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
我國北方,自昔有匈奴之患。燕、趙諸國,筑城以防之,各保疆土,不相聯(lián)屬。及始皇伐匈奴,大敗之,乃修筑舊城,合而為一,后世號為萬里長城。年久頹廢,累加修筑。今所存者,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長凡五千余里,為世界著名之鉅工。
【文白對讀】
我國北方,曾經(jīng)一直受匈奴進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燕、趙等國為此筑起城墻,用來防范入侵,保衛(wèi)疆土,但都是不相連的。直到秦始皇出兵大敗匈奴,在舊城基礎上進行大規(guī)模修建,將各國長城全部相連,蜿蜒一萬余里。從此以后,后人才稱之為“萬里長城”。為了避免長城年久失修,中國歷朝都會修筑鞏固長城。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長達五千余里,是世界著名的巨大工程。
【內(nèi)容講解】
小朋友們好,你去過長城嗎?讓我們跟著今天的小古文,走近萬里長城。
為什么要修建長城?小古文里說“我國北方,自昔有匈奴之患”。原來,修長城主要是為了防范匈奴,保護人民。它的修建,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時中華大地上有七個大國,號稱戰(zhàn)國七雄。其中的燕、趙等靠北的國家,經(jīng)常受到匈奴騷擾,因此就在邊境上修城抗敵。但是,每個國家都是各修各的,城墻并不連在一起。
后來,中國歷史上發(fā)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tǒng)的秦朝。從此,中國歷史上哪怕出現(xiàn)過短暫的分裂,但統(tǒng)一始終是主流,是老百姓的期盼。這已經(jīng)成為刻在每個中國人骨子里的傳統(tǒng)了。國家統(tǒng)一后,秦始皇集全國之力,把各國城墻連了起來。史書上記載,它西起甘肅,東止遼寧,蜿蜒一萬余里。“萬里長城”的名號也由此傳開了。
從此以后,歷朝歷代幾乎都會修長城。一是因為時間久了,城墻本就需要維護,二是因為防御的需求在不斷變化。留存到現(xiàn)在的長城主要指明長城,小古文里說它“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長凡五千余里”,這兒的“里”指“公里”,相當于現(xiàn)在的“千米”,這個說法和現(xiàn)在略有不同。現(xiàn)代考古發(fā)現(xiàn),明長城的最東端在遼寧虎山,長八千余公里。而如果把分布在各省的歷代長城全部加起來,有兩萬余公里呢,真不愧是“世界著名之鉅工”啊!
【文化卡片】
什么是“長城精神”?
長城建造的初衷是為了抵御外敵,使人民安居樂業(yè),同時也標志著國家的統(tǒng)一。所以,長城精神首先是天下一統(tǒng),眾志成城的精神。“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的“長城”,就有這個含義哦!
同時,長城的修建歷時2000余年,它是中華民族融合,文明傳播的見證。早在漢朝,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沿河西走廊修筑長城,以此為根據(jù)地,開辟著名的“絲綢之路”。長久以來,長城對維護絲綢之路的暢通和安全,有著非凡的意義。它把所經(jīng)之處連在了一起,將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元素融合在了一起,是一部的濃縮的華夏歷史。
給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長城:中國的故事》,有時間陪孩子一起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