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給孩子把尿,當過父母的人都不陌生,但對于現(xiàn)代的年輕父母來說也可能并不熟悉,因為尿不濕給變成傳統(tǒng)把尿的習慣。
那到底是“把尿”對呢,還是現(xiàn)代的讓孩子自由地排尿好呢?其實,早有專家提出來了,傳統(tǒng)的把尿行為對孩子的身心發(fā)育都沒有自主排尿好。這是為啥,讓我們看看專家的理由。
據(jù)說傳統(tǒng)的把尿方法是造成孩子成人后患上脫肛和痔瘡的主要原因之一。 并有人認為,隨著尿不濕的普及,未來社會患上痔瘡的比例會大幅度降低。
對于這里理論,本文不做評價,望大家自行理解。
依舊是據(jù)說,被父母把尿長的孩子,很難在三歲,本該具備自主如廁能力地建立起良好的如廁習慣。
而從小就帶尿不濕的孩子則不然,他們一旦膀胱充盈起來,立即就會進行排尿反射,如果家長有效的引導,孩子就會在三歲后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自己括約肌的機制,慢慢的掌握自己如廁的能力。而這些是把尿的孩子所不具備的能力。
好多孩子會因為父母從小把尿而失去了自己如廁的能力,一旦他們這時候上幼兒園,就會遭遇幼兒園老師的冷眼相對,這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是相當大的,如果遇到用鄙視眼光看待孩子的老師,或者品質不怎么樣的老師,孩子還會因此而變得膽小,懦弱,自卑,失落等等,進而給孩子的心理造成過大的落差,形成孩子不良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發(fā)育。
正是由于以上理由,專家建議,三歲以內(nèi)的孩子不用把尿,還有相關專家建議孩子在六歲以前都不必把尿。那正確的科學的引導孩子如廁的方法是怎樣的呢?我們再來聽聽專家怎么說。
首先,家長要做給孩子看,讓孩子知道,男孩子是這樣如廁的,那孩子這個蹲著如廁的。
其次,家長可以利用繪本,讓孩子知道如廁是怎么回事,孩子又該如何應對大小便這類問題。
最后,家長要通過語言等方式來引導孩子慢慢的適應如廁這回事,或者在衛(wèi)生間里準備一個孩子喜歡的坐便造型來引導孩子慢慢的過度到自己如廁的行為上來。
當然,整個過程,家長不能著急,要循序漸進,要給孩子學習和適應的時間。爭取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學會自己掌握自己的如廁需求就可以了。
對于專家的這些說法和建議,不知道你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希望在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那些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