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屈原列傳》是《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中有關(guān)屈原生平的部分,選編時刪去原文中收錄的《懷沙》賦,加上了司馬遷為該傳寫的贊語,作為本文的最末一段。司馬遷在這篇傳記中運(yùn)用夾敘夾議的手法,以委婉典雅的辭藻,謳歌了屈原高尚的品德和愛國的精神,感嘆了世道的不公,表達(dá)了對屈原深切的同情。 【原文】
屈原列傳
出處:《史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qiáng)志①,明于治亂,嫻于辭令②。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③。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④,爭寵而心害其能⑤。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⑥。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⑦,(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⑧。
【注釋】 ①博聞強(qiáng)志:見聞廣博,記憶力強(qiáng)。②嫻:熟習(xí)。③任:信任。④同列:同在朝班,即同事。⑤害:妒忌。⑥屬:寫作。⑦伐:自我夸耀。⑧疏:疏遠(yuǎn)。 【原文】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①,饞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②。離騷者,猶離憂也③。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④,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⑤,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⑥,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⑦,《小雅》怨誹而不亂⑧,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⑨。其文約⑩,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13)。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14)。濯淖污泥之中(15),蟬蛻于濁穢(16),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1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8)。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注釋】 ?、俾敚郝犛X靈敏,此處指明辨是非。②幽思:苦悶深思。③離憂:遭受憂愁。離,通“罹”(lí,離),遭受。④反本:追念根本。反,同“返”。⑤慘怛:憂傷,悲痛。⑥間:挑撥離間。⑦《國風(fēng)》:《詩經(jīng)》的組成部分之一,由各地的民間歌謠所組成,有十五國風(fēng),一百六十篇。⑧《小雅》:亦《詩經(jīng)》的組成部分之一。大部分是西周后期和東周初期貴族宴會的樂歌,小部分是批評當(dāng)時朝政過失或抒發(fā)怨憤的民間歌謠。⑨靡:沒有。見:同“現(xiàn)”。⑩約:簡約。微:精深,幽微。稱文?。褐浮峨x騷》中多引述花草樹木等細(xì)小事物。指:通“旨”,意義。(13)舉類邇:指《離騷》所稱引的都是眼前習(xí)見的事例。邇:近。(14)自疏:自己主動疏遠(yuǎn),這里指不放松對自己的嚴(yán)格要求。(15)濯(zhuó,濁)淖(nào,鬧):洗滌污垢。此處以喻超脫世俗。(16)蟬蛻:蟬蛻之殼,此處以喻解脫。(17)滋(xuán,玄):混濁,污黑。(18)皭(jiào,叫)然:潔白的樣子。 【原文】 屈平既絀①,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②,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③,厚幣委質(zhì)事楚④,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xiàn)商、於之地六百里?!背淹踟澏艔垉x,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⑤。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丐,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lán)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注釋】 ①絀:通“黜”。貶斥,廢退。②從親:指山東六國團(tuán)結(jié)起來,結(jié)成聯(lián)盟,共同抗秦。③詳:通“佯”。假裝。④厚幣:豐厚的禮品。幣: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泛指用作禮品的玉、帛等物。委質(zhì):謂人臣拜見人君時,屈膝而委體于地。引申為歸順、臣服。質(zhì):指形體。一說“質(zhì)”通“贄”,指初次拜見尊長時所送的禮物;“委質(zhì)”也引申為歸順、臣服。⑤如:往……;到……。 【原文】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①?!睆垉x聞,乃曰:“以一儀而當(dāng)漢中地②,臣請往如楚?!比绯忠蚝駧庞檬抡叱冀孝?,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fù)在位,使于齊,顧反④,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眛。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⑤?!睉淹踔勺幼犹m勸王行⑥:“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⑦。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⑧。復(fù)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注釋】 ?、俑市模悍Q心,快意。②當(dāng):抵押。③用事者:當(dāng)權(quán)的人。④顧反:等到返回時,反,同“返”。下“入秦而不反”、“不忘欲反”等句之“反”同此。⑤毋行:不去為好。毋:無,不。⑥稚子:幼子。⑦卒:最終。⑧內(nèi):同“納”。接納。 【原文】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①。 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②,系心懷王,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③,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④,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兑住吩虎荩骸熬共皇尝蓿瑸槲倚膼?,可以汲⑦。王明,并受其福?!蓖踔幻鳎M足福哉!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⑧,頃襄王怒而遷之⑨。 【注釋】 ?、倬蹋贺?zé)怪,歸罪。②眷顧:懷念。③翼幸:僥幸希望。④分:職分,本分。⑤《易》:書名。也稱《周易》或《易經(jīng)》。是我國古代有哲學(xué)思想的占卜書,也是儒家重要經(jīng)典。引句見《易經(jīng)·井卦》,原文作:“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雹扌梗和ā皰w”,淘去污泥。⑦惻:心中悲傷。⑧短:說人的壞話。⑨遷:貶謫,放逐。 【原文】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①。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②:“子非三閭大夫歟③?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④。”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⑤。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yáng)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⑥?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⑦?”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者乎⑨!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蠼乎⑩!” 【注釋】 ?、俦唬和ā芭?。②漁父:捕魚者,漁翁。③三閭大夫:職官名,本文中代指屈原,因他曾任此職。④見放:被放逐。⑤凝滯:拘泥。推移:變遷,轉(zhuǎn)易。⑥:吃,食。糟:未清帶滓的酒。啜:嘗,飲。醨:薄酒。⑦瑜、瑾:都是美玉名。此處以喻高尚的品德。⑧察察:清白,高潔。⑨汶(mén,門)汶:污垢,污辱。⑩晧晧:通“皓皓”,潔白,光明。溫蠼:塵滓重積的樣子。 【原文】 乃作《懷沙》之賦①。 【注釋】 ①《懷沙》: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關(guān)于本篇意旨,有三種說法:過去一般認(rèn)為是屈原的絕命之詞,所謂懷沙,多解釋為懷抱沙石而自沉;近人有人認(rèn)為,沙,指長沙,長沙是楚國祖先熊繹的封地,屈原想到此而自殺;今人有人認(rèn)為作于頃襄王十五年,懷沙,是懷念垂沙戰(zhàn)敗,即懷王二十八年,秦與齊、韓、魏共攻楚,大敗楚于垂沙之事。 【原文】 于是懷石遂自(投)〔沈〕汩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①,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②,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③,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自屈原沉汩羅后百有余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④。 【注釋】 ?、僦剑哼@類人,這班人。②祖:學(xué)習(xí),效法。③削:削弱。④吊:悼念。 【原文】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①,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生②,輕去就③,又爽然自失矣④。 【注釋】 ?、佟短靻枴贰ⅰ墩谢辍?、《哀郢》:以上都是屈原作品的篇目,也有人說《招魂》是宋玉的作品。②同死生:把死生同等看待。③輕去就:指不把職務(wù)上的升降看得很重。④爽然:默然。 【白話翻譯】
屈原,名平,與楚國王族同姓,曾任楚懷王的左徒。他學(xué)識淵博,記憶力強(qiáng),了解政治興衰的道理,熟悉外交應(yīng)酬的語言。當(dāng)時,他在朝內(nèi)與楚王商議國家大事,擬定號令;對外負(fù)責(zé)接待賓客,應(yīng)酬各國諸侯。楚懷王對屈原十分重用。 上官大夫與屈原地位相當(dāng),也想爭得楚懷王的寵信,因而心里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讓屈原制定法令,屈原擬寫了兩遍草稿,還沒有定稿。上官大夫發(fā)現(xiàn)了,就想奪過來刪改。屈原不給他。上官大夫就向楚王講屈原的壞話,說:“大王讓屈平制定法令,眾大臣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法令公布,屈平就夸耀他的功勞,說是‘除了我,沒有人能夠?qū)懙贸鰜??!薄瘧淹趼犃撕苌鷼?,就疏遠(yuǎn)了屈原。 屈原痛心懷王不能明辨是非,被讒言媚語蒙蔽了明智,聽由奸邪之徒陷害公正之人,致使方正君子在朝廷不得容身,因此他內(nèi)心憂愁,獨自沉思,就寫下了《離騷》?!半x騷”的意思就是遭受憂患。上天,是人類的來源;父母,是人類的根本。人陷入困境就追念本原,所以辛勞困倦到極點的時候,沒有不呼喊上天的;有了疾病苦痛的時候,沒有不呼喊父母的。屈原行為正直,忠心耿耿地竭盡自己的智慧去侍奉他的君王,善于挑撥的小人卻來離間他與君王的關(guān)系,他的處境真可以說是困厄到頭了!誠信卻被猜疑,忠厚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恨嗎?屈原作《離騷》,就是因為心中懷著怨恨的緣故?!秶L(fēng)》雖然追求男女愛情卻并不過分,《小雅》雖然譏諷時弊卻并不提倡犯上作亂,而像《離騷》那樣,可以說是二者兼而有之了。在《離騷》中,往上追溯到帝嚳,往下稱道齊桓公,中間述及商湯王和周武王,以此來對比諷刺當(dāng)世政治。對于道德的廣大崇高,國家安定與動亂的前因后果,它沒有不作充分反映的。屈原的文字簡練,用辭精到,他的志向高潔,他的行為清廉。他的文章的內(nèi)容雖然細(xì)小但含義卻極弘大,所舉的事例雖然淺近但意義卻很深遠(yuǎn)。他的志向高潔,所以文中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他的行為清廉,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覺地從污泥濁水中洗脫出來,就像蟬蛻皮那樣脫去穢物的污染,超然漫游于塵世之外,不再受世俗污垢的玷污,從而達(dá)到潔凈地脫離污泥而不沾染的境界。據(jù)此推測他的志向,即使與日月對照,光輝也毫不遜色。 屈原被黜職了。此后,秦國想要討伐齊國,但齊國與楚國有合縱的友好關(guān)系。秦惠王對此有顧慮,就命張儀假裝離開秦國,帶著豐厚的禮品呈獻(xiàn)楚懷王,表示愿意侍奉楚懷王。張儀對楚懷王說:“泰國很憎恨齊國,可是齊國與楚國卻有合縱的友好關(guān)系,楚國如果真能與齊國絕交,秦國愿意向楚國獻(xiàn)上商、於之間六百里的土地。”楚懷王起了貪心,就相信張儀,于是與齊國絕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誰知張儀卻欺詐使者,說:“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里,沒聽說有六百里?!背拐呱鷼獾仉x開秦國,回來告訴楚懷王。楚懷王聽后很憤怒,就出動大批軍隊進(jìn)攻秦國。秦國出兵迎擊,在丹水、析水之間大敗楚軍,斬殺楚國兵卒八萬人,俘虜楚國將領(lǐng)屈?,于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地區(qū)。楚懷王就出動國內(nèi)全部兵力,深入秦國腹地,與秦軍在藍(lán)田會戰(zhàn)。魏國聽到這個消息,就偷襲楚國,打到鄧地。楚國軍隊害怕了,就從秦國返回。此時,齊國竟然因楚國背約而憤怒,不肯救助楚國。楚國陷入極大的困境?! 〉诙?,秦國要把漢中地割還給楚國,以此與楚國講和。楚王說:“不愿意得到地方,只希望得到張儀就心甘情愿了。”張儀聽說后,就說:“拿我張儀一人就可以抵得漢中土地,這是劃得來的,臣下請求前往楚國?!睆垉x到達(dá)楚國,又用豐厚的禮物賄賂當(dāng)權(quán)的大臣靳尚,通過靳尚在楚懷王的寵姬鄭袖那里編造了一套騙人的謊言。楚懷王竟然聽信了鄭袖,又放走了張儀。這期間,屈原已被疏遠(yuǎn),不再在朝廷擔(dān)任重要職位,出使到齊國去了。等到屈原回來,就勸諫楚懷王說:“為什么不殺死張儀呢?”楚懷王后悔了,派人追趕張儀,但沒有追到。 后來,諸侯各國聯(lián)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死了楚國將領(lǐng)唐昧。 當(dāng)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要和楚懷王會面。楚懷王打算前往。屈原說:“泰國是像虎狼一樣兇殘的國家,不可以對它信任,您還是不去的好。”楚懷王的幼子子蘭卻勸懷王動身,他說:“為什么要斷絕與秦國的友好呢!”楚懷王到底還是去了。楚懷王一進(jìn)入武關(guān),秦國埋伏的軍隊就切斷了他的后路。就這樣,秦國將楚懷王扣留下來,要求他割讓土地。楚懷王大怒,不聽從秦國。他逃跑到趙國,趙國卻不予接納,楚懷王只好又回到秦國。最后,楚懷王死在秦國,他的尸體被運(yùn)回楚國安葬了。 楚懷王被扣留在秦國期間,他的長子頃襄王即位。頃襄王任命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都?xì)w咎子蘭, 因為是他鼓動懷王到秦國去而被扣留在那里的。屈原也同樣痛恨他。但是,他雖然已被流放在外,卻還眷戀楚國,心里惦記著懷王,念念不忘地要返回朝廷。他盼望著懷王有幸能醒悟過來,庸俗的風(fēng)氣能徹底改變。他盼望懷王能夠活著回來,國家從此振興起來,心中反反復(fù)復(fù)地思慮著這些事情,所以在他的一篇詩作之中,曾再三地表達(dá)這種情感。然而,終于無可奈何,他也因此未能返回朝廷。從屈原的經(jīng)歷也可以看出懷王最終沒有醒悟過來。君主不論是恩笨的,還是聰明的;賢明的,還是不賢明的:沒有不想得到忠臣來幫助自己的,也沒有不想提拔賢才來輔佐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例相繼地出現(xiàn),而圣明的君主和安定的國家好幾代也見不到,因為所謂的忠臣并不忠,而所謂的賢人并不賢啊:楚懷王因為不了解忠臣的職守,所以才在宮內(nèi)被鄭袖迷惑,在外朝被張儀欺辱,疏遠(yuǎn)屈原而輕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從而軍隊被打敗,土地被削去,丟失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留而死在秦國,成為天下人的笑柄。這就是他不能識別人而招致的災(zāi)禍啊?!兑住氛f:“井淘干凈了,卻沒有人來喝井水,使我心中悲哀,因為它是供人汲取飲用的。君王賢明了,天下人就都能得福?!比绻醪毁t明呢,難道還能有福分嗎? 令尹子蘭聽說屈原對他痛恨,非常生氣,就讓上官大夫去向頃襄王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被激怒,就又把屈原放逐出去。 屈原來到江邊,披散著頭發(fā),沿江水之畔邊走邊吟嘆。他的臉色憔悴,容顏干枯,體形消瘦。漁翁見此情景,就問他說:“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到這般地步?”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在沉醉之中,只有我一人清醒:所以我就要被流放。”漁翁說:“圣明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泥,能夠適應(yīng)世俗潮流而相應(yīng)變化。既然整個世界都混濁了,你為什么不跟隨潮流,追逐波浪呢?既然眾人都已經(jīng)沉醉了,你為什么不跟著吃些酒糟,喝點薄酒呢?為什么偏要懷抱美玉般的高尚品性,卻自取被放逐的下場呢?”屈原說:“我聽人說:剛剛洗過頭,一定會彈去帽子上的塵土;剛剛洗過澡,一定會抖掉衣服上的塵土。作為高尚的人,誰能讓清白的身體去蒙受外界昏黑的熏染呢!我寧肯投入江水,葬身江里的魚腹之中,怎么能讓我皎潔的靈魂去蒙上世俗的塵埃呢!”屈原就寫下了《懷沙》賦。于是,他懷抱石頭,投身汨羅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國出現(xiàn)過宋玉、唐勒、景差等一批人,都愛好楚辭并以作賦知名。但是他們雖效法屈原委婉含蓄的辭令,卻都不敢像屈原那樣向楚王直言勸諫。此后楚國日益削弱,幾十年后終于被秦國滅亡。 自從屈原投身汨羅江死后,又過了一百多年,漢朝出了一位賈誼。賈誼出任長沙王太傅,南下來到湘水邊上,十分感慨,就寫了一篇賦憑吊屈原。 太史公說:我讀了《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屈原的大志不能實現(xiàn)而痛心。后來我到長沙,每當(dāng)經(jīng)過屈原自殺的地方,未嘗不流淚哭泣,追念他的為人。等看到賈誼憑吊屈原的文章,又責(zé)怪屈原,以他自己的才干去游說諸侯,哪一個國家不能容納他呢,卻要像這樣去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讀了《鵬烏賦》,體會到死與生等同,棄職與得官都無足輕重,又產(chǎn)生了一種茫茫然的失落感。 【解析】
司馬遷認(rèn)為屈原聯(lián)齊抗秦的主張是正確的。屈原是楚國的貴族。當(dāng)時,秦國兵力最強(qiáng)。但是楚國和齊國從親,是可以抵抗強(qiáng)秦的,因為楚國疆土最大,齊國財力最富,而且楚、齊從親,其他山東之國也會跟楚齊一道合縱來共同對付秦國。如果楚王能始終用屈原的外交主張,并且修明內(nèi)政,那當(dāng)時的天下還不知鹿死誰手。本傳用了很大的篇幅敘述楚國和齊、秦的關(guān)系,從歷史的教訓(xùn)來證明屈原聯(lián)齊抗秦的主張的正確。當(dāng)楚懷王重用屈原任為左徒的時候,齊、楚從親,秦國不敢侵犯。等到楚懷王聽信了上官大夫的毀謗而疏遠(yuǎn)了屈原之后,秦國就令張儀來離間齊楚的關(guān)系,破壞兩國的聯(lián)盟,以便各個擊破。張儀騙楚王說,楚國如能和齊國絕交,秦愿獻(xiàn)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圖便宜,便當(dāng)真和齊國絕交。張儀又說是獻(xiàn)地六里,不是六百里。楚懷王大怒,就興兵伐秦。楚國沒有了齊國的援助,弄得損兵折將,喪權(quán)失地。這才又命屈原出使于齊,和齊國恢復(fù)邦交。秦國又說把漢中地還給楚國來講和。楚懷王因為恨透了張儀,說不愿得地,愿得張儀才甘心。張儀居然來到楚國,收買了楚王的寵臣靳尚和寵姬鄭袖,竟又安然返國。 等到屈原從齊國回來,問楚王為什么不殺張儀,他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這樣,又上了秦國的當(dāng)。其后,諸侯兵擊楚,楚又大敗。其后,秦又騙楚懷王到秦國去,屈原勸他不要去,可是他聽了他的幼子子蘭的話到秦國去了。果然一到秦國,秦國就不放他回去,要挾他割讓土地,終至客死于秦。他的兒子頃襄王忘卻血海深仇,反而向秦屈膝,重用親秦派子蘭等人,放逐屈原。后來楚竟為秦所滅。 這些事實充分表明了楚國親齊,秦國就不敢侵犯;親秦,就吃秦國的大虧。司馬遷對屈原的政治才能是異常推崇的。本傳說屈原的《離騷》是“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彼€慨嘆說:“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笨梢娝抉R遷認(rèn)為屈原所理想的政治就是唐虞三代那樣的政治,認(rèn)為屈原主張舉賢授能。從屈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屈原這種政治傾向是強(qiáng)烈的。 《離騷》里說:“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屈原反復(fù)地論述歷代興亡,認(rèn)為亡是由于殘害忠良,而興是由于舉賢授能。他主張要替人民打算,要選賢與能,這是有民主思想的因素的。因此,司馬遷說他能夠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是正確的。司馬遷不僅贊成他的賢能政治的主張,并且認(rèn)為屈原就是賢能兼?zhèn)涞娜恕Kf:“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更多文言文學(xué)習(xí)文章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古文觀止欄目。(http://www.xigutang.com) 然而司馬遷對屈原的推崇,最主要的還在于屈原的高尚人格和斗爭精神。因為楚懷王昏庸貪婪,對外則親齊親秦?fù)u擺不定,對內(nèi)則寵任奸佞,聽信讒言。屈原雖系貴族,并非近親;雖有遠(yuǎn)大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并沒得到長久的重用?!峨x騷》里說:“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閨中既以邃遠(yuǎn)兮,哲王又不悟。”正深刻地反映了他所處的時代的楚國政治情況。屈原為了堅持自己的理想,挽救楚國的危亡,堅決地起來斗爭。他憤怒地控訴了貴族當(dāng)權(quán)派的無恥:“眾皆競進(jìn)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固時俗之工巧兮,規(guī)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彼闯馑麄兣煤诎撞环?,是非顛倒。《懷沙》里說:“玄文幽處兮,蒙謂之不章;離婁微睇兮,瞽以為無明。變白而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皇在兮,雞雉翔舞?!彼赋馑麄儗⒁褔遗綖l于危亡的地步:“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币虼?,他宣稱他決不妥協(xié):“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原修德立行,忠心耿耿,原想導(dǎo)君于堯舜之治,可是懷王竟然不識,反而信讒疏遠(yuǎn):“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怒?!背綖l于危亡,懷王是應(yīng)該負(fù)責(zé)任的,屈原對他也是不能無怨的。他說:“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彼抉R遷對屈原的為堅持理想而斗爭的精神是歌頌的,對屈原的心情是深刻了解的。他敘述屈原作《離騷》的原因是這樣的:“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庇终f《離騷》“自怨生”。說“疾”,說“怨”,可見司馬遷認(rèn)為《離騷》之作正體現(xiàn)了屈原的斗爭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