獻中,隋朝都城“大興城”被稱為“胡姆丹”。
“大興城”所有的鮮明特點和重要意義,在作為隋王朝都城短短的36年里,并未真正顯現(xiàn),而在隨后它作為唐王朝都城長長的300年里,才盡顯風流,因此,隋“大興城”,號稱“乾卦之城”,只是漢長安城和唐長安城之間一個完美地過渡。
...............................................
................................................
自然于道,自覺于法,自在于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