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薩拉熱窩為許多國人所知曉,那么莫斯塔爾在中國絕對稱得上小眾。
莫斯塔爾,在波黑的南部,奈萊特瓦河畔,一座古老的石橋讓其聞名于世。
從薩拉熱窩過來,可以乘坐火車、汽車,約八十公里。路程短,古城小,許多人就上午來,下午回去。我們則是住上一晚,為了不太匆忙,也為了后續(xù)的行程安排。
從薩拉熱窩到莫斯塔爾,路上的風景很美。這個美并非是前幾天看到的青青草地、散落的小木屋、牛羊兒悠然吃著草的柔美世界。不,其實也柔美,碧綠的河流敞開著寬廣的胸懷,波光粼粼,時而又變幻成細腰,婀娜多姿。相依的山脈,植被不甚豐盈,時隱時現(xiàn)的巖石,臨河削壁、挺拔,如堅毅偉岸的大丈夫,也是俊美。
放下行李,我們不急去看古城,而是從莫斯塔爾汽車站對面坐公交車直達布拉加依。約半個小時的路程中,見到的地貌更加壯美。
下車后,沿著小路走進村里。靜悄悄的,很少有村民在走動。無論是城市還是鄉(xiāng)村,總有精致的咖啡屋,或是散落路邊的咖啡店。陽光透過樹枝,落在長板木桌,我倆喝了一杯咖啡,付錢時,驚到了老公,價格太實在了。
步行幾分鐘,聽到汩汩的水流聲。走近,河水倒映著藍天白云,天上一個太陽,水里也有一個太陽。
細軟的水草在澄澈見底的水中舞動,水流越過自然形成的小壩,激起白色的水花,靜臥其上的大橋上有三二游人,緩步而行。兩岸林立的餐館、咖啡屋綠蔭盎然,鮮花簇擁。真想時光不走,我也不走!
對了,這是意外的遇見。
美麗的奈萊特瓦河綿延流淌著,我們見到了群山環(huán)繞的布拉加依清真寺。進入寺內(nèi)需要購票(國外門票很少有,價格也便宜),女性還得包頭巾,男性不能穿短褲。
布拉加依清真寺,是莫斯塔爾地區(qū)的伊斯蘭教圣地,建于奧斯曼帝國時代,建造者是伊斯蘭教神秘主義派別。寺內(nèi)格局、展示相對簡單,但是充滿特有的風情,擺放的書籍,不知道是否是經(jīng)書?
緊鄰的布納泉是歐洲最大的喀斯特溶巖泉,泉水清澈。在我們站立的對岸有小船只可以進入溶洞察看。我們只是不厭其煩的看著布納泉的水,越過一個個小壩,一路跌宕一路歡歌。
布拉加依清真寺和布納泉,歷史建筑和溶巖泉的集合,為波黑的歷史和自然遺產(chǎn)。
清真寺旁,有小小的一個店鋪,出售的物品,濃郁的風情。村民在路邊,擺放著小攤,出售自制的果酒之類。我們碰到了五、六個結隊的國人,他們來自上海。定制的旅行小團,有一講中文的外籍導游。那位稍年長的大姐,見到我倆自由行,驚訝不已。我真心的對她說:其實,你也行的!
下午回程的車很少,且間隔長。若去布拉加依清真寺,一定得注意。
莫斯塔爾城于15世紀時由土耳其建造,1878年成為奧匈帝國領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莫斯塔爾成為南斯拉夫王國的領土。盡管在戰(zhàn)爭中古城毀壞嚴重,經(jīng)濟衰退,但是,山谷美麗依舊,河流清澈碧綠。高尖的清真寺宣禮塔,有著中世紀土耳其風格烙印的監(jiān)獄、制傘坊、菜館,光滑的鵝卵石鋪就的街區(qū),商鋪林立,濃郁的伊斯蘭特色的工藝品,古老、詳和。然而摩肩接踵的游人,漸濃的商業(yè)化在淡化著古樸的韻味。
那一座聞名于世的莫斯塔爾老橋見證著這一切,而老橋背后的故事也是讓人唏噓,游人慕名前往。
莫斯塔爾老橋是建于16世紀的橋梁,橫跨奈萊特瓦河。橋的兩側生活著兩個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教堂和清真寺隔河相望,然而因為信仰不同有著敵意,不時發(fā)生沖突。427年后于1993年11月9日波斯尼亞戰(zhàn)爭期間,干脆毀了這座橋,斷絕連結東西方世界、和平相處的通道。
經(jīng)過重建,老橋于2004年重新開放。為慶祝,九名小伙子一起從大橋上一躍而下。這個在戰(zhàn)爭前原為一展雄姿,互相競賽以博取姑娘們青睞的年度運動,目前演化成收費的表演節(jié)目??赡苁羌竟?jié)的關系,我們沒有看到表演。
老橋呈拱形,4米寬,29米長。橋拱采用本地的石頭建造,橋的兩頭各有一個石砌橋頭堡,橋的墩臺為石灰石,與水邊懸崖邊上的翼墻相連。老橋給人的感覺很樸實。夕陽西下,我們和眾多游人一樣,拍老橋、拍清澈的河水、拍悠閑的野鴨子、拍沐浴著蜜糖色的民舍鑲嵌在橋拱中……如此,閑適、安好。
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熙熙攘攘擠滿了餐廳、咖啡屋。橋頭的冰淇淋品種很多,便宜又好吃。我們四處閑逛,幾次碰到上海大姐,莫斯塔爾真的很小。
盡管如此,莫斯塔爾還是波黑第五大城市。悠久的歷史,使老城及老橋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