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日小長假去浙東一處農(nóng)家樂村游玩,近中午時分,忽聽得村口有人高喊“爆米花嘍——”,爆米花?很久沒有看見這種場景了,一聲呼喚將我們牽回童年時光,于是興致勃勃走去。
路口大榆樹下已經(jīng)鋪排開鑄鐵球罐、炭爐、篩子等物件,爆米花老漢正在續(xù)煤生火,三三兩兩的村民魚貫而來,只見他們手中除提著秈米外,還有白糖、芝麻、豬油,甚至還有枸杞,不禁好奇地問道:“這也可以拿來爆嗎?”眾人樂了,說現(xiàn)在哪里還吃米花呀,都是做米花糖吃。
有排隊等待的年輕人不甘寂寞,拿起手機拍短視頻,做起了直播,還煞有介事地念念有詞:“樹蔭下的老漢已經(jīng)麻利地操作開來:左手搖動著球罐手柄,右手搖動著鼓風機——以前用的風箱早就不用了。現(xiàn)在手柄處的壓力表數(shù)字已顯示為0.8,他豎起球罐、套上網(wǎng)兜,吆喝一聲'爆啦’,隨著'轟隆’一聲以及噴鼻的米香味,出鍋的爆米花一股腦地的涌進了網(wǎng)兜……”起哄聲中小伙煞是得意,連老漢都自嘲道:“這個討飯活計到你嘴巴里成了香餑餑啦?”
以前爆好的米花可以裝袋直接拿走,現(xiàn)在爆好后,老漢轉(zhuǎn)身拿起深口鐵鍋,將白糖、豬油、芝麻等加上自制的飴糖水,一起放到爐子上熬糖液,起泡后倒入米花攪拌,再一起放進扁木匣,壓緊、攤涼后切割。
空隙時老漢與我們聊起了他的經(jīng)歷,1966年他14歲時就跟著父親做起了這門營生,那時人小挑不動擔子,只能拿上小木凳、大竹籃等物件跟著走。到了攤頭他專事拉風箱,沒過幾年就挑上擔子自謀生活了……那時侯活兒做不完,尤其是過年前的一段日子,村村戶戶都要排隊爆米花,有時連吃飯都顧不上,常常是靠著好心的村民送上幾個山芋、幾根玉米充饑,往往是大年夜村莊的鞭炮響了,仍然在暮色中忙碌??上КF(xiàn)在這門營生大家都懶得做,帶了好多個徒弟都做不長。
在我等人的唏噓聲中,一旁的顧客介紹說:“他現(xiàn)在是我們鎮(zhèn)上唯一還在爆米花的手藝人。”有年輕人糾正:“不能說手藝人啦,應(yīng)該稱'工匠’!”還有人議論說可以申報“非遺”傳承人。滿耳的新名詞,老漢“嘿嘿”笑著卻不搭話,收拾起家伙什兒,裝上小貨車,揮揮手,趕往下個村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