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不愿的事情,就是清明節(jié)跟娘去給姥姥上墳,我不想看娘傷心落淚的樣子,惹得我也“雨"點(diǎn)雙腮。可是,幾乎每年的清明節(jié),娘都帶我去。娘說:“那是姥姥的家”。到了墳上,娘先拔掉荒草,又一锨一锨地添上新土,墳頂壓上幾張紙錢,姥姥的“家”變樣了。新了!
然后,娘從竹籃里拿出她蒸的饃,還有腌好的雞蛋。擺放在墳前,在我的童年,這已是侈奢的飯菜了。娘把一疊疊的紙錢,放進(jìn)用木棍畫好的圓圈里。我好奇地問娘,“這是為什么?”娘說姥姥年歲大了,怕過路的孤魂把錢搶走了。我茫然地點(diǎn)點(diǎn)頭。紙錢點(diǎn)燃了,娘坐下來,對著墳頭,和姥姥拉起了家常,要姥姥安心的在那邊過日子,不要再那么節(jié)儉了,說她不會少了姥姥的錢花。我歪著頭,看娘用衣袖擦著眼淚,我也哭了,小手用力牽動娘的衣襟,娘站起身,拉著我準(zhǔn)備回家。我忽然想起墳上的饃和雞蛋,娘說:“那是給姥姥的,姥姥會拿走的。”我又一次不解地看著娘,心想,姥姥在那么深的地下,怎么能出來呢?
院里的榆楊一年高過一年,我也慢慢地在長大。在這期間,我先后送走了兩位最親的人,父親和奶奶。
那時娘還健在。每到清明,娘同樣蒸好饃,腌好雞蛋,讓我給父親和奶奶帶上。我勸娘不要再那么辛苦,不像從前了,什么都有賣的,可娘說:“父親和奶奶就愛吃她做的飯"。娘還囑咐我,等有一天她不在了,要我在清明節(jié)做給她們吃。聽了娘的話,我哽咽了,無言以對。
子欲養(yǎng),親不待。娘真的走了,我沒忘娘的囑托。每年的清明,我都會蒸好饃,腌好雞蛋,早早地給爹娘和奶奶送去。還有給父親買好的煙絲,那是他生前的最愛。對了,還有幾束杜梨花,是奶奶生前最喜歡的花。此時,也是杜梨花最燦爛的時節(jié)。
到了墳上要做的,也和娘當(dāng)年給姥姥上墳一樣,也戀戀不舍的和親人說著離別的話語,忽然發(fā)現(xiàn),有好多話和娘對姥姥說得那么一樣!不過,我還特意囑咐奶奶,別忘了把杜梨花送與爹娘一束,讓爹娘的屋里也飄滿杜梨花的香……
這個夜晚,我真的夢見了爹娘,夢見了奶奶。他們共圍桌前,吃著晚飯,桌上擺著我白天送去的饃和雞蛋。爹的煙袋里冒著縷縷白煙,娘和奶奶笑得那么美,那么甜。一樹杜梨花也笑盈盈地開在爹娘的窗前。
作者簡介:
姚運(yùn)妨,57歲,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人,現(xiàn)任河北省衡水市景縣楹聯(lián)詩詞協(xié)會會員,饒陽詩詞協(xié)會會員,愛好詩歌散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