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藝》公眾平臺
ID:zhongwaiwenyi
尊重名家,力扶新人
“驢唇不對馬嘴”是人們平時愛說的一句話,常用作貶義,比喻錯的離譜。但使用者可能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事實,馬就是馬,驢只是驢,二者具有各自的獨立性,為什么非要讓驢唇與馬嘴相對,為什么非要把馬和驢相提并論呢?
在被人飼養(yǎng)的大型動物中,馬和驢同屬于大型動物,但兩者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卻截然不同。
馬受人尊崇,驢被人鄙視,似乎多年來一直如此。在布封的筆下,馬是人見人愛的動物,體型高大,俊朗飄逸,自由豪邁,不同凡響。而驢卻又蠢又笨,和馬有著天壤之別。布封的想法代表了許多人的觀念,在中國這種觀念更是根深蒂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更是把驢貶得一無是處,龐然大物卻無用,黔驢技窮真愚蠢,可能就是從此開始,驢便沒了好名聲。
其實飼養(yǎng)者和使用者都心知肚明,二者各有所用,只不過使用范圍不同而已。馬日行千里(這得是好馬),驢夜轉(zhuǎn)千圈(這不見得非得是好驢)。驢之所以不被人們接受,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堂而皇之地被人朝拜,或許是牽涉到某種心結(jié)。其實,驢和馬一樣,本無多大區(qū)別,相反,很多場合下,驢甚至比馬更有用處。人們之所以這樣對待驢,完全是因為觀念在作祟。
馬成就了男人。中國受儒家思想浸淫多年,儒家的入世思想激勵了幾千年多少代中國人。是馬幫著中國男人實現(xiàn)了治國平天下的雄夢?!澳袃汉尾粠倾^,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是男人多少年的夢想;“悔教夫婿覓封侯”是女子的心愿。一出世一入世,大相徑庭。
“收取關(guān)山”要靠“吳鉤”,即精良武器,但更離不開的是馬?!叭笋R”“兵強馬壯”,馬是有雄心男人的至寶,有了馬,男人可以就“掃六合”,可以“氣吞萬里”,有了馬,男人就是一只下山猛虎。男人以馬為伴,馬是男人最親密的伙伴。為了理想“戎馬一生”,如果死了,那就馬革裹尸,死也要死在一起。馬幫男人實現(xiàn)理想,實踐著入世的思想。馬代表著一種昂揚向上的斗志,積極進(jìn)取的精神。許多去職離官的落魄者夢里都惦念著重上馬背馳騁天下。是馬助長了男人的豪氣。只要有馬在,男人就不會趴下?;蛘哒f不甘心趴下。“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lán)關(guān)馬不前”,雪再大,路再險,又有何妨?我有馬在。
馬成就了男人的夢想,塑造了男子漢大丈夫的形象。一匹烏騅馬讓項羽產(chǎn)生了恨地?zé)o環(huán)的雄霸之氣,橫掃秦朝大地,群雄拜服,威震天下?!叭酥袇尾迹R中赤兔”,馬上的呂布是何等的威風(fēng),一人一馬獨擋十八鎮(zhèn)諸侯,把天下諸侯統(tǒng)統(tǒng)擋在潼關(guān)之下??梢坏╇x開赤兔馬,只能乖乖束手就擒?!翱柘鲁嗤秒僦R,掌中青龍偃月刀”的關(guān)羽,整個一龍馬精神的代表,生生羨煞了天下多少英雄。至于齊威王千金買馬骨,唐太宗巨資葬六駿,把馬的地位抬高到堪比將相王侯,這絕對不是為了滿足某些有特殊癖好,拋撒千金而不皺眉頭的富貴階層的欲望,恰恰證明了馬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馬對于男人來說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民間傳說中的秦瓊賣馬竟然被演繹得如此悲情。一匹黃驃馬,兩只熟銅锏,做事業(yè)的資本,闖天下的倚恃,半生相伴,一朝被迫出手,對于寧可流血斷頭的男人來說,是一個多么大的打擊。它意味著一個大男人硬生生地被生活壓折了腰,男人的尊嚴(yán)受到了最嚴(yán)重的挫折。讓我們再來看看成吉思汗的征服戰(zhàn)爭。一部蒙古民族的征服史,其實說白了就是蒙古鐵蹄的足跡記錄,想想看,如果缺少了戰(zhàn)馬,成吉思汗能走多遠(yuǎn)?這樣看來,馬受到人們的普遍尊崇就不難理解了。 馬同樣成就了文弱書生:倚馬賦詩,倚馬千言,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一旦和馬沾上了邊,立刻就變得豪氣干云,儼然一個雄赳赳的鐵血男兒,頂天立地的偉丈夫;而手中那只柔軟至極的羊毫毛筆,也仿佛變成了吳鉤,變成了畫戟,變成了丈八蛇矛,變成了無堅不摧的殺人利器,一時冷風(fēng)撲面,讓人遍體生寒?!按猴L(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十年寒窗,十年苦讀,十年醞釀,一朝遂愿,恰似多年的陳釀開封,那種氤氳之氣“呼”地迎面撲來,直沖腦門,酒徒立刻就醉了。那種喜悅,那種自豪自是無法言表,走馬觀花,讓成功的男人多了炫耀的資本,多了驕躁和輕狂。這不知道該不該叫做馬的副作用,但不管怎么說,男人對馬的依賴可見一斑。
和馬不同的是,驢的蹤影一般不會出現(xiàn)在以上的各種場合里。近日看“西游”讀“封神”,看到各路戰(zhàn)場上神仙凡人的騎乘千奇百怪,于是突發(fā)奇想,想查查看有幾個戰(zhàn)將的坐騎是驢。結(jié)果查后才發(fā)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根本看不到驢的一絲蹤影。有些人寧可步戰(zhàn)也不騎驢。后來終于在《明英烈》里發(fā)現(xiàn)了驢的蹤跡。說的是眾武舉剛逃出武科場又遇到勁敵,正在進(jìn)退無門之際,救星出現(xiàn)了。來人是隱者吳楨,他騎著一頭驢來到元將面前,然后突然從驢背上躍起,取了元將的頭顱。本來我也奇怪,毛驢在駿馬成群的戰(zhàn)場上怎么施為,看后才明白,吳老頭騎驢并不是真的想靠驢的力量取勝,驢在這場大戰(zhàn)中并沒有沖鋒陷陣,它只起到了麻痹對手的作用,幫助吳老頭偷襲成功。這是我查到的驢的最“勇敢”的一次行動。其實想想也可以理解,百萬軍中沖鋒陷陣斬將搴旗,不僅要靠武將的智勇,坐騎的因素與人一樣重要,驢無論是速度還是耐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驢上不得戰(zhàn)場也就可以理解了。如果硬要把驢拖上戰(zhàn)場,那后果肯定是自不待言。然而如果就以此拿驢說事,拿驢的短處和馬的長處相提并論,并對驢大加指責(zé),那是對驢的最大不公。
唐代的柳宗元是大家,他的話被很多人引為經(jīng)典而不假思索地接受是可以理解的。其實,結(jié)合他的際遇分析一下,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他說的關(guān)于驢的“壞話”,應(yīng)該是一個落拓文人的呼喊,是一種牢騷話,沒有了馬,就等于失去了崛起的平臺,而雖為大型動物卻幫不上忙的驢,自然就遭到急于出山的人的唾棄了,以至于給安排了一個如此悲慘的結(jié)局。而另一位大家韓愈干脆就把有本領(lǐng)的人比成了馬。在他的心目中,千里馬等同于杰出的男人。這樣一來,驢無論在名聲上還是在地位上,和馬就有了天壤之別。
中國人對驢的態(tài)度一直就不怎樣?!度龂萘x》里,孫權(quán)拿諸葛瑾開玩笑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很早以前,人們就大多不喜歡驢,只要把人和驢放在一起,那就是對人的侮辱。至少“成功”的男人們是這種想法。其實,“不成功”的男人也常常這么想。
不過,凡事沒有絕對,驢的命運也曾有過一線轉(zhuǎn)機,驢在男人圈子里也曾風(fēng)光過。那是在魏晉時期。據(jù)《世說新語》記載,當(dāng)時有兩位名人喜歡驢,一位叫王粲,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另一位叫王濟,曾做過大官。兩人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喜歡聽驢叫。以至于在他們死后,專門有人在他們的墓前學(xué)驢叫,以此來悼念他們。在悼念者的行列里,就有大名鼎鼎的曹丕。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是一個盛行玄學(xué)的時代,名人們個個特立獨行,喜歡標(biāo)新立異,追求與眾不同的行事風(fēng)格。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喜歡驢,但愛屋及烏,愛聽驢叫也應(yīng)該喜歡驢。這是我的推測。
但這之后,喜歡驢的男人就很少聽說了,在大庭廣眾之下學(xué)驢叫作為以表達(dá)對別人的敬意的做法更是聞所未聞。尤其是在唐太宗厚葬了昭陵六駿柳宗元寫了《黔之驢》韓愈寫了《馬說》以后。雄霸之氣籠罩了中華大地,英雄配寶馬成了一種思維習(xí)慣。
然而,驢的作用卻是不容忽視的,至少,它成全了落魄文人和老百姓,不管你承認(rèn)不承認(rèn)。
和驢扯上關(guān)系的落魄文人中,最著名的當(dāng)推賈島。這位以苦吟聞名的詩人,就是在驢背上完成了他那首名動天下的“推敲”詩的。據(jù)說,因為他過于投入,以至于讓自己的驢的唇對上了韓愈的馬的嘴。如果當(dāng)時賈島不是在沉吟,不是著了魔一樣沉吟在推敲中,就是借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用自己的“驢吉普”和父母官大人的“寶馬”對車。這在當(dāng)時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而賈島最后卻能免于被責(zé),并因禍得福的與高官韓愈成了至交。驢和馬的碰撞,竟然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撞出了千古流傳的詩壇佳話,這大概是賈島做夢也不會想到的。這樣的事也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不過,不管怎么說,也得感謝驢,沒有驢的冒失,也就沒有這樁文壇佳話。
名人騎過的驢很多,尤其是詩人。但驢因為被名人提及而流傳千古的卻很少。稍有提及,也是很含糊很籠統(tǒng),一槪以“驢”稱之,頂多在驢字前面加上一個表示顏色的字,如黑灰等。而馬呢,卻有太多的名字和美稱,如“烏騅”“赤兔”“的盧”“汗血”“追風(fēng)”“呼雷豹”“雪獅子”……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詩人,一介布衣而已,在他的游歷過程中一定少不了驢的蹤跡。張岱在《夜航船》中說,孟浩然經(jīng)常冒雪騎驢尋梅,并且對人說:“吾詩思在灞橋風(fēng)雪中驢背上?!睆堘肥敲髂┣宄跞?,他怎么知道這樣的細(xì)節(jié),我不得而知,不過他是文學(xué)家,想來不會空穴來風(fēng)。李白仙游一生,絕對短不了以驢代步,雖然他沒有在詩中提到驢,但驢的作用一定不小,騎驢尋詩應(yīng)該是詩人獲得靈感的重要途徑之一。他之所以不提,我想可能是因為面子問題:畢竟自己是謫仙嗎。相對于李白,陸游應(yīng)該更可愛些,這位曾經(jīng)夢想一生鐵馬冰河馳騁疆場的愛國人士,被迫脫離馬背后,也有“細(xì)雨騎驢入劍門”名句傳世。毫不掩飾地承認(rèn)了驢在他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
相對于文人,老百姓對驢的態(tài)度就好多了,在他們的心目中,驢應(yīng)該是親善大使。所以在民間傳說中,他們就給張果老找了個毛驢代步,還讓他倒騎著走,顯得非常可愛;阿凡提也得騎驢,也騎一頭調(diào)皮可愛的小驢。這二者都是懲惡揚善幫百姓解除疾苦的人物,按理說騎馬會來的更快更及時,但老百姓就是不想讓他們騎馬。其實想想也能明白,如果換成馬,隔老遠(yuǎn)就先看見一騎紅塵,接著馬嘶聲聲,馬蹄得得,再后來,飛揚的馬尾掃了路人的臉,馬蹄濺起濺起的泥土迷了行人的眼,雞因驚擾而亂飛,犬因騷動而亂叫,縱張果老如何親善,阿凡提怎樣親民,老百姓也不容易把他們當(dāng)做貼心人的。
暮春三月,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在這樣大好的季節(jié)里,騎上一頭驢,到大自然中去走走,享受一下自然美景,感受一下悠閑的樂趣,渴了累了,歇歇腳,在野地里煮一壺茶喝,絕對是人間的一大享受;農(nóng)閑季節(jié),出嫁的女兒穿上新衣服,提著禮物,背上小孩,騎上一頭小毛驢到娘家走一圈。驢想快走就快走,不想快走慢悠著也行,可以允許它邊走邊啃兩口路邊的野草。騎者悠閑四顧,清風(fēng)貼臉,鳥聲入耳,藍(lán)天白云,綠草紅花,可以盡情地欣賞享受,只要驢不突然怪叫就行。至于驢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那更是有目共睹的,搬馱東西,推碾子拉磨,拉車種地,哪一樣能缺的了它呢?
其實說到底,我認(rèn)為騎馬與騎驢代表了兩種思想,一種是儒家的積極入世的思想,另一種是道家的恬淡自然清靜無為的觀念。對于前者,人們往往冠之以積極向上的美名,而對后者,卻成了不思進(jìn)取的代稱而受到歷代文人們的詬病,久而久之,這種觀念影響了整個中華民族,也就造成了驢的悲劇。
凡事多想想,不要跟風(fēng),才會想明白一些事情;否則會造成很多傷害,很多冤案。
★★王文杰,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人,中學(xué)語文教師。喜歡讀書,愛琢磨點心情文字;愛好出行,卻總是機會不多;性喜清靜,偏又羨慕別人的活潑開朗。愿拋磚引玉,多賞美文,以獲提高。本刊特邀專欄作者。
中 外 文 藝
(ID:zhongwaiwenyi)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