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檸檬去吃早飯,恰逢另一位媽媽和孩子也在那里等著。
本來好好地,可小男孩剛拿起筷子,突然大叫一聲,把筷子狠狠扔到地上,接著更是大聲哭鬧起來。
原來,小男孩想讓賣餅的大嬸把餅子切成兩半,結(jié)果大嬸忘了,他就生氣非要再買一個。
面對孩子劇烈的情緒爆發(fā),媽媽嘗試了各種方法:
給孩子解釋,可孩子不聽;
講道理勸說,但孩子更生氣了;
誘惑孩子用買餅的錢買玩具,孩子也不理;
威脅孩子再哭媽媽就生氣了,結(jié)果孩子哭鬧依舊。
媽媽最終受不了,付了錢走了出去。
孩子一開始站在原地并沒有跟過去,過了一會發(fā)現(xiàn)沒人理他,媽媽也沒回來,這才著急地出去找媽媽了。
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孩子在公共場合鬧脾氣,父母會連哄帶騙、邊嚇帶打,希望孩子安靜下來。
但往往事與愿違,越哄脾氣越大,越騙越不上當,打罵更是會讓孩子哭鬧得更兇。
最后很多父母會和這位媽媽一樣使出殺手锏——拋下孩子,獨自離開。
這招貌似有效,但卻有隱藏的危險:
如果孩子沒有馬上追過來,獨自留下會有危險;
如果孩子沒追過來,父母返回去追,那就達不到“冷落”孩子,從而逼孩子安靜的目的了。
更重要的是,這樣做,孩子雖然表面上不哭鬧了,但他的委屈憤怒還在,他的思維模式也沒有改變,下一次還會這樣。
2
現(xiàn)在,檸檬就教你幾個小妙招,讓你輕松搞定“熊孩子”。
一、 抱一抱,安撫情緒。
孩子發(fā)脾氣,很多時候是想要父母的關(guān)注。
像上文中的這個孩子,媽媽可以抱抱他,表示媽媽知道你生氣了。
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guān)心,就會慢慢安靜下來。
等到孩子平靜下來,我們就可以試著和孩子溝通了。
二、問一問,了解需要。
等到孩子情緒平靜下來,我們就可以問問孩子真實的想法是什么。
比如這個孩子,很可能是處于“第一反抗期”。
這階段的孩子自主意識開始萌芽,在語言能力無法表達自己的愿望時,就會用劇烈地動作來表達,火藥味十足。
父母的提問需要一點技巧,如果直接問“你為什么非要切成兩半呢”,孩子很可能答“我也不知道”。
媽媽可以這樣問:
1、“如果餅子是切成兩半的,你會怎么樣呢?”
孩子可能會答,“那我就很高興地把它吃完啊?!?/span>
2、媽媽再問,“兩半和四半,都是餅子,切四半怎么就不高興呢?”
孩子可能會說,“我說了切兩半,可你們都不聽?!?/span>
說到這里,相信你應該明白了:
孩子是覺得沒有得到成人的尊重,自己的意見被忽略了,所以生氣。
媽媽這時對孩子說一句,“你是覺得我們不聽你的話,不尊重你,所以生氣,是嗎?”
孩子就會覺得媽媽特別理解自己,憤怒和委屈一下子就會消失了。
到這里,好像孩子的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其實不然。
孩子的情緒是表象,渴望尊重是需要,到這一步的父母,已經(jīng)很尊重孩子了,但還不能被稱為智慧。
真正智慧的父母,會借著這個機會,矯正孩子“扔筷子、發(fā)脾氣”的不良行為,教會孩子如何合理表達自己的需要。
三、換一換,矯正行為。
說到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可能很多家長都會采用“說教”的方式,但這其實沒多大用處。
家長們需要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體驗自己行為的傷害,這樣孩子慢慢就會學會尊重他人、遵守社會規(guī)則。
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以用游戲的方法,比如角色扮演:
1、回家之后,媽媽不妨和孩子說,“你剛才很生氣,你知道你發(fā)脾氣時,其他人是什么感覺嗎?我們演一演吧?!?/span>
2、然后媽媽扮演孩子,孩子扮演媽媽和賣餅的大嬸,把剛才的事演一遍,問問孩子在表演時的感受。
3、接著,媽媽再示范一下合理表達情緒的方法,“我想把餅子切成兩塊,你們切成了四塊,我有點生氣哦?!?/span>
/4、最后,再讓孩子模仿一遍媽媽的做法,確定孩子真的學會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