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儉堂始建于宋代,稱為夢園,明初改為寶儉堂。原為南宋左拯、戶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文學家、詞人葉夢得故居,世代為葉氏后裔所居。1946-1949。中共蘇州地下黨市委派兩名黨員在寶儉堂以創(chuàng)辦陸巷國民小學為掩護,作為地下交通戰(zhàn),為新四軍、太湖游擊隊召開秘密會議、掩護接送干部,運送糧食彈藥,為解放事業(yè)做出貢獻。
蘇州吳中洞庭葉氏家族是東山望族,世代為官,名人輩出,其先祖曾任吳越國刑部伺郎,六世孫葉夢得更為東山葉姓光宗耀祖之人。自葉夢得后,葉氏家族又出了十個進士舉人。元末時期,葉氏家族大都在南京、揚州、宿遷、六合等地以經(jīng)商鹽業(yè)為主,后到康熙年間,又在家鄉(xiāng)購地置田千畝,設義莊、修主譜、行善事。到了現(xiàn)在,陸巷葉氏又出教授或地市級干部幾十名。
葉夢得,字少蘊,號是齋,自號石林居士,生于1077年,卒于1148年,蘇州吳縣(今蘇州吳中區(qū))人。紹圣四年(1097)登進士第,調(diào)丹徒尉?;兆跁r官翰林學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戶部尚書,遷尚書左丞。紹興元年(1131)起為江東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總管四路漕計。十二年移知福州。晚年隱居湖州卞山石林谷,自號石林居士,以讀書吟詠自樂。死后追贈檢校少保。葉夢得學問博洽,尤工于詞,風格很接近蘇軾,存詞103首;又擅長做詩,著作很多,其詩文為南北宋間之大家,《四庫全書總目》稱其“文章高雅,尤存北宋之遺風。南渡以后,與陳與義可以肩隨?!?/p>
陸巷的明清住宅的平面布局,一般以縱軸線為準繩,自外而內(nèi)次第安排照墻、門廳、轎廳、大廳、樓廳、界墻。軸線上的房屋,陸巷人謂之“正落”。正落左右各有一條縱軸線,往右為書房雜屋,左為女廳廚房。左右兩邊的房屋,陸巷人謂之“邊落”。正落與邊落間,用備弄連接。這類大型住宅,前后四進,每進房尾都用天井分隔。大廳后面的庫門,是內(nèi)宅和外宅的分界線。大廳是住宅的主要建筑,樓廳是住宅的最高建筑,大廳和樓廳是內(nèi)宅的中心,形成典型的蘇派建筑風格。
葉夢得故居寶儉堂的正是按照布局這種蘇派建筑風格來布局的。明代寶儉堂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分為三條主線。中軸線上有正門門廳、轎廳、大廳、樓廳;西軸線上為附房、花廳、書房、佛樓、西花園等;東軸線上有鐘樓、樓房及東花園等。寶儉堂在明清時均有修繕,解放后為政府托管,先后安排幾十家人居住。1980年落實政策時已殘破不堪。2001年蘇州市民許青冠、陸惠霞夫婦出資購買了瀕臨倒塌的寶儉堂,歷時四年、耗資幾千萬對其進行了全面的搶修。使之恢復當年的風姿神韻。如今寶儉堂是陸巷古村的一個旅游觀光景點,還可以供游客住宿、用餐、飲茶。
這次來動陸巷,最幸運的一件事就是在寶儉堂,我們經(jīng)過好言商洽,得以允許臨時“購票”進入游覽,相比在王鏊故居門前被拒絕,還是值得欣慰的,否則這次頂風冒雨的陸巷之行可是憾事連連了。
如下按照寶儉堂三條軸線來分別介紹這座布局莊重,格局嚴整、設計精巧、雅致幽靜的典型江南園林民居。
------------------分界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