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7)
古人道,“百善孝為先,養(yǎng)育之恩大過天?!薄按萨B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親,不如草木?!笨梢?,孝是做人的根本,是做好人的前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亦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和品德體現。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新人,更應文明,崇德,行孝,慈親,對老人應孝順,孝敬,孝養(yǎng),這應作為一個人一生去完成的神圣使命。
為學習孝道、慈親,現以二十四孝的歷史故事為典范,學其精神,取之精髓,爭做新時代的特色新人。
(七)親嘗湯藥
“親嘗湯藥”是漢文帝劉恒孝親的故事,是二十四孝中的重要一篇。
漢文帝劉恒(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57年),又稱“孝文帝”,西漢第五位皇帝,漢高祖劉邦第三子(實為第四子)。
高祖十一年,劉邦鎮(zhèn)壓陳豨叛亂時,封劉恒為代王(代地,現河北、山西、內蒙交接處一帶),攜其母薄姬在封地居住。
其母薄姬作為皇后怎么會出宮隨兒劉恒到代地居住呢?原來薄姬家貧,但其仁孝忠厚,又有一定姿色,故被選中入宮,而后一直不被劉邦寵愛,常年不被接見,幾乎被遺忘。因此,劉恒被封到較偏遠的代地后,允許薄姬出宮隨劉恒到代地。
劉恒自小受其母薄氏的孝忠教育,因而對其母親非常孝順,一直以傳統(tǒng)的孝禮待之。
呂后死后,劉恒被推上皇帝寶座,稱漢文帝,繼位后就呈現了他治國及治家的才能。其治政風格可以概括為“廣思博施,恭儉自律,舉重若輕,寬仁玄默”這十六個字,其低調內斂,謙恭謹慎,充分體現其人格特色。其治家之特點,主要表現是“仁、孝”。
其登基為帝后,薄姬自然成為皇太后,劉恒對其母依然孝順得無以附加。一天,其母忽生重病,劉恒很是著急,每天在政務之余,都親自守在母親床邊,精心照顧。未想到其母這一病臥床不起達三年之久,但劉恒對母親的照顧從不懈怠,不敢有半點差池。
每天還親自為母熬藥,熬好后,都親自嘗一口,試藥溫是否合適,嘗藥味是否太苦,然后再送母親服用。每晚“目不交睫,不解衣帶”地盡心伺候,何時見母親睡著了,他才趴在母親床邊小憩一會兒,只要母親稍有動靜,便立即親切地問長問短。
作為一位皇帝只要一聲令下,不知有多少太監(jiān)、宮女前來伺候,但他出于孝的純真之心,還是身體力行。
這就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故事。
后世留有頌詩云:
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劉恒先于薄太后離開人世。臨終前,他對于母親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不孝”深為抱憾,反復囑咐妻子竇皇后和兒女們,一定要對薄太后盡孝。為了補這個缺憾,劉恒要求自己的陵墓照“頂妻背母”的方式安置。兩年后,薄太后去世,就葬在了南陵,即在兒子劉恒的霸陵相鄰處(未與劉邦合葬),滿足了兒子的“孝”求。
漢文帝的忠孝之舉聲譽極高。
《孝經·天子章》說,他盡到了一個“天子之孝”,“文景之治”是歷史上大有名望的治世,文帝是“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形于四海”。他對親人的孝、愛、敬又延伸到對百姓的“愛親者,不敢惡正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清代康熙年間著名學者湯諧曾有評論說:“孝文為三代以后弟一賢君?!薄缎⒔?/span>·天子》還說,二十余年文帝深化厚澤,紀中排纘不盡。
漢文帝對后世影響深遠,漢光帝曾使司空告祠高廟(漢朝宗廟)時就說:“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延續(xù)福祿)至今?!?待續(xù))
2023年9月16日。
作者:李冬鑾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