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走到底便是宛平城了。
城不大。
全城東西長六百多米,南北寬僅三百米露頭。
明末崇禎十一年(1638年)開建時,本為防范農(nóng)民軍進擊京師,選在此地,派重兵駐守,直扼京畿咽喉要道。
城歷三年而就。
宛平城非常有特點,它原為軍營城堡設(shè)計。
作為衛(wèi)城,它的形制結(jié)構(gòu)與普通城池當然不同,城內(nèi)初始并無一般縣城的大街、小巷、市場、鐘鼓樓等設(shè)施,僅設(shè)東西兩座城門,東為“順治門”,西為“永昌門”(清代改為“威嚴門”)。
前人描寫它:“于是當橋之北,規(guī)里許為斗城,局制雖小,而崇墉百雉,儼若雄關(guān)。”
“崇墉百雉”便是形容它城墻高大。
明清時稱拱北城、拱極城。
清代以來,宛平城西及永定河兩岸商戶逐漸遷建城內(nèi),相繼興建酒肆、茶樓、驛站和祭祀廟宇,打破了單純的軍營格局。
城門樓仍保存完好,城墻、城樓和甕城的格式。
兩道門阻。
冷兵器時代,這就是典型的固若金湯的架勢了。
仍能看到八十多年前那場慘烈的戰(zhàn)斗的痕跡。
從中日盧溝橋之戰(zhàn),小鬼子在城墻上留下的炮彈坑遺跡便能看出,這樣的城池在古代,它的防御功能可謂極其強大、牢固。
城里如今看不見軍營設(shè)置了,散著些老店鋪。
它也算是著名的歷史紀念地了,但人卻稀稀落落的,當?shù)氐睦习傩找采佟?/span>
離北京太近,吸引力被稀釋了。
夕陽輕抹,那城便顯得安詳。
或許是要以旅游興城的思路,城內(nèi)沒有興建高樓大廈,也無老城鎮(zhèn)的臟亂差,街道小巷皆平整干凈。
一些老房子也進行了修復(fù)。
老廠、老作坊、老店和四合院,錯落在街邊。
它們的模樣,讓你想起老北京的小街院落里的許多故事。
此地?zé)o疑享有歷史盛名。
略感遺憾的是,這城里標明的歷史陳物,卻簇新得令人費解了。
依舊修舊,還真需要真材實料,下真功夫。
走在冬末,這傍晚的宛平城街上,它是暖暖的安靜的。
許多意味一并在心里涌上來。
如果說盧溝橋具有歷史悲劇的沉重的話,宛平城則讓你沸騰的情緒靜下來,去看去想我們經(jīng)歷的半個多世紀的和平。
我們這代人是非常幸運的。
翻開近代史這冊大書,這是我們這個苦難的民族,難得有如此罕見的非常可貴的無戰(zhàn)亂的日子了。
對老百姓來說,國運昌盛,民族復(fù)興,都得落腳到國泰民安。
和平是溫飽生活、幸福指數(shù)的前提。
沒有它,一切崩塌。
作者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注馬爾的視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