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小孩”是心理圈非常流行的一個用詞,通常指的是弱小,受傷,任性和尚未長大的那部分。
將這個詞語再繼續(xù)通俗化,外顯化,客體化,那么這個“內在小孩”就是兒童,小朋友。
我們對待小朋友的態(tài)度,通常也投射出我們對待自己內在小孩的態(tài)度。
我們喜愛,寵溺小朋友,也是在喜愛和寵溺內在的自己。
我們討厭,反感小朋友,也是在討厭和反感內在的自己。
我們仇恨,漠視小朋友,也是在仇恨和漠視內在的自己。
小朋友的理性邏輯尚未發(fā)展好,但是對情感的體驗卻非常敏感。在二胎家庭里,老大對老二的出生總是充滿焦慮和不安,因為大人們會很自然而然地將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精力轉移到弱小的老二身上,這是肯定的,必然的,也是合情合理的,而老大的焦慮和不安也是肯定的,必然的,合情合理的。
老大的焦慮和不安是潛意識擔心父母不再愛自己,這個對于小小的尚未獨立的他們來說,世界就會變得黑暗,坍塌,他們就無法再生存下去,這樣就觸發(fā)了他們的生存危機。所以老大會容易對老二產生敵視,認為老二是自己的敵人,對自己是個巨大的威脅,于是對待老二就不友好,嚴重的甚至會有殺死老二的行為。
作為父母,如何去處理老大對老二的敵視?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將老大拉進養(yǎng)育老二的圈子里,讓他們一起參與和老二的互動,這個會讓他們明白,老二不是自己的敵人,而是自己需要愛護和照顧的對象,是自己的親人,讓他們在愛老二的過程中從而也得到愛的回饋,而這個愛,是除父母之愛的兄弟姐妹之愛。有時,他們也會在照顧老二的過程中投射和彌補自己的缺失,從而進一步獲得完整。
這個鼓勵老大參與老二的養(yǎng)育過程同樣適用于男人對養(yǎng)育孩子的參與。
有些男人覺得女人有了孩子之后就忽視自己,不再那么在乎自己,于是會有一種無所適從的失落和憤怒,這樣的男人也是一個小朋友。他們也需要有意識地主動參與到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重新獲得存在感和鏈接感,同樣,他們也會在投射和彌補中獲得療愈和成長。
女人有了孩子之后就多了一個母親的身份,但她們的內在,也會有個小朋友,不時需要關注和愛護。
小朋友無處不在。有時是兩個小朋友之間互相療愈,有時是大朋友對小朋友的療愈,有時是小朋友對大朋友的療愈。
良好的療愈需要良好的關系。
缺失的,我們盡量彌補,如果補不回來,那就讓它空在那里,給它點時間,讓它自己慢慢開出一點花來。
祝各位小朋友們節(jié)日快樂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