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一直對人類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人類為探索外太空做出了種種的努力。為了踏上地球以外的星球,人類嘗試過很多的辦法,也為此做足了準備。前有各國爭相探索月球,而如今,火星也成為了人類情有獨鐘的一個星球。
但是探測火星并非是易事,自1960年來先后進行了44次火星探測活動,但是成功和部分成功的次數卻只有23次。
今年七月,是火星探測期到來的時期,世界各國紛紛選擇今年七月對火星進行探測,而我國則是在今年首次參與火星探測。
探測火星有多難
火星探測任務十分艱難,雖然很早以前就有國家對火星進行探測,但是直到現在真正完成對火星探測的國家或者組織也僅僅只有四個。
為何探測火星如此艱難,主要是有以下幾種因素,一是著陸火星難度十分大。
當飛行器進入火星的大氣層后,檢測和遙控的信號就已經十分弱了,從而導致會有通訊延時的影響,因為它的影響,所以探測器要自主的完成火星著陸的全過程。進入火星大氣層后探測器要經歷所謂的“恐怖7分鐘”,這對探測器來說更是一項巨大的考驗,探測器要擁有良好的防熱措施,以及降落傘、氣囊和緩沖火箭等在這個過程中都能按程序進行工作并且非常精確確,才能保證探測器可以順利達到火星。
二是地月距離遙遠,通信困難,信號弱。
火星雖然與地球是相鄰星球,但是兩者之間的距離并不小,由于環(huán)繞太陽的軌道半徑和周期的不同,使得火星與地球的距離時遠時近。最遠的距離更是長達4億公里,即使是火星和地球最近的時候,它們也還是相隔了5600萬公里。由于火星與地球的距離遙遠,所以探測器要飛幾億千米才能到達,這也對其發(fā)射、控制、通信等技術提出了很高要求。再加上每隔26個月才會出現火星的探測窗口,如果錯過了探測窗口,那將無法到達火星。
被稱為“袖珍地球”的火星讓人類對它充滿了向往
火星,作為人類繼月球后發(fā)現的又一塊“新大陸”,人們對他一直都充滿著向往。雖然火星探測之路十分坎坷,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對他的向往。
火星是我們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火星曾經是一個像地球一樣溫暖潮濕的星球,那時火星的大氣層比今天的大氣層厚得多。這也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火星發(fā)生了什么事——地球上可能會發(fā)生同樣的事情嗎?
火星也是人類在可預見的將來可以到達的太陽系中最科學有趣的位置。盡管在過去50多年的時間里,機器人對火星的探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令人難以置信的發(fā)現,但大多數專家都認為,人類探索者可能需要確定火星上是否存在或仍然存在生命,并進行許多活動。這是單靠機器人是無法完成的其他科學研究。
震撼人心!【天問一號】發(fā)射成功
2020年7月23日,中午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fā)射成功,這是中國歷史性的一刻,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
天問一號探測任務的最大亮點有哪些?
本次【天問一號】本次進行火星檢測的探測器,主要由著陸巡視器(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與環(huán)繞器組成。不僅如此,還有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多種“黑科技”也被使用在了【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中,納米氣凝膠作為一種新型的保溫材料本次火星車使用它作為了熱控材料,它質量很輕,還具有很好的隔熱性能。
【天問一號】還具有著復雜的降落系統(tǒng),火星探測車重量達到240公斤,幾乎是我們登月車——“玉兔號”的兩倍那么重,也同樣具有更高的技術含量。
本次火星探測任務的最大亮點,就是通過一次發(fā)射來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成功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進行巡視勘測,也就是一次發(fā)射實現“巡著繞”,這也是在火星探測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fā)射具有重大的意義
【天問一號】探測火星是我國首次參與對火星的探測活動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不僅可以幫助我國增加對火星的認知,還拉開了我國深空檢測、太陽系行星探測的序幕,而且可以借此促進和帶動我國航天領域的發(fā)展以及相關高科技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一舉三得”的探測方式更是中國的一項重大的技術突破。
我們對地球可能發(fā)生的情況的分析不能僅基于一個數據點—地球的數據點。必須了解其他行星的演化,尤其是像地球這樣的行星的演化,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加明智地照顧自己的家園。
探測火星,了解火星,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更多的太空文化,更可以讓我們更加學會如何更好地照顧我們的地球母親。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