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做了皇帝以后,封了兩個韓信為諸侯王,名氣不大的那個來頭不小,他是原韓國國君韓襄王的孫子。也就是憑借這身貴族血脈,在秦末漢初的亂世之中,韓信賺下了一席之地。
陳勝戰(zhàn)死以后,項梁成為天下起義軍的扛把子,為了讓自己的事業(yè)名正言順,他把原楚懷王的孫子立為楚懷王,作為名義領(lǐng)導(dǎo)。項梁這么做完全是順勢而為的,因為在此之前,燕國、齊國、趙國和魏國,都打起了懷舊大旗,各自立了新王。
這時候,張良同劉邦一道,投奔了項梁。張良本是韓國貴族,一心想恢復(fù)韓國大業(yè),眼瞅著另五個國家都雄起了,張良心里著急啊!他知道自己實力不夠,就鼓動項梁,應(yīng)該擁立一個韓王,作為楚國的幫手。項梁很是老大做派,就找了一個韓國貴族韓成,立為韓王,張良則做了韓國的相國。
項梁去世以后,韓王成投奔了楚懷王,劉邦奉命西進(jìn)直奔咸陽,張良帶著韓國的人馬與劉邦合并,然后就找到了這個韓信,委任他為將軍,讓他率領(lǐng)韓國部隊,協(xié)同劉邦一起殺進(jìn)咸陽。
韓信是真把劉邦當(dāng)老大了,劉邦被封為漢王以后,要帶兵進(jìn)入漢中,韓信就找到了他,說了一番掏心窩子的話。
項羽把他自己的人封到好地方,把您封到偏遠(yuǎn)的蜀地,這明顯是欺負(fù)人了。您的手下都是東方人,不習(xí)慣西邊的伙食和氣候,肯定會眼巴巴的等著出關(guān)回家,趁著他們還有這股子銳氣,您可要早做出關(guān)的打算?。?/span>
韓信的這番忠心,贏得了劉邦的好感,在他出關(guān)和項羽爭天下的時候,就任命韓信為韓國的太尉,讓他統(tǒng)兵攻打原韓國舊地,還向他許諾,天下平定之后,封他為韓王。
再說當(dāng)時的韓王韓成,因為他留在楚懷王身邊,沒有跟著項羽一起進(jìn)咸陽,所以沒得到什么好處不說,還不許回韓國,被貶為列侯,最后干脆就被殺掉了。
除掉了韓成以后,項羽得到消息,劉邦派韓信出兵攻打韓國,這還了得,他就把自己的一個舊相識,名叫鄭昌的縣令,封為韓王,讓他帶兵去抵擋韓信大軍。
這個韓信也是猛人,他是三下五除二就攻下韓國的十座城池,沒過多久,鄭昌的就扛不住了,他城門大開,向韓信投降。劉邦非常高興,封韓信為韓王。
在之后的歲月里,韓信追隨劉邦是鞍前馬后的作戰(zhàn),可一不小心,馬失前蹄了。
那一年,劉邦叫韓信和周苛守滎陽城,可楚軍的攻勢太猛了,韓信實在守不住,就慫慫的向楚軍投降了。投降以后,他又逃了出來,重新投奔了劉邦,劉邦正在用人之際,也沒追究韓信的過失,重新讓他做了韓王。
從此以后,韓信奮勇作戰(zhàn),助劉邦打敗了項羽,平定了天下。劉邦也言而有信,正式的封韓信為韓王,封地就在潁川一帶。到此為止,為了區(qū)別兩個韓信,這個韓信被稱為韓王信。
到了第二年,劉邦的皇帝寶座做熱乎了,看問題的視角也開闊起來,他心里一盤算,韓王信打仗很有一套,他的封地潁川北面北靠近洛陽,南面挨著宛縣,東邊臨近淮陽,這些都是天下的戰(zhàn)略要地,萬一他有個什么思想活動,自己就被動了。
劉邦又一想,北面還有個匈奴,時不時的南下來騷擾,干脆啊,就讓韓王信往北面挪挪窩,把他改封到太原以北,國都定在晉陽,正好防范匈奴,一箭雙雕。
韓王信接到詔書以后,心里是一萬個不愿意,可這天子之命難以違抗,又不得不從。噯,他干脆抖了個機(jī)靈,為了表達(dá)自己忠心不二,韓王信又上書提了個小要求,我這個新封國啊,實在是太靠北,跟匈奴都搭邊了。晉陽距離邊境太遠(yuǎn),我要求把都城放在邊境附近的馬邑,這樣方便防范匈奴人。
劉邦對韓王信的覺悟大加贊賞,同意他把國都放在馬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