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2017年3月31日) 10版
□王 波
每逢清明節(jié)臨近,心中總有一種思緒揮之不去,那便是對奶奶的思念之情。
奶奶1902年出生于河北農村,是一個小腳老太太,不識字,甚至沒有自己的名字。在我的記憶里,奶奶連鎮(zhèn)里都沒有去過,出過最遠的門兒便是到已經出嫁的姑姑家。
奶奶一生辛勞。父親12歲時,爺爺就去世了。孤兒寡母過日子很是艱難,即使這樣,奶奶硬是供父親讀到了初中畢業(yè),這在當時的農村是非常罕見的事情。由于父親自身也算是個文化人,所以小時候對我和弟弟、妹妹的學習非常重視,后來我們兄妹都相繼考上了大學,在農村一家出了三個大學生,這在我們當地也是出了名的一件事情。后來我常想,倘若沒有奶奶當年歷盡艱辛,把父親供到初中畢業(yè),使父親同樣重視子女的教育,我們兄妹會相繼跨入大學校門嗎?
我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和她的感情特別深。至今仍清晰記得,上小學的第一天,奶奶拉著我的手,幫我提著書包,邊走邊叮囑我要好好念書,那書包是奶奶用一些碎布頭精心縫制的。父母工作忙,經常不在家,照顧我們更多的便是奶奶了。那時奶奶已經70多歲了,頭發(fā)幾乎全白了,背也駝了,但仍悉心地照料我們的生活。
1979年我到縣城讀高中,只有周末和寒暑假才能回家,后來基本上是一個月才回一次家,和奶奶在一起的時間漸漸少了。后來我考上了大學,成了村里第一個大學生,那一年奶奶已經80歲了。我離開家鄉(xiāng)遠赴外地上學,奶奶很是牽掛,每次離家少不了一些叮囑。上大學以后,半年才能回一次家,奶奶盼著放假比我們還迫切,總希望早一點見到自己的孫子。1983年放暑假,村里來了照相的,我們照了一張全家福,這是奶奶第一次照相,是一張黑白相片。
后來,我大學畢業(yè)分配到了一所部隊院校工作,那時奶奶已經84歲了,身體已大不如前。我每次回家都要給奶奶帶上幾盒營養(yǎng)補品,奶奶因此被村里串門的其他老太太們羨慕不已。1988年春節(jié),我給家里買了臺黑白電視機,奶奶也能看上春節(jié)晚會了。那年暑假,我有了自己的照相機,專門買了彩色膠卷,回家給奶奶拍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在院子里照的,從鏡頭里望過去,奶奶坐在小路中間,背后是婆娑的樹影,兩側是碧綠的草木,奶奶面帶微笑望著我,眼睛睜得大大的,顯得自然親切。如今這張照片珍藏在我的手機相冊里,時不時總要打開看一看。
記得1988年秋天,我在外地出差,順便看望上大學的弟弟。突然接到女友的電話,說單位收到家里電報,奶奶病故速歸。我非常震驚,和弟弟連夜坐火車往回趕。下車后,離家還有60多公里的路,我們又搭乘一輛卡車先回到鎮(zhèn)上,然后在漆黑的夜里,步行往家里趕。夜半時分,終于到了家門口,一切靜悄悄的。我沖進屋里,看到躺在炕上病著的奶奶,說不出的激動與高興,奶奶還活著,奶奶沒有去世。原來是我那位粗心的女友,把電報的“病危”錯看成了“病故”,害得我們虛驚一場。
不過,奶奶因為腦血栓,已經半身不遂,說話也很費勁了。1989年元旦,我放假回家,奶奶已經處于昏迷狀態(tài),幾天水米未進了。我伏在她身上輕聲呼喚著奶奶,奶奶在昏迷中知道我回來了,嘴角微微顫動,臉上掠過一絲安慰。1月3日凌晨,奶奶安詳地離開了我們,享年87歲。奶奶去世后,來悼念的鄉(xiāng)親們絡繹不絕。奶奶非常善良,一輩子沒和人吵過架,而且樂善好施,在村里人緣非常好。出殯那天,天空飄起了雪花,老天爺都在為奶奶垂淚、嗚咽。
母親曾說過,奶奶有一顆佛心,這大概是世間兒媳對婆婆的最高評價了。與人為善可以說是奶奶的終身信條。奶奶平凡得沒有自己的名字,但她對生活的態(tài)度、她的真誠善良、她對兒孫付出的愛,卻像巍峨的山峰一樣矗立在我們心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