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濟水東去,十分壯觀——“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橫亙在陽谷與陰谷分界處的古長城給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接著點出泰山最高點日觀峰——“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yǐng】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dèng】,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譯】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從京城冒著風(fēng)雪啟程,經(jīng)過齊河、長清兩縣,穿過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過長城的界限,到了泰安。這個月的丁未日,(我)與知府朱孝純,字子潁,從南面的山腳登山。四十五里,路上都是石頭砌的臺階,有七千多級。泰山正南面有三個山谷。中谷(的水)環(huán)繞泰安城下,這就是酈道元所說的環(huán)水。我起初順著(中谷)進(jìn)山,路不到一半,越過中嶺,又順著西面的山谷,就到了泰山的山頂。自京師乘風(fēng)雪:乘,這里是“冒”的意思。道皆砌石為磴:為,作為。磴,石階。道皆砌石為磴,直譯為“道路上都是砌石頭作為臺階”,意譯為“路上都是石頭砌的臺階”。余始循以入:循,順著、沿著。以,相當(dāng)于“而”,連詞。通假字:其級七千有余(同“又”,放在整數(shù)與余數(shù)之間)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道者,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jī】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cú lái】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譯】古時候登泰山,沿著東面的山谷進(jìn)入,路上有個天門。東邊的山谷,是古時候稱作的“天門溪水”,我沒有到過那里?,F(xiàn)在(我)經(jīng)過的中嶺和山頂,有門檻一樣橫在路上的山崖,世人都叫它天門。路中大霧迷蒙、冰地很滑,石階幾乎不能攀登。等到已經(jīng)登上(山頂),(只見)青黑色的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yuǎn)望夕陽映照著城市,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畫,而半山腰停留的云霧,就像一條飄帶。崖限當(dāng)道者:崖,山崖。限,門檻,名詞作狀語,像門檻一樣。當(dāng),擋住。者,定語后置句的標(biāo)志。崖限當(dāng)?shù)勒?,像門檻一樣橫在路上/擋住道路的山崖。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負(fù),背。燭,照。這句話意思是,青黑色的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詞類活用:崖限當(dāng)?shù)勒撸~作狀語,像門檻一樣)定語后置句:崖限當(dāng)?shù)?strong>者(限當(dāng)?shù)赖难拢合耖T檻一樣橫在道路上的山崖)先交代登山的時間、路線——“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他們從南面山麓登山。山道“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作者選擇的路線是循中谷入——“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然后交代了古人的登山路線——“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登山過程看似輕描淡寫,但讀至下文——“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才可知登山的艱難。但作者一登上山巔,看到——“及既上,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望著座座青峰披著皚皚白雪,照亮南天。俯瞰泰安城、漢水和徂徠山沐浴在夕照中,宛如圖畫;環(huán)繞山間的云霧,就像輕柔的腰帶。這一切令人心曠神怡,作者的興奮和喜悅之情,也溢于言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