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是最好的教育
一起見證孩子的成長!
“分擔(dān)”,一個讀來似乎簡單易懂的詞語,卻給予我家風(fēng)的含義。它源于一個外婆與母親間一個小小的故事。
初秋天的清晨,旭日從褐黃的田野盡頭浮起,微光飄進了窗口,襯著母親的衣衫兒,貼上傴僂的背,盡顯疲憊。一個小女孩將頭埋在被窩里,瞇縫著眼呆呆地望著母親。母親在竹椅上靠了靠,一言不發(fā)地起身,她輕推吱呀作木門,踏著沉重的步伐離開了視線。
“砰”,木門重?fù)糸T檻,小女孩一骨碌起身,胡亂穿上衣服,拖著鞋子奔向另一間房,眼前的男孩正留著哈喇子,打著鼾。她捏了捏他泛紅的臉:“起來起來!媽去做工了!走啦!”小男孩有氣無力地爬起來,打了一激靈,揩了揩眼角跳下床去。胡亂扒了幾口米湯,迷迷糊糊地奔出屋去。被晨風(fēng)凍得通紅的手緊緊攥著一把鐮刀,映著逐漸高升的光輝,兩個一前一后稚嫩的背影,快步走向了田野。
整整三畝地,父親在外地做生意,眼看季節(jié)快到了,家里雖不窮苦,勤勞的母親怎能不為父親分擔(dān),便每天下班后帶兩姐弟來割稻,等到了晚上,姐弟睡下后,她又摸黑下地。幾天晚上卻只割了不到一畝。那個母親出門后難眠的夜晚,讓姐弟下了決心。
秋風(fēng)起,稻子便律動起來,鵝黃稻葉上的晨露從葉脈劃過,墜入水田,噠噠地脆響;彎垂的稻桿與葉片輕擦,簌簌地輕響;四只腳踩出一片片蕩漾的水紋,嘩嘩地韻響,融成一曲。兩姐弟卷起褲腿,弓起脊背,屈著膝,殷紅的面龐迎水,手掌里的鐮刀由小臂和手腕控著,割過一株株水稻上垂掛著的稻穗。不時地起身抹開被汗液模糊的視線。額前的汗珠仍是順臉頰浸透了衣裳。
日光已挪步到頭頂,腳跟后的稻子也已倒下一大片,稻穗被陽光照的暖烘烘的,姐弟倆的手和心也是火熱熱的。意想到母親回家會心的微笑,酸疼的脊背又彎了下去,手臂又帶著鐮刀又揮動起來。
他們的腳掌在水田里踩出了長長的泥印,直到陽光已從面前稻穗的縫隙中透來時,姐弟倆才躺在了田邊,揩了揩臉頰上的汗,片刻后背著殘破的晚霞向家跑去。
母親早已到家,正焦急地踱著步子“哪里去了,稻子都收不及了!”
母親見狀快步走向他們,輕輕拍了拍他們的腦袋,姐弟只是相視一笑。
暮色正濃,母親立在稻田上,看到未成熟的稻穗正萎靡不振地倒在水塘里,“誰割了這畝稻田啊,這都沒熟哇!”憤怒,無奈,惋惜。一聽到母親的話,姐弟倆似了中霹靂,秋風(fēng)吹起了青黃色在稻穗,向遠(yuǎn)方飄去?!皨?。是我”姐姐竊竊的說到?!拔遥乙哺盍?,但是……”弟弟欲言又止。母親遲疑了一會,她轉(zhuǎn)過身來,凝視著。良久,她噙著淚水抱住了倆姐弟。那晚的淡淡月光只輝映了這位母親和姐弟倆。
這是發(fā)生在我外婆和媽媽間的一件小事,媽媽時常跟我講起。
我想,從那時起,“懂得分擔(dān)”一詞便刻入了媽媽的心中,流入了她血脈中,傳承著。
她愿意為家人分擔(dān)煩惱與困境,我也學(xué)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行動勝于關(guān)懷,更好的分擔(dān)是自行的幫助。為家人,做家務(wù),主動關(guān)懷,一起商討大事;為朋友,提出建議,伸出援手,真心地交談;為社會,付出自己的努力,做好社會的一份子。
現(xiàn)在,分擔(dān)不只是一個詞語,而是我們家行動中書寫下的一筆筆家風(fēng)。
小蕎居
熱愛小生活的
文藝女青年
名家點評:
分擔(dān),分享和承擔(dān)。作者通過媽媽和外婆、舅舅之間“割稻”的故事,寫出了“分擔(dān)”的要義。在時下獨生子女普遍缺乏擔(dān)當(dāng)?shù)拇蟓h(huán)境下,作者以自己細(xì)膩的筆觸寫下“分擔(dān)”的家風(fēng),讓人眼睛一亮。00后充滿希望!
——小蕎老師——
中小學(xué)作文研習(xí)社是公益的中小學(xué)生作文交流平臺,免費推送全國各地中小學(xué)生優(yōu)秀作文,讓孩子在鼓勵中成長,收獲更多的自信和快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