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的濱師
謹將此文獻給闊別四十三年的濱師,獻給友誼一生不渝的濱師老同學。
——題記
上大學是我兒時的夢想,有一次和小伙伴們一起玩,我說夜里做了個夢,考上了北京大學。小伙伴們都笑了起來,那笑聲讓我覺得是一種嘲笑,顯然覺得我好像要抓著自己的頭發(fā)升上仙境似的。那時我還不滿十歲。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我的父親就遭批判,我連上高中都遭到大字報的圍攻,高中畢業(yè)后像我這種先天不足的青年是不敢有上大學之奢望的。童話般的夢想一直深深地壓抑在心底。三年后,有些同學有幸被推薦上了大學上了中專,我真羨慕他們。那時到阜寧姑姑家去,走在鹽地二師校門前,里面有好幾個我高中同學,想去找他們玩玩,但強烈的自尊也是自卑,徘徊良久,腿終于沒有邁進。
幸運有時也會不期而遇,1977年秋學期伊始,已做了三年初中民辦教師的我接到公社文教辦的通知,縣教師進修學校將開辦高中語文教師培訓班,我被公社推薦參考。那時,雖然“四人幫”被粉碎一年多了,但政治氣氛沒感到多少變化。我能參加高語班的學習,將來能站在高中的講壇上,也將就可與上大學的同工盡管不同酬。
走進濱師,那大門,沒有一點兒氣派,甚至有點寒酸。一直向前,道路兩邊是略顯破舊的幾排平房,再向前,則可見到前后兩棟二層紅瓦青磚小樓。能讓我在簡樸中領略到一點學府的味道。如果缺少那兩棟小樓,似乎就有點不夠格。其實,大學非大樓之謂也,大師之謂也!當年的濱海教師進修學校,盡管不是大學,但在海畔小城濱海,確是匯聚了一批本縣教育界的名流。如數(shù)學有何學恕、章士藻,歷史有蘇貴慶,語文有郭學真、戚錫生、劉守立、謝世和、朱良伯等。一時人才薈萃,群星璀璨。謝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當時四十掛零,像個干癟的小老頭,給我們講漢語拼音和毛主席詩詞,他講《送瘟神二首》,“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和傳統(tǒng)的解釋不同,還是有見地的,文章曾在刊物上發(fā)表。謝老師給我們最深的印象是厚道樸實,是刻在骨子里的善良。他對我們的關愛完全是出自內心的,那樣的自然,毫不做作。記得在迎接高考期間,我食物中毒,不得不請假回家,當時正值恢復高考報名期,我就在公社報名并參加了初考,師訓班同學是在縣城統(tǒng)一報名的。那時通訊不便,謝老師見我有一個多星期沒回校上課,特地乘班車到樊集,晩上師生通腿談了很多,皆是體己貼心話。由于謝老師到我家較晚,農(nóng)村沒什么招待,簡單的晚餐,于今想來,仍覺慚愧。郭學真老師畢業(yè)于南師中文系,先分配在鹽中,后為支援濱?;貫I中任教。郭老師讓我感覺是在平靜中顯示奧博。課堂上娓娓道來,很是幽默詼諧。他善于讓我們觸類旁通,傳授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比如如何歸納主題思想,藝術特色,運用好幾個關鍵詞。他教導我們多動筆,語文老師不僅要會改作文,更要自己會寫文章,自己的文章寫不好,怎么能讓學生寫好作文。我大學畢業(yè)后也教了兩年高中語文,發(fā)覺同仁中能勤動手寫文章的確實少之又少。記得郭老師曾表揚孫春芝寫的文章,那時我們沒有寫作課,我也學習恩格斯《論權威》的筆法寫了一篇給他看,他說恩格斯那種嚴密的邏輯論證是難以模仿的?!蹲8!芬徽n講到結尾,空中的神們在享受祝福的祭品時,說就像那些領導,酒足飯飽之后,一邊剔著牙,一邊打著嗝,一邊咧著嘴,邊走邊說,“乖乖,菜不丑”。課堂一陣笑聲頓時充滿著快活的氣氛。我們任課老師中,朱良伯語言干凈,毫無廢話,一堂課下來就是一篇嚴謹?shù)闹v稿。劉守立老師,在調回泰州老家前給我們講了一篇課文,覺得很精彩,令人耳目一新,他讓課堂教學成為藝術。當年的濱師之所以名師薈萃,那是因為有一個好校長,陸校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愛才惜才用才。后來他回濱中,濱海的名流又匯聚左右。記得每天上班前約一小時,會看到陸校長在濱師中軸線上緩緩踱步,我們學生跟他打招呼,他含笑點頭。高高的個子,斑白的頭發(fā),人過半百,依舊挺拔,他始終平靜而深邃,確如玉樹臨風,似乎讓人看到師者尊嚴的風范。陸校長讓人望之儼然,即之者溫。你請教他,他是誨人不倦的師長。印象深刻的是給我們講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深入淺出,舉一反三,什么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什么剩余價值,什么必然王國自由王國等等,都是從陸校長的課堂上學到的。那年恢復高考,我們幾位的政治科目都考得不錯,異口同聲地表示受益于陸校長。再加之語文進修的提高,所以說讓我感覺當年的濱師就是我大學的預科。
濱師讓我受益良多的還有結識了一批風華正茂的同學。首先認識的是李運洲,他在我后一排,互通姓名后得知他已被內定為學習班委,不由讓我敬慕三分。不難想象在我們高語班任學習班委,該是何等人物。于是攀龍附鳳之心遂生,下課后,奉上一支煙,誰知其亦是癮君子,欣然接受,二人接火呑云吐霧,漸覺可兄事之。李兄告我,謝老師讓他物色一位生活班委,他認為我比較合適。盡管我并無此愿景,李兄不知是慧眼識珠還是陷我于不義,最后還是干上了。在交流中,得知這老兄還真有點干貨,成語詞典是下功夫背過的。我望著闊碩的腦門,心想其中的大部分該被成語填滿。汪漢忠晚來了幾天,那天在體育場開大會,他坐到我身邊,聽說我姓沈,說他媽媽也姓沈,一敘竟然是親戚家,自然而然接觸多起來。后來我們仨常在一起逗趣說笑,互相切磋討教。有一次,漢忠學阿Q唱道,“悔不該,酒后誤斬了鄭賢弟”,舉手在“王胡子”脖子上一個喀嚓,“王胡子”也動了手。我們偶爾會到老西街一家飯店去“端小籠”,坐在二樓,看著小籠熱騰騰的升上來,很有一種愜意的感覺,至今仍能回味。我這個人有時會和女生開點小玩笑,記得我在黑板上寫會標,其中的“個”字,嚴傳銀說“個”字小了點,我說你喜歡大個子?這種非“村長”式的調侃,也許會引起女生的反感,有時也會增進男女生的交流。我們和當時的女同學關系是好的和諧的,尤其與孫春芝、李成湘、王根嵐的友誼持續(xù)了一生。這種關系是建立在才學人品等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有惺惺相惜的感覺。在準備高考復試的時刻,我和漢忠經(jīng)常在幽靜的女生宿舍學習,我忘不了男女生之間純真的友誼。我也忘不了高考的一場考試,那天下午我午睡過時了,漢忠一進考場,看我不在,立馬拖車去找我,等我們進入考場,卷子已分發(fā)完畢。這該是多深的感情啊!濱師短暫的時光結束了,但我們的友誼仍在賡續(xù),孫春芝先后幾次回到她魂牽夢繞的故地看望老師和同學。“昔別君未婚,兒孫已滿堂?!泵恳淮蜗嗑蹃硪泊掖胰ヒ泊掖?,但卻令人珍惜并憧憬著。
我同樣忘不了1978年3月5日,是我的高中同學同進濱師的尤恒元將我送到車站,從此告別惠我良多的濱師,走向多年不敢做奢想的大學校園。雖然不是兒時夢中的北大,但能成為在恢復高考后77級大學生的一員,我是幸運的,知足的。四十三年過去,當年的濱師桃李園的依依楊柳,木已拱矣。當年的同學少年也都垂垂老矣。但濱師作為人生的重要驛站,在我心中依舊青春勃發(fā),讓我永難相忘。
插圖/網(wǎng)絡
作者簡介
弘誠,本名:沈成宏,1954年生,江蘇濱海人,鹽城市委黨校教授。1982年2月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先后從事中學語文教學6年,黨校干部教育30年,筆耕不輟,著述較多。古典詩詞的寫作是其多年的業(yè)余愛好。曾任鹽城市委黨校新四軍傳統(tǒng)教育研究室首席專家,《鐵軍·縱橫》雜志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等職。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王 鵬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