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講稿(5):學了半吊子哲學,失去常識的人最糟糕

作者:楊立華(北大哲學系教授)







我們先來講第一個問題是老子其人其書。在《史記》里面,《史記》的《老莊申韓列傳》這里面有老子的傳記。在《史記》的譜系里面,老子是什么樣的人呢?老子高于孔子還是低于孔子???還是遠遠低于孔子啊?遠遠低于孔子。因為孔子是世家。世家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諸侯啊。而老子是列傳。這還不算狠的。班固在《漢書》里面他有一個古今人表,老子列為三六九等吧,九等里面的第幾等啊?孔子當然是第一等,在第一等就那么幾個人:堯、舜、禹、孔子。孔子后面就沒人了。接著第二等,像顏淵啊列在第二等。老子在中宗,第五等。——我的算術越來越差,我以前學工科的,我的算術很厲害,現(xiàn)在不行,越學文科學覺得自己數(shù)學不行?!敲?,因此老子只是賢人中比較中等的,這是在漢代的一個看法。那么老子的地位到了魏晉時期又有一個提高。我現(xiàn)在先講歷史上的老子地位。在漢代老子地位是很低的,到了魏晉老子地位有所提高。這個提高在某種意義上是由魏晉玄學家來做,來完成的。王俾啊,郭向啊這些人。到了唐代,老子的地位被拔高了,為什么呢?因為老子據說姓李。李唐王室出自哪???按照陳寅恪,按照朱子的說法,李唐王室系出胡人。他是拓跋李,根本不是名門正派。那個時候,唐代,隋唐時期門閥觀念還很嚴格,所以那個時候李唐王室想要跟當時的大姓,比如說崔姓聯(lián)姻,那怎么可能?你雖然是皇帝,你要強迫我們,我們沒辦法;你只要是以禮求婚,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們家地位太低了。我們家雖然沒有權力,沒有金錢,但我們身份高貴。那時候貴族觀念是很強的。這個李唐沒有辦法,沒有辦法,他最后找了一個自己的先世,說我們老祖宗是老子,所以在唐代,老子的地位得到了一次提高,提高到很高的程度。當然中間經過武周的時候,就是武則天這個時候啊,武則天當時進行權力斗爭的時候,權力斗爭總要有意識形態(tài)的。你要有一個權力話語的。因為武則天是女子稱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沒有的,所以她找到一個權力資源就是佛教。因此在武周那個短暫的時期里頭,佛教要高于道教,這樣一個過程。到了宋代以后則儒家的地位再次提高,這個是沒有問題的。那這是一個簡單老子地位……老子形象和老子地位的變遷。


在漢代有一個奇怪的事情,就是一方面老子作為世俗中的人,地位被放得很低,另一個方面,老子被大大神化了,老子變成了神。變成什么樣的神呢?變成有挪動星辰啊,呼吸太極這樣的人,這樣的能力。當時有一篇文章叫《老子銘》,叫邊韶的《老子銘》,將老子出入太一這樣一個完全神化的故事。這是兩種。而且當時很多人吶拜祭老子,祭祀,當時有幾個皇帝并祠洪福老矣(?)。這些人為什么不拜孔子啊?因為孔子從不說自己有福善禍淫的能力......所謂福善禍淫就是說,你做好事,我就賜給你福報;你做壞事,我就賜給你災難。很多宗教都有這樣的,在制造宗教觀念是都有這樣的觀念,但儒家沒有。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孔子始終是世俗生活中的圣者,這個是崇拜者。那這是我覺得在漢代以后。


那么漢代以前,老子是一個什么形象?到底有沒有這個人?老子這個人和《老子》這本書是什么關系?這所有的問題本來似乎是清楚的,但到了上個世紀初年,20年代,就是整個近代學術開展以來,特別是古史辨派,這個知道哈,我在第一堂課曾經講過。特別是在古史辨的學派里面變成了嫌疑。所有的問題都變得模糊不清了。這個問題在本質上源于,在實質上源于,在《史記》的《老莊申韓列傳》里的《老子傳》其實對老子的生平已經語焉不詳了。有很多神話的因素在里面。比方說,他在《史記》的《老子傳》里面,他說老子,楚,是楚國的,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意味著司馬遷幾乎把這個老子家里的所在的胡同、街道,就差說門牌號了,都說清楚了。說名耳,字聃,姓李氏,說得如此清楚。又說他是周的守藏侍之史,守藏侍是什么呢?就是管理政府文件和圖集的,相當于我們今天的國圖圖書館館長。而且說孔子到周的時候,還曾經向老子問過禮。這講得如此清楚。


那么他后半段的時候呢?他又說,也有人說,又開始講傳說了,有人說老子是老萊子,又怎么怎么樣。說老子活到多少多少歲,以及老子后代的一些記載。一下變得模糊了。也就是說在司馬遷生活的時代,老子是誰已經成為一個懸疑,已經有諸多因素在里面了。所以在后來古史辨的考察里面考察的非常細致。比方說,在《史記》的《老子傳》里面,他講說,在老子的第多少多少代的孫子在衛(wèi)國姓什么什么,做什么什么的一個官職。那么當時古史辨的學者就考證,說你算,你算,即使老子最晚死在什么時候,即使他什么時候生孩子,到了衛(wèi)的那個時代,中間如果只有這幾代的話,每一代的時間相差50到60年。這是什么概念?就是說老子的后人,每個人到要在50或到60的時候生個兒子,然后下一代還是要在50到60的時候生一個孩子,然后當時說這個世系完全是胡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對比孔子的世系非常清楚??椎氖老挡坏?0年一代,這是非常清晰的。因此質疑了老子這個人的存在。也就是說到今天為止,盡管我們有那么多考古發(fā)掘,我們現(xiàn)在仍然不知道老子是誰。比方說我們經常討論,怎么改這本書???大家坐到一塊搞先秦的老師就說啊,老子放哪啊?就想不清楚老子放哪,是放到孟子之后?或是莊子之后啊,還是放到孔子之前???你看我們今天這個本子的尷尬位置啊,提前了,這完全是個權宜之計。提到哪了?提到孔子之后墨子之前了。對吧?但這個位置很尷尬,這個位置既不是我們通常考證所得到的知識性的結果,又不是我們傳說所認可的結果。傳說認可的結果應該怎么樣?把老子放哪呢?放到孔子之前。這是一個,老子是誰現(xiàn)在是個謎。沒有人知道老子是誰。老子是不是老聃啊?老子是不是老萊子啊?


好,現(xiàn)在再說老子跟《老子》這本書是什么關系。因此,當由于老子這個人成為懸疑,所以不加書名號的老子思想研究在某種意義上至少是一個值得質疑的研究,因為這個人到底是誰你不知道,因此我們說老子思想研究主要說什么,要加上書名號。說《老子》這本書的思想研究。


那么接著問題就出來了。《老子》這本書,圍繞這本書又有一大堆的謎團。首先這本書,什么時候出來的呀?有這本書大家都承認,而且漢代這本書已經跟今本差不多了。這個因為有馬王堆漢墓帛書。馬王堆漢墓帛書是西漢初年的,那個墓是西漢初年的。那個夾譯本(?)已經和我們今本就是基本一致了。那個時候,最底線,那個時候已經有了,這本書已經有了。但是我們現(xiàn)在要問的就是,《老子》這本書是不是一次性的寫作?或者一次性的有明確作者意識的寫作?什么叫作者意識?就像我們今天,我們寫一本書,寫一本專著,是我在寫或者你在寫或者誰在寫,一定有個作者在那。如果沒有作者就沒法分作者權。稿費不知道給誰。版稅不知道給誰。所有的問題全出來了。那作者這個觀念,如果用西方現(xiàn)代左派思潮來批評的話,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的產物。資本主義主體權運作的一個產物。私有財產觀念下構成的一個產物。這個我們不去管它。但是我們現(xiàn)在就問:第一,《老子》是不是一次性的、有極強作者意識的寫作?就說,這個人說我要寫,我要寫一本哲學著作,還要把它寫成81章,每一章都要有什么結構,這是一種寫作?;蛘?,《老子》的一個整個成篇是一個過程,這個成書過程就有幾種可能。第二,有一個叫老子的人或者不知道叫什么的人寫了一些《老子》的片段,然后之后由他的弟子和門人以及思想的追隨者逐年地在上面增加和增補,這又是一種成書的可能。這種成書的可能意味著老子寫了《老子》這部書的一部分。還有一種可能是老子干脆沒有寫這本書。老子只是一個述而不作的人,在說,由他的弟子將他的說整理成篇。這所有的這些都是有可能的。但是究竟哪種可能我們還不知道。因此我們在理解老子思想的時候,我們必須選一個假設,必須先建立一個假設。那這個假設就是,在我的課上這個假設就是《老子》是一次有意識的哲學寫作。我只說這是一個假設。我以這個假設為基礎展開我對《老子》的思考?!独献印肥且淮斡幸庾R的哲學寫作。《老子》的每一章都有其內在的結構,《老子》這本書有它針對的問題。


圍繞著《老子》這本書的成書性質啊,因為在西方世界里頭,可能漢語的這個文獻,被翻譯的最多的文獻,大概就是《老子》。這個翻譯方法有非常多的方法,其中有一種方法就是說《老子》干脆不是一個有內在結構的、有清晰問題意識的哲學寫作,它只是一些格言片斷的累積。因此有的人就這么翻譯,就把,有的人先做,對《老子》作一個整理。把《老子》說的同類意思的話全部歸并成一類,說這是一類格言,那是一類格言。然后一句一句一句這樣翻譯。就有人這么干。那這樣就幾乎把《老子》這本書的思想價值完全放棄了。因為實際上我們在閱讀,我們在理解,我們在解釋之前,我們對我們所要解釋的對象必須有一個先在的預設。對我們閱讀的對象有一個先在的預設。我們讀一本書,至少說這本書是值得我們讀的。除了那些你們被逼著讀的東西以外。有些你們被逼得讀的東西很多人都說,不值得讀,但我考試要用,說明這個考試還是有用,也是值得讀的。包括你們考試的政治教材。呵呵呵呵,也沒有辦法。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現(xiàn)在這里面這么說,如果我們把《老子》當成一堆沒有思想的內在關聯(lián)的格言,我們對《老子》的解讀是一種姿態(tài);我們把《老子》當成一個鄉(xiāng)村老頭說的瘋瘋癲癲的話,這又是一種閱讀的姿態(tài)。我們把《老子》這本書當作一個包含了偉大洞見的深刻的哲學寫作,這又是一種閱讀姿態(tài)。那么這些閱讀姿態(tài)我們都可以選擇,但同時我們又無從選擇,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是內在于一個文明中的,我們不是老外。我們所有中國人到……中國人去生活在美國或者歐洲的時候,一說人家的時候就說老外,那些老外都不什么,要是有人懂漢語的話就說你才是老外呢。我們不是他們,我們內在于一個傳統(tǒng),我們這個傳統(tǒng)一直把《老子》看作什么?看作包含了深刻洞見的偉大哲學著作。而我的假設是基于這個。這里面可以稍微引申一點,我就是跟你們講這個,你在讀一本書之前,你對這本書的總體判斷,很深刻的影響你對這本書的閱讀姿態(tài),閱讀的用心程度以及閱讀的方法。所以,大家想一想,這個很容易理解,將來我在講王弼的時候我會重復這樣的東西,那個地方我會講到解釋學的問題。


那么,我們的假設是《老子》有內在結構,有明確意識的一個寫作,這是我們的假定。那么,同時呢,我的基本假定是這樣,我對古代的東西是信的,我跟疑古派是不一樣的,我的原則是信的。他們是說沒有證據就不信,我是說沒有證據就不疑。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就是說你沒有明確的證據說這個東西不存在,比方說老子這個人,《老子》這本書沒有證據懷疑他,我就不懷疑。沒有證據駁倒他我就不懷疑。


這里面有一個假設就是說我相信第一,司馬遷不會說假話,他沒必要騙我們。由于司馬遷離老子那么近,他所了解的文獻以及了解的傳說一定比我們知道的多。因此我的第二個假設就是老子這個人存在?!独献印愤@本書即使不是他寫的,也一定是老子這個弟子之中比較早期的弟子,都甚至不是二代三代的弟子所寫下的。


而且在《老子》這本書成篇年代的判斷上,我也判斷得比較早。我個人認為是戰(zhàn)國前期,甚至是春秋末期。當然沒有證據。因為我的原則是沒有證據就不疑。因為這些都是什么?這些都是歷史上傳說中就是這樣的。那么今天因為有很多考古挖掘,其中最近的一個最重要的挖掘,這個挖掘大家可能都有所耳聞,就是郭店竹簡,郭店竹簡中發(fā)現(xiàn)《老子》的一個殘本。有《老子》中的,有一些部分的章節(jié),那這些章節(jié)能夠豐富或者能夠確定我們對《老子》的一些理解。但這里面仍然有疑問,這些疑問是你們短期內沒有必要去接觸的。你們知道就好。郭店竹簡的墓的年代,除了個別比較矯情的學者以外,基本都認為是戰(zhàn)國中前期的。


好,了解了老子這個人和《老子》這本書以后,我們就可以來看老子的思想。我們只有在我們之前預設的前提下,才能思考老子的思想,老子在想什么。


《老子》這本書非常復雜。可能上來的第一句話就很復雜。“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臺灣有一位學者叫戴景賢,他是錢穆的弟子。前段時間我們有幾個朋友在一塊和他有一個討論。他就說《老子》這本書里包含著很重要的哲學、很深刻的哲學。他說,在孔子那,我看不到很深刻的哲學。這個我當然已經,當時就反駁了他。然后呢,他說,他在一個正反合的邏輯里說,說如果在老子那哲學就已經有這么強的一個發(fā)達的觀念,為什么比老子稍晚的孔子反而不見了哲學呢?因此通過這個邏輯就一定,從一個思想發(fā)展的角度,就一定先有誰呀?先有《論語》,然后有誰啊?有墨子。然后有莊子那種懷疑論的思考,然后才有《老子》這樣比較確信的哲學思考。這是一種邏輯的理解方式。這個理解方式我是不能贊同的。第一,我們從哪里看出,《老子》的哲學就不能在戰(zhàn)國前期甚至春秋末期產生,沒有看得出來。它里面比較重要的觀點比如“道”,孔子講不講???孔子講;即使孔子不講,《子思子》講不講?《中庸》里面非常明確地講到道、天、性、命這樣非常形上的觀念。具有極高哲學思辯力的哲學文本《中庸》。以及《易傳》里頭很多的東西,《易傳·文言》、《易傳系辭》有非常高的哲學思考。包括上來,有一位自以為自己是當代最重要哲學家的年輕人叫趙汀陽,對他的“自認”我就不做評價了。他當然寫了一本不錯的書叫做《論可能生活》。這本是不錯,但是一個有限度的不錯。他呢,有一次在北大作演講,他比較敢說話,說老子那句話“道可道,非常道”的那個“道”怎么能讀成言說呢?“名可名,非常名”那個“名”怎么能讀成命名呢?這是只有我們今天語言哲學才思考的問題,老子怎么能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思考到了今天語言哲學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呢?這是很荒謬的,因為你即使不承認《老子》的話,你可以去看《莊子》,《莊子》已經講了“言不盡意”嘛,是嗎。如果那么即使你不看《莊子》,你可以去看《易傳》,《易傳》也講了“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啊。語言在表達終極洞見上的有限性,它的局限性是先秦哲學家早就看到的。但是先秦哲學家都不把語言在表達終極事物上的局限性視為一個偉大的哲學洞見,而把這視為一個終極的麻煩。也就是說,《老子》上來第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它擺明的是什么東西?。克鼣[明說,是說我在寫,我在用語言,但用語言有這樣一個麻煩,然后接著下一句話,你們想想他該說的是什么?他想說的是什么?如果我先把這個終極麻煩這個大麻煩擺出來了,然后還在寫,表明什么?我寫的東西跟你們寫的不一樣,用我寫的方式我就解決了這個終極麻煩。因此“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當然不能讀成一個偉大的洞見,說一個終極的哲學洞見,是一個在很多人看來的終極麻煩而老子認為自己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寫作方式超越和克服這東西。明白了嗎?也就是老子在某種意義上說,誰說語言不能表達“道”,我就能夠表達。這是老子。那這樣一個意思,難道是說,非要經過由孔子到墨子到莊子才能有的一個哲學思考呢?不是這樣的。但是我們回過來,我們來看一看,由于《老子》這本書很龐雜,很難讀,“窈兮,冥兮,恍兮,忽兮”又玄之又玄,離開了注本我們是幾乎不能讀,不能讀懂。如果我們今天在某種意義上用現(xiàn)代漢語的語感,以某種想當然的方式去讀《老子》,一天,《老子》五千言嘛,一天若是用功的話可以讀它十遍八遍的,但最后理解的都是錯的。甚至是不著邊際的理解。但是我們要把《老子》這本書說的東西,說的思想,跟后世注釋家解釋《老子》的思想要做出一個區(qū)分。


那這個區(qū)分是什么呢?這個我在講王弼的《老子注》的時候——我在魏晉玄學的時候會講王弼《老子注》——那個時候我會詳細地講。那么我們現(xiàn)在回來就是針對老子的本人來談。老子的很多非常高深玄妙的東西,我們如果一上手就來討論這個問題,討論老子的玄是什么?老子的道是什么?比方說按我們教材那么寫,老子的道是什么宇宙的本根,是一個形象的本體,是萬物創(chuàng)生的開始,是主宰萬物的東西,那這是一種寫作的方式,那這個寫作他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一個知識性。但這個在某種意義上我覺得,這樣的寫作這樣的哲學有一個危險,如果你不善用不善讀這樣的知識的話,你有可能帶來這樣的一個情況,就是說你學了這些哲學知識以后,它不但沒有給你看這個世界的眼光帶來任何深刻性和豐富性,反而構成了某種遮蔽。學哲學是件危險的事,學的不好變得很糟糕,學的不好就還不如不學,一點哲學也不學的人他還有了不起的常識,還可能有了不起的常識,但一旦學了個半吊子哲學,常識也沒有了,學了一些詭辯的技術,懷疑的技術,出去比任何人都能懷疑,都善于懷疑,在所有別人不能夠質疑的地方我們都能懷疑出非常豐富的花樣和層次來,那這有什么意義呢?這個世界如果懷疑不是最終指向確信的話,即使想休謨這樣的懷疑論者,像笛卡爾這樣的懷疑論者,最終的懷疑都是指向確信的。因此不作為確信技術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懷疑的技術,這個懷疑的技術就沒必要了。懷疑的技術只有作為確信技術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學哲學應該想的是我們通過哲學去學會確信。這個確信不是迷信,而是經過反思之后知其所以然的確信,有理解力的,自覺的,有自我意識的確信。


那么回到《老子》這本書里面,我們先來看他,我們先由淺入深,我們由最基本的問題來看《老子》這本書,就是有哪些話我們是一定不會讀錯的,這句話就是字面的意思,我們就不會讀錯。我們順著字面的意思不會讀錯的東西慢慢展開出看看老子最后說的那些高深的東西是要解決什么問題?,F(xiàn)在首先我們來看老子思考的歷史語境,老子是在什么樣的一個上下文里思考的呀?什么樣的一個context里思考???什么樣的一個歷史背景里思考?現(xiàn)在這個字(context)很流行,或者是一個background,這樣一個背景,什么樣的這樣的一個理解?那么他的這么一個社會背景跟孔子的社會背景,有沒有相同點,是不是同樣的一個背景,這是我們的問題。那我的回答是這樣,我的答案是孔老是同源的,但同源不是意味著思想的同源,而是意味著思想處境的同源,他們都面對著共同的思想處境。


注意我說的是孔老同源,而不是儒道同源,因為在我的理解里面,我比較相信,我比較欣賞胡適先生的一些理解,也就是說在先秦時代,實際上除了儒墨這兩家構成學派以外,別家都不構成學派,不是一個學派,有所謂老莊學派嗎?沒有這回事兒。《莊子·天下篇》里頭老子和莊子是完全的兩個學派,《莊子·天下篇》我曾經稱之為最早的學術史文章,司馬遷的父親叫司馬談,司馬談有篇文章叫《論六家要旨》,他講了六家,六家的傳統(tǒng)。到了《漢書·藝文志》的時候這六家都還在,比方說有儒、墨、陰陽、名、法、雜。雜是一個什么家?雜這個學派的宗旨何在?因為你要說一個學派的話它必有一個宗旨啊。你既然有雜家,說明雜家這個家的概念不是一個學派的概念。說明在漢代的《漢書·藝文志》和《論六家要旨》里的基本分派實際上講的是一個圖書分類系統(tǒng)。因此說什么呢?說儒、墨、陰陽、名、法這樣的東西在很大程度上相當于我們后世的經史子集這樣的,是一種圖籍分類的范疇。比方說我們就不能說有一家叫集家,我們可以說有史家,但這個史家也不是說歷史寫作構成的一個流派,不是這樣的,我們也不能說經家。經學家,可以這么說。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有明確當時并稱顯學的是儒跟墨,這個是大家比較明確的。比方說有名家這個東西嗎?哪有名家?!名家根本沒有宗旨的,名家就是以辯為事,名家就是一些辯者,是一些每天在那里搞亞洲大專辯論賽的人,天天以此為樂的一種人,這叫辯者,這叫名家?哪里有。


所以我說的不是儒家跟道家。我說的是孔老。我說孔老有同源性,他們有共同的思想處境,他們的處境就是“禮壞樂崩”。用《莊子·天下篇》的話叫“道術將為天下裂”。在《莊子·天下篇》里頭莊子詳細描述了從周代的大一統(tǒng),從周代的那樣一個統(tǒng)一的禮樂文化,如何破碎為先秦的諸子百家,其破碎的結果就是由于周代的禮樂文化的分裂,禮樂文化這個整體的分裂導致了每一個人都只能抓住這個文化整體的一個片斷,把這個片斷作為看待這個世界的全部依據和根基。明白這個意思嗎?因此等于是在這樣一個禮壞樂崩的周代的,以周禮為代表的整體精神文化破碎之后儒跟道各執(zhí)了這個文化的一個片斷。這是我們從《莊子·天下篇》的“道術將為天下裂”引申出的一個觀點。


另外一個就是,孔老的思想實際上都是面對同一個時代處境,同樣的思想和文化問題,提供的不同的解決方式。大家都認識到了這個社會處境,這個文化處境、文化狀況是不行的,同時也都認識到,我們要解決它,要想到一個辦法來解決它。但是孔和老所想到的辦法是不同的。這是我對孔老之間關系的整體判斷。那么接下來我們從細節(jié)上進入老子的思想。我們先來看最簡單的問題。我們看不錯的。第一,老子反對什么?老子贊成什么?這個我們是不會看錯的。他反對哪些東西,贊成哪些東西。順著這個線索我們可以看,老子反對不反對“厚”???你們讀沒讀過老子?有沒有一點印象?老子反對不反對“實”啊?反對不反對“樸”?。慨斎徊环磳?。老子所贊成和依據的就是這些東西。老子反對的一定是與之相對的東西。與“厚”相對的是什么呀?“薄”。與“實”相對是是什么呀?虛呀?“實”相對的是“華”?!疤摗崩献佑脕碇v他的一個深刻的哲學洞見,所以“虛”在這不能用。老子說正因為有那個空虛才有這個實。老子反對“薄”和“華”?!独献印?8章“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那孔子反對不反對“薄”和“華”呀?孔子不反對“文”,但反對不反對華呀?當然??鬃诱f“剛毅木訥近仁”,又說“巧言令色鮮以仁”。

——我很敬佩有些老先生的學問。比方說,余敦康先生吶。因為我跟他關系挺好的,我那時沒有戒酒之前我經常去他家喝酒,戒了酒之后拿白水跟他喝酒,他依然夸我說你看你看你看小楊,拿白水的時候都跟拿酒杯一樣,可見我喝酒當年功力怎樣?!?/span>


但他有一個提法,我一直很反對。他有一個所謂“儒道互補”的說法,我一直很反對。就是因為,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你比方說道家所講的對厚,wa,實的追求,道家所講的對樸實的追求,道家所講的某種退隱的生活姿態(tài),那種無為的生活姿態(tài)其實在儒家也都有。在儒家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思想里都有。我這個人……我特別追求思想的干凈,我們要學會干凈地思考,不要牽三搭四,搞不清楚。我會讓你們看到,很多老子所贊同的觀念恰恰是孔子所贊同的,很多老子所反對的觀念恰恰也是孔子所反對的。但是基于同樣的贊同和反對,看到了同樣的社會問題,兩個人導致的思想道路卻是如此地不同。這是令人比較遺憾的。


那我再問你們,為什么“剛毅木訥近仁”???我講過好多次這個話了,有很多同學也許都沒有真正理解什么叫“剛毅木訥近仁”,因為一般人剛毅就不木訥了,木訥就不剛毅了,剛毅在某種程度上,如果我們用乾坤這兩卦說的話,剛毅是乾,乾乾不息的精神,而木訥是坤順的精神,是承載。明白這個意思嗎?是厚德載物的這么一種精神。一者是乾乾不息,一者是厚德載物。所以“剛毅木訥近仁”恰恰把兩個東西結合在一塊兒了。這個恰恰說了仁的難啊。你要同時做到剛毅和木訥這兩者是非常非常的難。那么老子反對不反對強???當然?!独献印返?2章,“強梁者不得其死”,強梁者不得好死,死得不得其所。這是反對強。那末,孔子反對不反對強???孔子如果說支持強的話,他支持哪一種強,反對哪一種強啊?子路有一天問強,孔子問:“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你問的是北方的強還是南方的強,還是你的強???答案是,孔子欣賞的是“南方之強”。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只是南方之強。那這個強不正是在某種意義上不正是跟老子的柔弱有相通之處嗎?我這是不斷地讓你們看到孔老思想的貫通的因素。


第44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他反對什么?反對名,反對貨,反對甚愛,反對多藏,這個沒錯吧?


《老子》第53章,“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馀;是為盜夸?!崩献拥囊馑际钦f盜就盜了吧,你別再夸了。叫“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老子也看到了這一點,他說你奪就奪了,但你不要奪了之后還炫耀。我們現(xiàn)在有很多人就是你貪污了你還炫耀,你明明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你還炫耀,這就比較糟糕?!胺牟?,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馀”這些都是他反對的,“是為盜夸”這是他反對的。


第57章“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天下多忌諱”就是說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越是這么多的禁止,越是老百姓就越貧困。“人多利器,國家滋昏”,“利器”就是指奇技穎巧之技?!胺钭陶?,盜賊多有”,以一個簡單的方式可以用來反思我們今天的,我們今天真是法律多如牛毛,生活變得無比復雜。為什么?為什么法律多如牛毛?以前這個社會是這樣運行的嗎?一點點事情就要立契約,無論多好的朋友只要有財務往來就要立下文字,真是可悲。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已經薄到了今天這個程度,就差父母子女之間沒有立契約了,就差這個,也快了,順著這個下去我看也快了。而且現(xiàn)在所有的公眾機構想的就是我怎么擺脫責任,一個醫(yī)院你去做手術的第一個事情就是干嗎?先簽字。什么什么不是我的事,什么什么不是我的事,總之不是我的事,你只要進了醫(yī)院就生死由命了,好可怕。所以大家就紛紛遞紅包。不遞紅包怎么辦?命在人手里捏著呢,非常的可怕,而且人與人之間越來越沒有內疚感,大家都要推卸責任。那反過來呢,我們任何一個不幸的遭遇我們都要找一個承擔者,為什么今天的主體性要界定得如此明白?就是如果主體性界定得不明白的話,你在街邊有一個飛來橫禍的話,你找不到你去追究誰的責任,這個是現(xiàn)代社會必須追究的,所以醫(yī)院這種做法也有情可原,因為有些東西確實不是醫(yī)生能夠掌握的,這個我們要反過來說,也就是說一方面是百般推委責任,一方面呢是百般地刁難,百般的找茬,大家已經變成這個關系了。所以呢這個社會,法律人士越來越吃香。是不是???所以學哲學的人越來越不吃香。因為哲學想的方式是我們大家厚道一點,朋友之間嘛10萬塊錢打個電話不就完了嗎,還立什么契約啊,這是我們哲學的方式,我就是這么跟我的朋友借錢的,我的朋友都這么借給我了??纯次以趺唇慌笥训陌?,我給他寫契約,他說你是在罵我還是在罵你?有的時候我覺得是這樣,人和人之間有個基本的誠信,如果這個東西在的話,法律要那么多干嗎?法律過多的出現(xiàn)恰恰證明了誠信的缺失。


好我們再往下來,《老子》第65章“民之難治,以其智多”,老百姓之所以難治是因為他心眼兒太多啦,計謀太多啦,由于大家相互之間忽悠和防忽悠,所以智力都無比地發(fā)達,當代的中國人已經是這樣的了,落實到個人身上的時候,三十六計用的無比成熟,但落實到公益上的時候,卻無比的不成熟,所有的我們看小說里得來的技藝啊得來的陰謀詭計啊,都用不上。比方說在和中日之間的關系的時候,比方說中美之間關系的時候,為什么不多用用計謀呢?而天天在我們之間,我們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時候都是諸葛亮,但是三個諸葛亮加在一塊兒的時候卻是連一個臭皮匠就不如,這很可悲啊?!懊裰y治,以其智多”,不僅是民的智多,而且是,這個民的智多來自于誰的智多呀?是上。統(tǒng)治者智多,所以老百姓智就多。由于你用很多的技術手段來控制老百姓,最后老百姓就用各種手段來逃避你的控制。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大家就變聰明了。


第75章,“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笔扯惗嗨詫е铝嗣耩??!懊裰y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老子又反對“食稅”和“有為”。那么所有這些現(xiàn)象,我們可以總結一下,首先老子看到的當時的情況是“民彌貧”,老百姓越來越貧困,“民之饑”以及民之難治,國家滋昏,盜賊多有這些現(xiàn)象,這是老子首先看到的現(xiàn)象,這是大家通過《老子》非常清楚的可以看到的。


那么在這個混亂的世界里頭,老子必須面對的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從國家治理的角度看,如何才能使這些不正常的現(xiàn)象消失,使國家恢復清寧安定的狀態(tài)?另一個是,從個人處事的角度上,如何在這樣一個亂世里面保全自己?這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這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問題,而很顯然在老子的思考中前面一個問題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后一個問題的解決在老子看來似乎依賴前一個問題的解決的。這一點上老子和莊子不同,莊子認為即使在一個不需要我們去治理的世界里頭,我們仍然能夠有效地以某種方式保全自己,能使自己將就地生存下去,但老子認為這是不可能,這是老子和莊子的最大不同,這是我們后面要講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莊子
外儒內道——中國傳統(tǒng)處世智慧
《解讀道德經之哲學先河》
道家與儒家
道家與儒家的入世與出世
積極的入世VS清醒的處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