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原本是大好局面,結果最后因為街亭的丟失,導致了全盤崩潰,只能從隴右撤軍,回到成都,第一次北伐也就這么宣告失敗了。而失敗的罪魁禍首大家都知道,這個人就是諸葛亮的心腹愛將馬謖!那么假如諸葛亮派其他人去守衛(wèi)街亭,能守得住嗎?
馬謖
馬謖其實也并非是一無是處之人,他還是比較有才學的人,而且常常和諸葛亮討論謀略,深得諸葛亮的喜歡。劉備去世前,曾經告誡過諸葛亮,說馬謖是個言過其實之人,不過在諸葛亮看來,當時的蜀漢經過荊州、夷陵兩場大敗,人才損失嚴重,像馬謖這種已經算是很好了!所以他才會看重栽培馬謖,將馬謖帶在身邊歷練,不過也正是因為諸葛亮的看重,馬謖自己都開始飄了,認為除諸葛亮以外,他就是軍中第二人,結果在街亭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導致蜀漢勸降崩潰。
馬謖言過其實,那么除了他,諸葛亮手下還有哪些人能夠守住街亭呢?其實當時雖然蜀漢元氣大傷,但是手中還是能拿得出一些大將的,而這些大將中,趙云、魏延、姜維、王平就完全能夠守住街亭。接下來我們就來細細分析一下。
守衛(wèi)街亭的目的
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衛(wèi)街亭,其實目的并非要殲滅來援曹軍,而是要拖延阻礙曹軍的步伐,等諸葛亮徹底吃下隴右三郡,再率大軍前來決戰(zhàn)。然而馬謖卻錯誤的預估了諸葛亮的目的,想要一戰(zhàn)殲滅來援曹軍。這怎么可能辦到呢?魏國國力強大,軍隊眾多,根本就沒有殲滅的可能。所以最穩(wěn)妥的辦法就是在險要地帶駐守士兵,在大路上修筑城池營寨,一步一步的抵抗,拖住魏軍的步伐。只要用這種穩(wěn)妥的扎營方法,延緩魏軍的腳步,就已經算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等到諸葛亮大軍前來,就已經是立于不敗之地了。
結果馬謖把主力部隊拉到了山上,放棄了險關、放棄了穩(wěn)扎穩(wěn)打的方法,想要引誘司馬懿張郃前來攻山,卻沒料到人家都是久經戰(zhàn)陣的名將,很快的發(fā)現(xiàn)了蜀軍的弱點,只是圍而不攻。最終,蜀軍缺水,潰敗而逃。
演義原文:平曰:“參軍差矣。若屯兵當?shù)溃鸪窃?,賊兵總有十萬,不能偷過;今若棄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驟至,四面圍定,將何策保之?”謖曰:“汝莫亂道!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zhàn)?以一可當百也。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王平
馬謖紙上談兵,錯誤了預估了敵我形勢導致了最終的潰敗。如果當初聽從王平的意見,在大路上筑起城池抵擋,那么魏軍想要通過,就必須得攻城,這樣就可以一步一步的拖住魏軍,延緩魏軍的行軍速度,反正蜀軍是堅守的一方,根本不急于作戰(zhàn),優(yōu)勢在蜀軍這一方,只要堅守到諸葛亮大軍前來,就屬于成功的完成了任務。馬謖那種扎營在山上,完全起不到阻礙魏軍的作用。
姜維
姜維是蜀漢后期難得的軍事人才,當他還在曹營手下做事時,他就成功的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還趁機伏擊了趙云,在整個演義書中,能識破諸葛亮計謀的人還真的是不多,足見姜維的聰明之處。而且姜維這個人久經戰(zhàn)陣,并非是一個紙上談兵之人,在面對街亭那種局勢下,應該會采取正確的措施,打好這場阻擊戰(zhàn)。
魏延
魏延的能力完全不用懷疑,除諸葛亮外,他才是蜀軍中真正的第二人。他的軍事才能,連諸葛亮都不得不佩服。在三國后期,名將凋零的情況下,張郃成為了天下間少有的名將,連劉備和諸葛亮都曾經夸贊過,而蜀漢中,只有魏延的才能是完全足以抵擋張郃的。由他領軍,守衛(wèi)住街亭,想必也是輕而易舉。不過由于之前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謀,諸葛亮對他的用兵有了些許懷疑,所以沒有讓他做主帥,守衛(wèi)街亭。
趙云
趙云作為此時還碩果僅存的名將,當然也具備守衛(wèi)街亭的實力。不要認為趙云只是武力強,其實他的軍事能力也不弱,他三次單獨領軍,都取得了不錯的戰(zhàn)果。只不過因為他長期做劉備的護衛(wèi),所以他的軍事才能被掩蓋了。如果由他守衛(wèi)街亭,以他這么多年的戰(zhàn)場經驗,肯定能很好的阻擋住魏軍。
總結
馬謖丟失街亭,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不聽諸葛亮的命令,不顧戰(zhàn)場實際、自作主張扎營山上,這也是大家所說的紙上談兵了。稍微有些戰(zhàn)場經驗的人,都不會犯下馬謖的那種錯誤。而趙云、魏延、姜維、王平久經戰(zhàn)陣,擁有豐富的戰(zhàn)場經驗,完全能夠守衛(wèi)住街亭!
(本書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