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制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性味歸經(jīng)是什么呢?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半夏別名地文、守田、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步跳、和姑,三葉半夏;半月蓮;地八豆;水玉等,半夏多年生草本,生于陰濕山坡、林下、田野、溪邊;有栽培,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及須根,曬干挖取塊莖,篩去泥土,按大、中、小分等,放筐內(nèi),按炮制的方法不同分為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竹瀝半夏,下面給大家簡述半夏的功效作用、性味歸經(jīng)、食用方法。
一、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散結(jié)消腫的功效。主治咳喘痰多,頭痛眩暈,夜臥不安,嘔吐反胃,胸脘痞滿,癭瘤痰核,梅核喉痹,瘧疾,癰疽腫毒,遺精帶下。
1、生半夏: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用時搗碎。有毒,多外用,以消腫止痛為主。
2、清半夏:白礬浸泡或煮或腌制。消除了辛辣刺喉的副作用,降低了毒性,以燥濕化痰為主。
3、姜半夏:姜礬煮或腌制或蒸制,或姜炒。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為主。
4、法半夏:石灰制半夏。治寒痰、濕痰為主,同時具有調(diào)脾和胃的作用。
5、竹瀝半夏:半夏或法半夏,竹瀝拌透陰干。溫燥大減,適于胃熱嘔吐,肺熱痰黃稠粘,痰熱內(nèi)閉中風(fēng)不語。
做法:
1、內(nèi)服多制用,外用多生用。
2、濕痰壅滯,癥見痰多咳嗽,氣逆者,可與陳皮、茯苓等配伍。
3、寒飲內(nèi)停而致嘔吐者,可配生姜。
4、寒熱互結(jié)于中焦,癥見心下痞滿不痛,或嘔吐下利者,可與黃連、黃芩、干姜等同用。
二、半夏的性味歸經(jīng)
半夏味辛、苦,性溫;有毒;歸脾、胃、肺經(jīng);性燥體滑,可散可降。
三、半夏的臨床應(yīng)用
1、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的地下部分制成半夏露糖漿,用于痰濕壅滯、咳嗽氣逆等,與陳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yīng)用??捎弥魏担伺c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熱痰與風(fēng)痰,治熱痰可與瓜蔞、黃芩等配伍;治風(fēng)痰,宜與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悶,胸痹,結(jié)胸
痰濕內(nèi)阻、胸脘痞悶者,可姜半夏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熱互結(jié),可配黃芩、黃連、干姜等。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蔞、薤白等同用;治結(jié)胸可與瓜蔞、黃連等同用。
3、用于癭瘤瘰疬、瘡瘍腫痛、梅核氣等
治癭瘤瘰疬痰核,與海藻、昆布、貝母等配用。癰疽未潰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調(diào)醋外敷,有散結(jié)消腫的功效。用治梅核氣,可配厚樸、紫蘇等。
4、用于胃氣上逆、惡心嘔吐
治胃寒嘔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熱嘔吐可配合黃連、竹茹等藥;治妊娠嘔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虛嘔吐,可配人參、白蜜同用。
四、半夏的禁忌
陰虛燥咳嗽、津傷口渴、出血癥及燥痰者禁服。
五、半夏的食用方法
(一)、人參豬肚湯
材料:豬肚500克,人參5克,黃連5克,甘草6克,棗(干)5克,干姜15克,黃芩9克,半夏9克,大蔥10克,姜10克,鹽6克
做法:
1、將人參、黃連、炙干草、大棗、干姜、黃芩、半夏分別洗凈后裝入紗布袋內(nèi);
2、生姜切成片,蔥切成段;
3、豬肚反復(fù)搓洗干凈;
4、凈紗布袋納入豬肚內(nèi),用繩扎緊口放入燉鍋內(nèi);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