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祈蒼天賜十年
作者:何德華
母親今年95歲,1924年農(nóng)歷5月12日出生在白蕩湖畔龍口村八咀隊。母親出生那天,天氣晴朗,萬里無云,因前面三個都是哥哥,所以母親的降生讓外公外婆非常高興,當即取名吳桂云。那時,生活在湖邊的人家日子并不好過。湖水泛濫時,村莊澤國一片,房倒屋塌,莊稼籽粒無收;匪患時作,村人無法安寧。這一年,外公家生計困難,外婆被病魔纏身,外公外婆只得將三個哥哥送人幫工,留下幼小的母親靠挖草根、采野菜度日。母親八歲時,外公外婆相繼去世,可憐的母親無依無靠,經(jīng)人介紹,到白梅鄉(xiāng)一青村何洼莊我父親的家里做童養(yǎng)媳。不料,爺爺突然病重,家里變賣田地房屋給爺爺醫(yī)治,不幸的是,第二年爺爺還是英年早逝。這樣,父親讀了兩年的私塾就休學了,幫人放??巢?,母親靠要飯回來度日。冬天,穿著單薄的破衣服要飯,常常一天都要不到半粒糧食。挨凍受餓,不止一次地昏倒在乞討的路上。有一次竟被狗咬得血流不止,至今多處傷痕猶在。母親生性要面子。一次她討到一個唐姓親戚家,想離開已經(jīng)來不及了。那好心的親戚知道母親難為情,說話間,輕輕地拿出一瓢圓子放到母親的籃子里。母親心中感激,出門幾步,想到這好像是一個遠房表爺,從此,再也沒有去過那村莊要飯了。十歲時的母親,在家擔起繁重的家務(wù),白天要飯、砍柴,晚上洗碗、喂豬。稍有不慎,就被奶奶打得體無完膚。一次母親同奶奶抬糞桶,由于母親個子小,糞水搖晃落地,被奶奶用糞瓢打她的頭部,她的頭至今仍常常作痛。有一次餓不過,母親拿一個腌蘿卜吃,被奶奶看見,又是一頓暴打……其實,奶奶也不容易,爺爺死后,大姑,小姑,小爺,都送人了,過著不是人的生活,奶奶心中痛苦??!這一切,被稍稍長大后的母親所理解了,母親的擔當也更多了。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當我父母十五歲時,奶奶去世。尚未成年的父親將家中所有物件變賣給了人家,在村民和親戚的幫助下,安葬了奶奶。從此,父母過著無依無靠的生活,家里只剩下一間破漏的灶房。夏天還好過點,冬天他們只能將松毛當被子,擠在灶膛口過夜,灰塵弄得耳朵里都是,跳蚤、虱子的叮咬自是無法避免。父親十五歲那年便經(jīng)人介紹去幫人家搞船,母親被湯溝外婆家收養(yǎng)。那幾年,日本人無惡不作,土匪為所欲為,到處搶掠,外婆家一夜之間一貧如洗。實在無法,母親又回到一青村何洼,仍過著不是人的生活。小叔父、小姑媽在人家也是無吃無穿,還常遭到毒打,母親將他們領(lǐng)回,寧愿更苦也要在一起生活。父親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男人,深知無錢改變不了家的命運。父母21歲時結(jié)婚,沒過幾天,父親便繼續(xù)外出。次年大哥出生,母親的生活更加艱難,大哥時常餓得大哭,小腳凍得像“亮魚泡”似的,母親只是流淚,又無辦法,只好再次背著哥哥,帶著小叔小姑翻山越嶺,四處要飯。一次,一老人看他們實在可憐,給了一床破了的小棉被,母親和小叔父樂壞了。小叔父挑著被子高興地回家,走到山崗的澗溝處,被子被絆了一下,掉進了水里,人也差點被水沖走,母親痛呼蒼天無眼……他們依然是天冷了就加點松毛作被,實在受不了,就點火取暖。這年,小叔父病死,母親借來兩塊大洋為他安葬,這其間母親的辛酸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母親日盼夜盼,希望父親早點回家,或是帶點銀子回家也好。母親并沒有責怪父親,她想,父親一定有他的難處。其實,父親在外面百倍努力,所攢的工資,數(shù)次托朋友帶回,哪知那位朋友好賭,把自己的連同父親的全部賭光了,回來后一次次騙過母親,又騙過父親。一天,父親終于回來了,一家五口高興得難以入睡。父親眼見灶房四面通風,實在不能居住,決定暫住母親娘家。后來在一戶好心人的山坡上搭了間草棚,“草作被,地為床,河蚌殼,做水瓢”,這就是母親當年生活的真實狀況。次年,用艱難積累的三塊大洋,買了一塊宅基地,建了兩間土房,又買了幾分田。家人依然要靠野菜、菱角、灶土、榆樹皮加把米熬成粥過日子。父親只能選擇外出幫工,家里還是靠母親支撐。真是禍不單行!可憐小姑采菱時不幸掉進河里淹死。母親含恨葬了小姑,大哥又趕上天花,好不容易才死里逃生。母親絕望之際,國家解放了,父親也回來了,家里生活稍有改變。第二年,三哥出生,母親積極參加互助組,在生產(chǎn)隊辛勤勞動。父親因為擅長搞船而進了長航。一家四口,全靠母親一人工分糧,從大食堂里,打回一份多一點的稀飯(孩子的分量是要打折的),明顯不夠吃,母親只得加水改一改,加上大哥放學回家挖點野菜,抓點小魚,才勉強讓一家人填飽肚子。不幸的是五八年“大肚子病”奪走了三哥的生命,母親痛不欲生。父親在單位特別努力,當上長航大隊長,帶領(lǐng)一百幾十號人,日夜努力工作,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由于成績突出,大禮堂中央懸掛著他一米多高的畫像。每逢開會、吃飯之前,船隊上下以軍禮的方式向他表示敬意。1961年,父親請假回家看看,準備回單位時,母親、親戚以及村民都勸父親留下,挽留再三,父親頂著痛苦和壓力只好含淚留下,從此,父親告別了領(lǐng)導(dǎo)和隊友們。以后的幾年里,長航幾次派人接他回單位,他含淚謝絕了領(lǐng)導(dǎo)的關(guān)懷,并表明了自己的心愿:家里的重擔不能再讓母親一個人扛了。父母白天做工,夜間父母親又一起從一里路外將塘泥挑到山前鋪到沙石坡上,種莊稼;冬天又去河里采藕回家。這樣家里收獲漸多,生活條件漸漸好轉(zhuǎn),母親規(guī)定子女們每星期吃一次大米飯,其實,她碗里的米飯下面都是些山芋或雜糧,為的是讓孩子吃飽米飯。母親是記恩的,明理的。自家生活好點了,不忘幫助鄉(xiāng)親。她知道父親跑過船,有點見識,希望父親為鄉(xiāng)親們能做點什么。在母親的影響下,父親不忘村民們的幫助,帶領(lǐng)村民去七家山、井邊山等處砍柴,曾數(shù)次組織村民去江南做點小生意,村民們見父親特別累,心庝地取了個綽號叫“老受罪”。父親還帶領(lǐng)村民們植樹,尤其是桐果子樹(油桐),幾年后,一榨一榨的桐油,分到每家每戶,那時造木船、做家具都非常需要,還是不錯的經(jīng)濟來源。他又發(fā)動村民利用飼料養(yǎng)豬。但是,年年大水,社員還是填不飽肚子。父親又通過熟人介紹村民去貴池造紙廠做工。這樣,各家有了零花錢,生產(chǎn)隊還可以分紅,村民們都說,我父親腦子好,心地正,人善良。其實,這背后有母親很多的支持。一晃十年過去,我和弟弟,還有兩個妹妹,相繼出生,父母將以前的兩間破草房經(jīng)過六次改造,讓家人住上了十幾間的大瓦房,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母親從不忘苦人,自己總是節(jié)衣縮食,幫助他們,母親一直教育我們要多幫苦人和有困難的人,做人要有好心。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兄弟姐妹們各自成家,也都做上了爺爺奶奶。如今,母親已年近百歲,身體欠佳已有多年,雙腿無力,臥床不起,但頭腦依然清晰,兄弟姐妹們輪流日夜陪伴。但愿母親能跨過百歲,讓兒孫們多盡一份孝心,讓母親多享一份人間樂趣。若此,那是一件幸福的事。祈禱,再求蒼天賜十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