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微博@
孩子吃飯吃得慢,就得被趕去廁所?
近日,陜西大荔縣有家長反映京師童迪幼兒園有老師讓孩子去廁所吃飯,有的孩子甚至一天三頓都在廁所吃,原因是孩子吃飯?zhí)械暮⒆訛榱朔乐贡粦土P,還特意加快速度,最后燙傷了嗓子。
圖片來自微博@新京報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寶,平時在家生怕孩子受一點委屈,但是到了幼兒園卻受到這種待遇,聽著就心疼。
該事件一經(jīng)披露,震驚了無數(shù)父母,引起了社會的關(guān)注。事后,涉事幼兒園被查,園長和代班老師被停職。
幼兒園引導孩子吃飯的方式確實不妥善,但孩子,不好好吃飯、吃飯慢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很多家長很愛孩子,或者覺得孩子自己吃飯,會弄得桌子、身上很臟,所以索性就一直大人喂。導致孩子錯過學習自主吃飯的黃金時期,五六歲仍然不能自己獨立吃飯,或者動作不嫻熟,吃飯很慢,一頓飯能吃上1個小時。
孩子一頓飯吃多久才不算慢
一般來說,寶寶的用餐時間通常在3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吃飯所用的時間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兒童護理醫(yī)師指出,6-12個月的寶寶,吃飯用時約15-20分鐘,但是所食用的食物種類少,多以流食或半流食為主,大多是父母喂養(yǎng)。
12-18個月的寶寶,吃飯用時約20-30分鐘,此時食物種類增加,半流食和半固體食物交替,父母喂養(yǎng)和自主進餐交替進行。
18-36個月的寶寶,吃飯用時約30-40分鐘,食物種類多樣,以孩子自我進餐為主。
3-6歲的孩子,吃飯用時約30-50分鐘,食物種類豐富,大多自我進食。
為什么有的孩子吃飯慢
孩子吃飯慢,因為食欲不佳
孩子的運動量太少,或者上一餐吃得太多了、飯前吃了點兒解餓的零食,他的胃只容許他勉強吃一點。當然,他吃起飯來就不會那么起勁,速度就會變得很慢。
孩子吃飯慢,因為手眼不協(xié)調(diào)
有的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總是喂孩子吃飯。直到上幼兒園,孩子還不會用勺、筷子,或者勺拿不穩(wěn),手眼不協(xié)調(diào),導致吃起飯來費時費力。
孩子吃飯慢,因為咀嚼能力弱
孩子添加輔食后,有些家長一直不相信孩子具備咬合和咀嚼的能力,所以始終讓孩子吃流食、細軟食品,孩子的咀嚼肌得不到鍛煉,吞咽功能受限。1歲后,孩子有了自主意識,就會拒絕吃固體或半固體、需要咀嚼的食物,或者進食這類食物時很困難,很慢。
結(jié)果孩子到了3歲,吃飯時一直把飯含在嘴里,就是不咽下去。吃飯時間特別長,一吃就是個把小時。
孩子吃得飯慢,因為挑食
今天的菜不好吃,孩子不愛吃,吃飯的時候就會慢吞吞,不愿意吃。
孩子內(nèi)心很早就有了自主吃飯的意愿。有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5~6個月大時,就可以自己扶著奶瓶喝奶;7~9個月大時,就可以自己用杯子喝水;10~12個月大時,自己就能用勺子吃飯;2~3歲時,孩子已經(jīng)可以自主進餐了。
但是,因為孩子最初自己吃飯時表現(xiàn)不好,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被毫無耐心的家人阻止了。過分溺愛和包辦,扼殺了孩子探索學習的欲望,阻撓了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孩子上幼兒園了,還不能自己吃飯或者吃飯很慢。
專家說,幼兒的飲食習慣是可以被訓練的。
父母要接受并尊重每個孩子在“吃”上面的差異,鼓勵孩子去吃,塑造愉快地吃的家庭環(huán)境。
孩子吃飯,父母在一邊不停地催促:“快點吃”“吃快點”……父母嫌煩,其實孩子更煩。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都是焦慮的,而焦慮的情緒又會投射在孩子身上,“你越催,孩子越慢”。
用餐,要營造輕松快樂的氛圍。和諧的家庭氣氛是孩子最好的“下飯菜”,一家人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進行用餐。
臨床心理專家指出,吃是人類原始而直接的需求,從嬰兒期的喝奶開始,除了為生存、滿足饑餓的需求外,“吃”的過程同時也是情感交流的時刻,只有處于輕松、平靜愉悅的心情下,才能自然地去吃,大口地咀嚼,大人孩子皆是如此。
咀嚼吞咽動作的完成需要“舌頭、口腔、面頰肌肉和牙齒”彼此協(xié)調(diào)運動,因此,孩子學會咀嚼吞咽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分階段訓練。
逐漸增加孩子入口食物的品種和性狀,是鍛煉咀嚼能力的最好辦法。
孩子在幼兒園吃飯慢,作為父母要及時和老師溝通,掌握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家庭教育和幼兒園要保持一致。
可以給孩子購買與幼兒園一樣的餐盤、餐碗、勺、筷子,在家里,要求孩子像在幼兒園一樣學會自己用餐。
對于吃飯慢的孩子來說,如果是最后一個端上飯碗,即使孩子再努力吃飯,也仍然會落后于別的孩子。
因此,為了使孩子有自信心,應(yīng)該與幼兒園老師溝通,每次先給孩子盛飯吃,以此來縮短他和其他孩子之間的差距。
當孩子大口吃進一口飯時,要及時鼓勵,讓孩子積極地去吃。
孩子最初自己吃飯時,還用不好餐勺或者筷子,可能會在餐盤里撥來撥去,也吃不進一口,孩子會很著急,甚至干脆用手抓飯,這樣來得更輕松。
毫無疑問,手抓飯,很不衛(wèi)生,把飯弄到桌子上、地上都是,父母要做的不是禁止孩子用手抓飯,而是在保證孩子手清潔的前提下,允許孩子用手抓飯,并慢慢鼓勵孩子用勺代替手。
養(yǎng)成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多孩子在中途就堅持不下去了,甚至中途產(chǎn)生放棄的想法。
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就應(yīng)該為孩子制定一個階段性的目標。比如,如果連續(xù)三天好好吃飯,吃就給一個小獎勵比如看電視、玩具等;這一周的吃飯習慣都很好,就獎勵去一次游樂場……
這樣,孩子有了動力,自然就會主動改正吃飯慢的習慣了。
孩子吃飯慢不是孩子的“病”,跟在孩子后面的父母最要命。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節(jié)奏也不同,孩子并不是陀螺,不是父母“抽得快”孩子就轉(zhuǎn)得快,你過多的催促會讓娃很厭煩、有些沮喪、變得對抗和叛逆。
教育孩子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孩子需要靠家長的引導才能找到自己的正向行為,與其催促,不如多給孩子一些耐心與鼓勵。
所以面對孩子,要先問問自己:
你真的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嗎?
這樣的教育方法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