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寺感悟忿怒佛
石家莊鹿泉有個靈山寺,山掩寺院,寺倚山勢,寧靜中彰顯著活力,威嚴中透著一份靈逸。
我已經(jīng)是第三次來拜謁靈山寺了,前兩次都是陪家人走馬觀花般的閑游,但看完靈山寺卻有在其他寺廟不同的感觸,細想,卻不知道有哪些不同。此次石家莊民俗協(xié)會組織的靈山采風活動,眾多文友皆是佛門外人士,對靈山寺佛教文化表現(xiàn)的空靈與差異,都有一種說不出的神秘。靈山寺一位年輕的女居士接待了我們,并為我們介紹了靈山寺的佛文化。
與許多寺廟相同的是,靈山寺里供奉著許多佛像;但與北方許多寺廟不同的是,靈山寺的佛像,在我們這些俗家弟子看來,大多怪模怪樣,甚至如兇神惡煞一般。佛,不是慈祥大度的嗎,我們平時看到的佛像慈眉善目,集大愛于一身,普渡眾生,為什么這里供奉的佛像會是這樣面目猙獰?
帶著這個疑惑,我咨詢了女居士。
女居士笑著告訴我們,靈山佛為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有所不同的是,藏傳佛教的佛像更多的是一些面目猙獰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如兇神惡煞一般的忿怒相。但佛像中的忿怒相,并非藏傳佛教所獨有,只不過在漢傳佛教中很少有人注意罷了。漢傳佛教寺院中常見的十八羅漢像,里面大多顯現(xiàn)的是忿怒相,我們通常看到的天王殿里的四大天王顯現(xiàn)的也都是忿怒相。
為什么佛像要顯現(xiàn)忿怒相呢?女居士告訴我們,忿怒不等同于憤怒。我們平常人所指的憤怒,不僅是外相的憤怒,也是內(nèi)心的憤怒。而佛家的忿怒相,卻只是外相的憤怒,其內(nèi)心卻仍然是大慈大悲的。憤怒是我們凡夫的習氣,而忿怒是佛菩薩對我們凡人的過失和罪過所顯現(xiàn)的一種教訓和懲戒時的樣子。就像小孩子淘氣不聽大人話,大人這時候就會故做生氣狀,警示小孩子錯了,大人內(nèi)心的出發(fā)點是為孩子好。佛像中的忿怒相的象征意義,與此道理是一樣的。忿怒只是外相,是佛菩薩對懲治眾生惡習所顯現(xiàn)的樣子,也就是佛的另外一種化身。
女居士還告訴我們,忿怒相的佛,還表示維護佛法,除魔降妖等等。佛的忿怒和兇相,還表示對世間一切貪嗔、癡頑、煩惱、魔心都怒目而視,以去除它們,這是佛在降伏諸惡魔時變現(xiàn)轉(zhuǎn)化出的一種威猛忿怒的形像。每個佛都有對應的“忿化身”,如釋牟尼如來佛的“忿化身”是無能勝明王,彌勒佛的“忿化身”是中央不動尊明王等。
佛為了利益眾生可以隨緣應化,這讓我想到了中國家喻戶曉的濟公活佛。濟公為了懲治惡人,甚至化身乞丐、賣酒者,但他的內(nèi)心卻一度向善,除魔降妖,毫不畏懼。
慈眉善目是我們的一種教養(yǎng),而鐵面無私則是我們的一種道義,就像慈母和嚴父一樣,對我們都是一種愛。
佛的忿怒相就如觀世音慈祥的笑容一樣,只不過轉(zhuǎn)化成了另外一個面容,佛是萬能的,在佛面前,只有我們孤陋的心得以照見。因此,我們拜佛就應以佛相為鏡,以照見自己的內(nèi)心。拜佛,其目的不是只有崇拜,而應該是要像照鏡子一樣,以佛為鏡,來照見自己內(nèi)心的卑微、煩惱,來照見我們的刁氣、俗氣和后生所兼具的惡氣。
不管那個佛像是泥塑的、石雕的,也不管是銅鑄的、木雕的,這個佛像,并不能保佑我們。真正可以保佑我們的,是我們的內(nèi)心,是我們能夠積極向善,諸惡莫行,依教奉行,懺悔惡業(yè),培植福德的內(nèi)心。如此,便可以“福雖未至,禍已遠行”。
大概這也正是我們供奉佛像的真正意義所在。
作于2016年2月。
作者:李鳳岐
◆李鳳岐:伺候父母住院的日子(7)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