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松與心靜是太極拳的兩大特征,無論是練氣養(yǎng)性,還是練勁防身,都必須在體松心靜中進行修煉,才能達標。而松靜又是相互促進、相融互補的關系,前面談論的放松之道,亦是入靜之路。此謂松而致靜,靜而致松,互相融道,彼此補益也。
小程序,
傳統(tǒng)太極拳 , 交易擔保 , 夏季牛奶絲 太極燈籠褲 寬松透氣 小程序然而,松靜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晉階有序,層層深入,步步提高。放松的層次,大致可分為一般松靜、初懂松靜、晉階松靜、心意松靜、寂靜無意、虛靜無為六個層次。
一般松靜是指生活中的一般現(xiàn)象,在疲勞時需要休息一下、安靜一下那樣。因為人的松柔本性雖然被后天磨去了不少,但松靜的基本元素依然潛在,一旦感到需要放松、安靜時,松靜的基本元素就會自動彰顯出來。但這僅僅是機體本能的一種自在反映,尚不是自覺松靜,故稱之為一般松靜。
即在“以心為令”的行功過程中開始懂得松靜之理,并熟練相關松靜功法,能按圖索驥地逐漸放松要害部位,大腦皮質(zhì)也開始能松靜。
但是由于對松靜原理及其迫切性認識不夠充分,方法還不熟練,因此這一階段的松靜呈現(xiàn)四種情況。
一是只是局部松,尚未全部松;二是時松時不松,時靜時不靜;三是顧了這頭,丟了那頭;四是對最難放松的肩、腰、胯及四梢末節(jié)的放松感到困感,動中求靜尚未掌握,所以只能稱為初懂松靜。
在初懂的基礎上,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繼續(xù)修煉,周身能全面松開,心意也進一步安靜。
其主要特征有四:
一是二十四處要害部位都能一一松開,宛如“春城無處不開花”,先天的自然狀態(tài)開始恢復;
二是比較難松的幾處部位都開始放松了;
三是初步能按“氣如車輪,腰如車軸”的要求運行;
四是行拳時感到周身輕松舒適,始有圓活之趣,初無僵硬之態(tài)。
雖則松靜已有晉階,但自覺放松的程度還不高,放松的純度還不一。其表現(xiàn)形態(tài)是,有的部位松得純些,有的部位則較差些,而且一旦遇有外來壓力,就會出現(xiàn)頂抗等緊張心理及僵硬狀態(tài)。
上述在外來壓力干擾下出現(xiàn)的緊張問題,是松靜不穩(wěn)定的反映,需要進一步修煉,使松靜向深層次發(fā)展。這一層次的主要特征是從有意有為入手,具體說有五點:
一是心腦更加安靜,意識專一于放松。
二是意念放松法等功法已能習慣運用,意到哪兒松到哪兒,周身已全面松開,尤其是四梢末節(jié)更感松弛安舒。
三是心息相依,即上章“雖動猶靜”談到的心、意、氣相合于丹田的靜,那是動中求靜的真靜,是較高層次的松靜。
四是能作松靜的自我檢驗,能比較敏感地發(fā)現(xiàn)不足,迅速改正,所以松靜的穩(wěn)定性比較高。
五是遇有外力干擾,一般不再產(chǎn)生頂抗之弊了。
但是,由于這一層次的松靜依然是從有意有為入手的,故而須“刻刻留心”,稍不留心,就會影響松靜的純度;若是偶有疏忽,則會出現(xiàn)頂抗等緊張情況。只有進入了更高層次的松靜,才會完全自覺地動靜分合,隨曲就伸,急應緩隨,雖變化萬端,而唯松靜一貫。
這一層次的松靜,是從有意有為進入無意無為的松靜階段,松靜層次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進入寂靜的高深層次。其主要特征有五點:
一是無須用意。從先前的用意到這一層的不用意,就是質(zhì)的飛躍,不用意才會生真意。
二是一心清靜。由于不用意,心腦更加清靜,無雜無妄。
三是機體內(nèi)外各部分的活動能同步化,真正實現(xiàn),“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以養(yǎng)蓄太極整勁效能。
四是身心愉悅。由于心腦及機體內(nèi)外的同步活動,會產(chǎn)生一種輕爽舒適、悠然自得的喜悅。
五是由于機體內(nèi)外的通道被打通,尤其是大腦皮質(zhì)的抑制,使某些感受器官及潛在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開始激活。此時如果練發(fā)勁,就會松松一彈而出,感到松沉有勁。
虛靜,是上述寂靜的深化,是無意無為的進一步發(fā)展。
太極拳修煉虛靜無為,首先是為了恢復原初的本性,即無私欲、心寧靜的本性,以便完善人生。但太極拳畢竟是拳,在完善人生的同時,還要獲得“拳”的理法技法。
如何獲得?按照老子的觀點,必須掌握宇宙萬物的共同規(guī)則,即“復命日?!?。常,即常道,宇宙萬物行動的法則。這個法則的核心是動靜的反復。即虛是有的本,靜是動的根,凡是有,必起于虛;凡是動、必生于靜,而最后必然返歸于虛靜,即復歸本性。
懂得了這個歸根復命的常道,就能稱為明智,即老子所言“知常日明',如果“不知?!?,必然“妄作兇”。
所以修煉太極拳應以這一通則為指導。行功走架時,一切動作都要由虛而發(fā),由靜而生,又復歸其根,在螺旋反復中前進,熟練地沿著變化的規(guī)則,達到虛靜無為的境界。
就太極拳而言,無為即練拳從有意有為進入無意無為的高深層次,此時沒有主觀愿望的點滴塵埃,也沒有一絲一毫的偏執(zhí)安念,處于極虛篤靜之中。似乎是無為,但由于虛能應物,靜能生慧,反而能在無意中練出真意真勁,導致無所不為。例如推手中的舍己從人,忽隱忽現(xiàn),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等等,都是“無為而無不為”心法的寫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