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太多的無奈與苦楚,我們常常不能釋懷,甚至有時我們難于左右自己。
有時候,我們開口即錯,無意中傷害了一些人……
有時候,有些事,我們做也不對,不做也不對;我們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卻得不到別人的理解……
有時候,兩個相愛的人,最后卻要分道揚鑣;一對恩愛夫妻,卻要相互傷害;兩個好朋友,卻因為走得太近,而最終彼此遠離……
如果我們是上述其中的主角,那我們又有怎樣的感受呢?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此為佛教所說之八苦,這些生理上、精神上的痛苦又有誰不去經(jīng)歷?
人一生所經(jīng)歷的生、老、病、死,無一不苦;不想見的人,卻冤家路窄偏相逢;我們摯愛的人,卻要別離;我們想要得到的,卻偏偏得不到。
我們的身心由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而成,這身心無常敗壞,這身心我們貪戀執(zhí)著,這貪戀執(zhí)著如猛火燃燒,無法止熄,帶給我們諸苦。
我們行走在人生之路上,思考、探究生命的真諦,然而,我們?nèi)匀幻悦?,甚至沉淪于煩惱、無可奈何和不知所措。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曹操《龜雖壽》);“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莫不有終期,圣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曹操《精列》)。
這是東漢末年杰出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詩人、三國魏政權(quán)奠基人曹操(155-220年)對生命的感悟:人生苦短,日月如梭,生死是大自然之永恒法則,任何生命、普通人、圣賢都無法逃避!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短暫、生死之無可奈何。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M不痛哉!”(魏晉王羲之《蘭亭集序》)然而,詩人曹操并沒有沉淪于生死,而是看破生死、放下生死、超越生死。
在他的詩文中,他吟唱出了“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短歌行》)之遠大理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的豪情壯志,他一生執(zhí)著于他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將生死置之度外,他成了真正能左右自己的人!
自己左右自己,就要有應(yīng)事隨緣的心態(tài)。
宇宙萬法,緣起性空,妙有真空,沒有永恒性。因而我們要了知無常,順其自然;要徹悟空性,放下執(zhí)著!只要我們有一顆清凈無染的心,一顆善良的心,一顆無分別心,一顆同情心,一顆同理心,應(yīng)事隨緣,一切就好!
沒有應(yīng)事隨緣的心態(tài),我們就會有太多的煩惱與糾結(jié)想不開、放不下,我們又怎么能左右我們自己呢?然而隨緣不是隨便、隨意,萬法唯心造,我們的起心動念就可能會帶來惡緣!因此應(yīng)事隨緣,還需要我們有智慧,這種智慧就是明了無奈、苦楚和生死無常的大智慧,就是了知萬法了不可得、本性為空的真智慧,就是讓我們看破、放下和自在的般若智慧。我們要用這種智慧造良緣、結(jié)善緣!有時候,我們多說不如少說,少言不如止語;多做不如少做,有為不如無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啊,人間之事自古以來就難十全十美,我們又何必苛求!“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xiāng)。本來成現(xiàn)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和尚開悟詩)一切隨緣,我們又還有什么不能釋懷?
自己左右自己,就要有度己利人的愿力。
有人說:懶惰是人的本性,如果不是工作、生活所迫,如果不是為了名利,誰會愿意勞動?但很多人不贊同這種觀點。幸福才是每一個人的終極追求,追求幸福才是人的本性,而人生的幸福決不可能唾手可得,幸福要靠勞動來創(chuàng)造,“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人生有兩件事要做,一是解放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就要做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欢抢嫠?,就要通過我們的勞動和奮斗,讓他人獲到幸福。要做好這兩件事,很不容易,但我們首先需要有做好這兩件事的愿力。
愿力是左右我們的強大力量,我們的愿力越大,我們度己利人的力量就越大,我們的成就就會越大?!氨娚鸁o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佛道無上誓愿成”,這是行菩薩道者的四個宏大誓愿,正是這種宏大愿力,才使他們從眾多無奈與苦楚中解脫出來,并通過自己終生努力、不斷精進,成就了他們自利利他的功德。辦好微信公眾號《書韻閑話》,也就是為了實現(xiàn)主持者的愿望——自度度人!
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有為學(xué)生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健康成長、終生幸福而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宏大誓愿,有了這種誓愿,我們才會擺脫功利和考試分數(shù)的束縛,辦出高品質(zhì)的教育,辦出真正為了人的教育!
自己左右自己,就要有培植善因的行動。
宇宙萬法,因緣生滅,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法則是科學(xué)法則,是宇宙萬有都遵循的法則。
佛教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真正有修行的人,畏因,平時存善心、吐善言、行善事、積善緣,終得善果;而我們凡夫,畏果,面對惡果,常常后悔莫及。善果源于善因,惡果源于惡因,因果面前人人平等,深信這一法則,我們就會慎初、慎獨、慎言、慎行。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人何等渺小,得失又算得了什么?然而,人的良知不能丟,“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陽明先生語),格物便是自我修煉、找回良知、培植善因的行動。
人生處處是道場,自我修煉,在于修心,我們無需外求,不必隱居山林,成道可在人間!家庭、學(xué)校和社會,任何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場所,處處都是我們致良知、培植善因的道場。
作為教師,我們要重視、關(guān)愛每一個學(xué)生,要平等地教育好每一個學(xué)生,要按規(guī)律和規(guī)則辦教育,要為學(xué)生發(fā)展盡心盡力,這便是教育之善舉,是學(xué)生之福,是教師之福,亦是社會之福。
《了凡四訓(xùn)》告訴我們:“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比说拿\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何完善自己、造福社會完全由我們自己,我們才是真正左右我們自己的人!
(本文原創(chuàng)首發(fā),歡迎報刊采用。)
作者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xué)物理系,現(xiàn)為湖南省常德市一中正高級教師,湖南省特級教師。
關(guān)注書韻閑話
無
分享悠悠書韻
文史|教育|時事|生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