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運勝
何為驛,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亦指供傳遞公文用的馬。驛站。驛館。何為道,《說文》釋義:道,所行道也?!稜栄拧丰屧唬阂贿_謂之道。
故鄉(xiāng)地處九連山腹地,山高水長,是個“躍上蔥蘢四百旋”的地方。千百年來,故鄉(xiāng)就用當?shù)卮笞匀火佡浀氖^或石條鋪砌成古驛道通往山外。
在故鄉(xiāng),畫家說,古驛道是一幅濃縮的鄉(xiāng)村《清明上河圖》;攝影家說,古驛道是一道亮麗的自然風景;詩人說,古驛道是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詩;文學家說,古驛道是一篇精彩的經(jīng)典美文;史學家說,古驛道就是一部深邃的歷史典籍……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老人們說那是條千百年的古驛道,也是條千百年的客家人生產(chǎn)、生活、生存路,更是條古詩人描繪“世外桃源”那樣的美景路?!扒鷱酵ㄓ奶帲U房花木深”;“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雨里雞嗚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等等,可算是故鄉(xiāng)九連山的真實寫照了。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總是在山野鄉(xiāng)村的身邊生活著,無論貧瘠還是肥沃,荒蕪還是繁茂,也無論是地老還是天荒,山崩還是地裂,古驛道始終如一,與大地母親一起,相伴相擁,不離不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求同生死,但求共枕眠。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總是在山野鄉(xiāng)村的身邊盤旋著,無論峰端還是谷底,東西還是南北,朝上還是往下,直線還是曲折。古驛道始終挺起堅硬的脊背,昂著高穹的頭顱,邁著堅實的步伐,向著遠方伸展。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總是在大山的身邊站立著,無論春秋還是冬夏,寒霜還是酷暑,風吹還是雨打,古驛道始終圍著山間的圍屋,頂著樹木、托著花草,牽著藤蔓,拉著懸崖,扶著峭壁,手把手,肩并肩,脈相通,心相連,共擔生存風險,同享天地惠澤。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總是在山野鄉(xiāng)村的身邊匍匐著,無論人行獸走,腳踏還是輪壓,總是祼露出纖瘦的身軀,黝褐的肌膚,隆起的臂肩,搭起平臺,筑起爬梯,架起天橋,默默地承載著多重的重壓和踩踏,讓來者快捷、平安的到達;讓探索者探出天地人間的秘密;讓負重者緩解身心的壓力;讓遠行者尋覓行程的身心歡悅、讓探寶者得到勞動的惠澤恩祿。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總是在山野鄉(xiāng)村的身邊關注著,無論是人類畜禽,蟲魚鳥獸,山水樹木,花木藤草,總是無憂無慮,心胸豁達,一視同仁,笑談和祝福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樹木藤蔓的四季常青,花鮮果碩的繽紛色彩,山泉瀑布的奔涌飛瀉,飛鳥走獸的鳴聲吼嚎。古驛道自己卻默默地、無怨無悔地馱起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希望,書寫著一個又一個的動人故事,折射出一條又一條的深邃哲理。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平凡普通,憨厚樸實,但不失神奇獨特,英雄本色;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單薄纖瘦,窄小彎曲,卻不乏堅強執(zhí)著,胸懷廣闊。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崎嶇陡峭,峰仭壁脊,卻不啻曲折蜿蜒,回轉起伏。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總是令人向往,那樣的神奇、獨特,變化莫測,緊貼大地肺腑,裸露攀延,盤根錯節(jié),矗立險峰峭壁,直插峰仭壁脊,無所畏懼,天下無敵。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總是令人擁躉,那樣的蜿蜒,回轉,巨臂無蹤,蒼穹月缺,馳騁險峰狹谷,穿梭大地深處,相伴相隨,心相連,脈相通,同呼吸,共命運,擔生死風險,享天地惠澤。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總是令人敬畏,那樣的窄小起伏,時顯時隱,飄渺無跡,云懸霧壁,一攬深山腹地,肩并肩,手挽手,腳踏大地,堅實步履,向遠方前逸,延伸不息。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就是一條慈母的針線,穿引著故鄉(xiāng)一代代家鄉(xiāng)人的浪漫情懷。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就是一條五彩的飄帶,流淌著故鄉(xiāng)一代代子孫們的延綿血脈。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就是一根古老的琴弦,彈奏著故鄉(xiāng)一代代進行曲的高亢旋律。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歷經(jīng)千百年的風霜雨雪,見證了世間的冷漠溫與暖,看慣了人世間的悲涼歡樂,如“客家圣山”九連山聳立寂靜,淡泊悠然,神奇莫測,似歷盡滄桑風塵老者處變不驚,緘默深邃,永遠讓人看不穿,識不透。但我卻清楚記得,孩提成長的模糊記憶輪廓里,正是隨著故鄉(xiāng)古驛道的曲折、回轉,蜿蜒、伸展,行走在彌漫青色漂染,神秘奇異,變化莫測的石階路上,透著寂靜,寫著滄桑,且隱約藏匿著九連山那劍與火、血與淚、苦難和抗爭,戰(zhàn)爭與和平,毀滅與新生,沉淪與崛起,成功與失敗,蕭條與繁榮、質(zhì)樸與時尚,現(xiàn)實與浪漫的輝煌歷史印記和足跡,成為牽引后人向未來之路拓展延伸的精神動力。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一塊塊大小不一的青石塊或鵝卵石,長短不一的麻石板(條),歷經(jīng)人們的鋪砌成了古驛道,穿越千山萬水,執(zhí)著希望未來,向著遠方伸展而去。無論是春雨初歇,夏陽初露,秋風初拂,冬雪初凍,人們只要走在彎彎曲曲、大大小小極不規(guī)則的青石鋪砌的古道上,用腳輕輕觸碰那階梯上的石板(條),用手輕輕觸撫那路垣中的青石塊,仍然能感知到古驛道當初那顆滾燙驛動的心律,并自覺不自覺地隨那一塊塊青石頭(條)相互緊緊地黏著,使勁地擠著,自由的立著,靜寂的躺著,悠然地笑著,有榫卯式的,也有排列式的,有斜插進來的,也有立砌過去的。雖然這大小、形態(tài)不一的石頭砌成的路體、墻垣或縫隙并不都是十分地規(guī)整,卻也讓人覺得不但生機勃勃,氣象萬千,還雅趣盎然,極富立體感,就像是古戰(zhàn)場戰(zhàn)陣中的兵數(shù)組隊那樣,有方,有圓,有錐行、也雁行,還有玄襄,疏陣,數(shù)陣等,在血與火的拼殺與進退中透著堅韌和自信,在生與死的勝敗中透著喜悅和悲壯;又像鄉(xiāng)村的一群頑皮孩童,你推我,我搡你,你拉我,我甩你,在嬉鬧中滲著隨意、自在,在歡樂里透著親切、悠然。
故鄉(xiāng)的古驛道,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父老鄉(xiāng)親一代代在古驛道上為生存擔起生活的重壓,肩挑背負,揮灑汗水;有多少像趙坨、中原大兵、東征軍、東江縱隊那樣的精兵悍將,在古驛道行馭戰(zhàn)馬和糧草輜重;有多少古今仁人志士在古驛道前仰天一曲縱情高歌;有多少文人黑客在古驛道中沉醉“世外桃源”千古不朽的詩文美篇;有多少英雄豪杰在古驛道上寄托丹心難滅的愛鄉(xiāng)報國情懷!
祖輩的父老鄉(xiāng)親薪火相傳,在古驛道上為生產(chǎn)、生活、生存肩挑背負。至今我還記得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期間,與祖輩那樣奔走在故鄉(xiāng)的古驛道上,小時曾與村上的小伙伴進上、中、下八磜采楊梅、檢椎子、拾香菇(木耳)等山珍野味;曾與班上的同學勤工儉學,肩挑背負7-80斤的樟木板、枕木、鋤柄等山貨,行程近20公里,從青州大坪街到大湖(繡段街)木材站,以獲幾角錢的搬運費;還曾隨父親、兄長去增見識、學手藝,在連平高陂、中莞、左坑等地建圍屋、做家具。尤其深刻的是在70年代初在縣九連中學讀書時的情景:那時上學讀書,每個人都要從家步行到學校,且要走近20多里的崎嶇山路,途中要爬“丫髻缺”山(從山底到山頂共有108個階梯,由麻石條、青石板、青石塊等鋪砌梯次而上);“丫髻缺”過后再走一段路,有一座專門讓人歇息的老驛站(人們俗稱“丫髻缺老茶亭”),再穿越五條排(段)蜿蜒的山間古驛道。據(jù)現(xiàn)存的《重修丫髻缺碑》的碑文記載,茶亭建于乾隆五十一年間,后經(jīng)多次重修。茶亭長廊兩頭各有大門,門上各有對聯(lián):一邊是“髻廊息肩舒喘氣,山亭歇客解煩饑”另一邊是“已繞九折上五埂,再登百步顯雙丫”茶亭走廊兩側有各有石條長凳(約長20米),可供數(shù)十人同時歇腳休息,亭內(nèi)還有房間、廳堂、水池、廚房等。當我們每逢周末回家或上學時,尤其星期天下午返回學校,每個人都要背上一個星期的口糧(大米、番薯(片)菜干、青菜及油鹽等)。所以,這座老茶亭,既是我們求學中途歇息的地方,也是我們30多個同學相約集中的地點。那時,我們有個不成文的約定,就是不管同學誰先到這里,都要在這里等大家聚集齊后才走。那時的茶亭,還有一位年過六旬的老阿伯,長年累月義務為過路的行人歇息提供茶水。每逢我們上學放學來到這里時,同學們免不了要向老伯問上一聲好,再喝上老伯煮好的大碗山茶水,讓我們既解渴除乏,又心清氣爽。這時平時就喜歡樂器的我和同學,總會拿出隨身攜帶的自制竹笛,來一段當時的最流行的笛子獨奏曲《揚鞭催馬送糧忙》,或與其他同學一起來個笛子、二胡等小合奏,既消磨了等待的時間,調(diào)節(jié)了氣氛,又消除了路途的疲乏。正是這座老茶亭,默默地為我們這些求學之子,送上祝福,帶來溫馨……
可惜如今許多人早已忘記了歲月打磨的古驛道,漫步古時的青松風,留宿如今的茶花雨,過去古驛道所曾經(jīng)倔傲的棱角早已被歲月磨光,仍然是前路漫漫,坎坷依舊。而人們只知道彎彎曲曲的古驛道,披著歲月蹉跎的云雨霏飛和風塵苦旅,從遠古深處的歷史走來,又向著云霧飄浮的未來伸展而去。卻已很少有人再來光顧這殘缺不整、破損不齊的古驛道拾級而上,迎著歷史的風霜,迭著古人的腳印,在心底間輕輕地問一聲:今夕是何年?!其實,此時的古驛道,仍舊是寂靜無聲,默默無語,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還是一條歷經(jīng)風霜雨雪的古驛道,一條永遠無法長大的古驛道,一條蜿蜒曲折起伏的古驛道。過去的人馬走遠了,但行馭的腳(蹄)印還在;過去的商隊走散了,但鹽(米)的故事還在;過去的傳奇散失了,但路基上的石條石頭還在;過去威武雄壯的身影消弱了,但堅韌不屈的精神還在。雖然我無法完整準確地從人文歷史的角度去考證故鄉(xiāng)古驛道的全部,也不知曉古驛道的真正內(nèi)涵和確切的稱謂。但這并不重要,關鍵是這些歷經(jīng)滄桑歲月的古驛道上的階梯和石頭,依然存在著還完好或殘缺的路基、路肩、路階、路石,仍然鑲嵌在九連山腹地的崇山峻嶺和田野圍屋的各處地方,仍然逶迤的像一條冬眠初醒的銀蛇一樣在匍匐地爬行,且還有一群追逐夢想家園的新生代粉絲們,依舊行走在故鄉(xiāng)黃昏的古驛道上,用其青春的影子與斑駁的青石塊緊緊地迭印在了一起。我在想,如果我有時間,也去再次穿越這遠古的古驛道。如果成趣,那將顯現(xiàn)另一幅更富有詩意的山鄉(xiāng)水墨畫面:獨自一人,在古老和孤寂的古驛道上,身后牽著一匹瘦瘦的馭馬,身旁是殘枝枯葉,散落野花,枯樹纏藤、鳥獸鳴吼……經(jīng)過瞬息千年,歲月般的幽深,時光樣的黯淡,過去古驛道的久遠和輝煌的行程里,也許人們已不知古驛道穿越過多少似曾相識的身影? 觸碰過多少壯志未酬者的心靈?驚碎了多少貪婪掠奪者的美夢?
但我忘不了故鄉(xiāng),忘不了古驛道。每當在我獨處時,常常眷戀的是舊時的故鄉(xiāng),舊時的古驛道。尤其是在黃昏時分或夜色朦朧時刻,常常學著古人的樣子,在亙古的月光下,深情地尋覓那舊時的記憶和眷戀。對此,有人尋覓著故鄉(xiāng)的方位和家園的路標,有人品味著大山的輝煌與古驛道的悲愴。而我,面對這被歲月遺棄的故鄉(xiāng)古驛道,真的不知是慶幸,還是憂傷,只能讓心緒伴著九連山的山風云靄,聆聽著九連山脈吹拂的風聲,追隨著青山綠水的蜿蜒飄逸,延綿而去,再次見證千萬年九連山大地的興衰和紅塵凡俗的喜怒哀樂。一切都如眼前的一幅云繞雨霏的水墨畫上那高聳入云的山峰,靜靜地聳立在大地的上,繼續(xù)向人們訴說著故鄉(xiāng)古驛道那些古老而又神奇的故事,還有那溫柔多情的山風和瀟灑飄逸的云靄,也不知能否留住那些隨之遠逝的風鈴聲,還能否破解屬于九連山客家人所有心事的幾分神奇,幾分意境,幾分真情?!扒嗌揭琅f在,幾度夕陽紅”,歲月始終是在匆匆的歷史間流逝,但歲月能留下什么,又帶走什么,無疑還是九連山的客家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敢為人先,開拓進取,務實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而燦爛的客家文化和許多可歌可泣的神奇故事讓人傳頌至今。
啊,故鄉(xiāng)九連山的古驛道,蜿蜒、曲折、起伏、回轉。不記得是那位詩人寫道,蒼龍以海為驛,蛟蟒以池為驛;虎豹以林莽為驛,鷹隼以天地為驛;魚以水為驛,酒以心為驛;天子以江山萬里為驛,美人以英雄懷抱為驛;人之生則紅塵為驛,士之逝則西天為驛……人生的旅程也是如此,無論你是誰,也不論你在那,你總會難忘故鄉(xiāng)的山,難忘故鄉(xiāng)的水,難忘故鄉(xiāng)的路,難忘故鄉(xiāng)的老圍屋。因為,你終將會明白的,人這一生,無論在你那里,做什么,也無論是否闖出了何種天地,你永遠都離不開故鄉(xiāng)慈母那牽掛兒郎的心,永遠走不出故鄉(xiāng)那條向前延伸的古驛道。我想,只要你是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人,總會自覺不自覺地循著故鄉(xiāng)古驛道的牽引,隨著故鄉(xiāng)古驛道的步履,抖著古驛道的精神,在邁向前方的路上,去收獲像古驛道那樣悠遠的淡雅寂靜,又像古驛道那樣蘊藏的無窮力量!
作者簡介
賴運勝 廣東和平縣人,退休于市(地)農(nóng)業(yè)部門。愛好文學,有散文、隨筆、詩歌等50多萬字作品,散見于《海外文摘.文學版》、《橄欖綠》、《中國文學》、《遼海散文》、《東江文學》、《玉融文學》、《湘潭文學》、《散文詩》、《塔城文藝》、《燕山》、《嘉陵江》、《韶風》、《神州民俗》、《廣東茶業(yè)》、《中國經(jīng)濟時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等報刊雜志。
關于我們
《百姓文學》雜志社
投稿注意:
投稿時,請精選5--8篇作品、創(chuàng)作心得與作者簡介(100字以內(nèi))和生活照一起發(fā)郵箱,如有高清配圖,可一并發(fā)來,請記得完善出生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