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就是項羽在末路之際,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嘆,最后他來到烏江邊,揮刀自刎,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就這樣,他霸氣的一生最后落得個凄慘結(jié)局,令人可悲可嘆!
有人說,如果他當(dāng)初過了江東,也許可以東山再起,卷土重來。西楚霸王過了江東還能卷土重來嗎?其實鴻門宴,已經(jīng)揭曉了答案。
巨鹿之戰(zhàn),以區(qū)區(qū)五萬大軍,戰(zhàn)勝了章邯的四十萬大軍。他破釜沉舟的勇氣無人能比,他的驍勇,他的氣魄,更是無人能敵。區(qū)區(qū)五萬大軍迅速壯大,自稱為西楚霸王,他也到達了人生的巔峰。那時,提到項羽這兩個字,就會讓對方聞風(fēng)喪膽。如此厲害之人,他身上也有缺點,他的缺點在鴻門宴之時也已暴露。
一、他耳根子軟,容易輕信別人。
鴻門宴,本來是要除掉劉邦的,可最后結(jié)果卻是放虎歸山。項羽聽了叔叔項伯的話,對劉邦的敵意已經(jīng)減少了一半;劉邦的主動示弱,讓他心里優(yōu)越感爆棚;樊噲的質(zhì)問,反讓他感到一絲慚愧。在這一過程中,他早已忘記了最初的目的,反被別人牽著走,輕易地相信了他日后的最大對手劉邦。
正因為他缺乏主見,最后才中了張良的反間計,范增離開后,開始節(jié)節(jié)敗退,最后四面楚歌,垓下被圍,烏江自刎。
二、他恃才傲物,狂妄自大。
宴會上的座次:“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古代房子?xùn)|西長,所以室內(nèi)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劉邦坐南朝北,古代一般“北面”稱臣,可見項羽的意圖就顯而易見了。項羽此時就覺得自己天下無人能敵,人在得意忘形之時,頭腦就不清晰,容易聽信讒言,這時危機就會接踵而來。
三、他不會拉攏人心,最后落得個眾叛親離。
項伯是自己的叔父,也是自己的長輩,按理說是最親的人。項羽此人不拘細節(jié),肯定也不尊禮數(shù),所以無意得罪了叔父,這也為日后叔父背叛自己埋下禍根。
范增竭盡心力的幫他,“忠言逆耳利于行”,可他并不都聽信。鴻門宴上,范增幾次示意他,他都無動于衷,最后放虎歸山。
四、他用人更看重勇氣,而忽略智謀。
從對待張良和樊噲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他用人的原則,以武力為尊。張良西向坐是最卑微的座次,而張良確實有名的謀士,可見,他并沒有把此人放在眼中,可正是這個人直插他心臟,除了他的要害。
對于樊噲這樣的壯士,他卻禮而待之,賞酒又賜豬腿的,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在鴻門宴上,他對于壯士和謀士的態(tài)度,一目了然了,他用人的準(zhǔn)則也是這樣,所以他和劉邦比,勇士不少,但少的是謀士,有勇無謀,這也是導(dǎo)致失敗的原因
西楚霸王過了江東還能卷土重來嗎?答案很顯然了,他的性格使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性格決定命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