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薈萃而成的結(jié)晶,民族的瑰寶,其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都有著教化人心的作用。
在程派名劇《鎖麟囊》中,富家女薛湘靈出嫁那天,于春秋亭避雨,恰好偶遇也在那天出嫁的貧家女子趙守貞。
這種貧富之間的相遇,再加上更是處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那種特別且巨大的落差,往往可以對人產(chǎn)生很大的沖擊。
此情此景之下,貧家女子趙守貞因感身世凄涼,竟然情不自禁地悲傷痛哭起來。
而富家女薛湘靈,見此狀,問明其中緣由,竟然慷慨解囊,把自己的鎖麟囊,贈予了她,以此作為一種勉勵和安慰。
趙守貞收下鎖麟囊后,叮囑父親趙祿寒:“問過小姐姓名,日后也好報答?!?/span>
而薛湘靈卻隔著嬌簾回答說:“相贈此囊,非為報也。”就是她并不是希望人家來報答她,而且她還特意囑咐自己的丫鬟梅香,對自己的姓名要守口如瓶,不要快嘴告訴人家。
做好事,不留名,不圖報,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清靜經(jīng)》有言:“上德不德,下德執(zhí)德。執(zhí)著之者,不名道德。”
就是說,真正有道德的人,他不會用所謂的道德來標榜自己,也不會為自己貼上“善人”或者“有德者”的標簽,來讓別人吹捧自己。
反而,他不會把這種高尚的品行,當作一種很了不起的事情,他認為他所做的一切,包括善行,包括堅守,等等這些都是理所應當,自然而然的,這是“上德不德”。
而“下德執(zhí)德”,那些看起來很有道德的人,那些讓別人知道他做了很多善事的人,其實并不是真的有德行。
因為他有所執(zhí)著,他希望把做善事當作一種,對自己人格和身份的投資,然后來抬高自己,所以這并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道德”。
《道德經(jīng)》里也講:“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span>
上德的人不表現(xiàn)為形式上的德,就像是做好事不留名的那種人或者行為,這實際上是有德的,而下德的人表現(xiàn)為外在的不離道德,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道德,然而這實際上沒有達到德。
上德的人是順應自然,無心而為,而下德的人,則是順應自然,卻有心而為,這就是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
在《菜根譚》中有一句話,就講述了下德的人,他的表現(xiàn),即“為善而急人知”,原話是這樣講的: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那些做了壞事,但是怕人知道的人,雖然作惡了,但是還有一絲改過向善的良知,這樣的人不論多壞,至少他還是“知恥”的。
而那些做了好事卻急于讓別人知道的人,雖然做了善事,但是他也是別有用心,動機不純,并不是在真正的行善,所以這也就為他之后的發(fā)展,埋下了禍根。
按照《了凡四訓》中的說法:“為善而心不著善,則隨所成就,皆得圓滿,心著于善,雖終身勤勵,止于半善而已?!?/span>
所以,做好事而生怕被人不知道的人,做善事而把自己的善行放在心上的人,這些人都不是在真正的行善,最多只能算是“半善”。
真正的善人,真正有道德的人,他們施恩不望報,與人亦不求感德。
就像開篇中那個故事中的富家女薛湘靈一樣,我對你怎樣,那都是出于至誠,由心而發(fā)的,至于你對我怎樣,我不在乎,我也不求回報,這才是“上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