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沙坪壩實驗一小聽了兩天課,由北京亦莊實驗小學錢峰老師及其團隊帶來的萬物啟蒙課程。聽下來,很喜歡。 這個課從晨讀詩歌《你站在橋上看風景》中開啟,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旋律中結束,都圍繞著“橋”這個主題展開。 在整整兩天的課程里,孩子們了解了橋的結構;知道橋是怎樣造出來的;品讀了橋的詩歌;查閱了100座中國名橋的資料;動手搭建了橋;繪制了橋;讀了橋的故事、神話;演了橋的戲劇……內(nèi)容精彩紛呈,每堂課都可圈可點。 我簡單說說幾節(jié)讓我意想不到的吧! 從趙州橋到錢塘江大橋
錢老師對趙州橋的講解采用的是看視頻結合閱讀文字材料的方法。老師提問:趙州橋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石拱橋,這座橋保存到現(xiàn)在是有秘密的。它怎么能存在1400多年呢?李春考慮了多少因素才讓趙州橋千年不倒的?
孩子們從選址到用料,從精湛的做工到泄洪的功能多處分析,得出的結論非常全面,基本上找出了趙州橋的秘密。
對錢塘江大橋的教學方法又不一樣。出示圖片,三段文字材料,孩子們自讀自悟,思考或用圖解茅以升是怎么建造出錢塘江大橋的?
這次的回答更讓人驚訝。孩子們居然猜出了茅以升是用沉箱法水下作業(yè)完成大橋修建工作的。通過時代背景的補充,對資料的反復閱讀,大家也明白了能建造出大橋,不單單靠的是知識,智慧,還有從生活中獲得的靈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祖國人民的熱愛支撐著茅以升完成了大橋的修建。
課堂小結的時候,一位孩子還從茅以升先生對橋的定義中感悟到:生活中困難無數(shù),那又如何,只有我們心中有橋,有信念,人生也可以架起無數(shù)的橋梁。
《灞河的橋,春秋的柳》
這個課題很有中國文學的味道。錢老師從《涼州詞》,從玉門關講起,講到中國人為何會送別,送別時為何會折柳。一首又一首灞橋送別的詩歌在課堂上被一遍又一遍的誦讀,讀著讀著孩子們就明白了,為何會在灞橋送別,是因為歷代的詩人早已幫我們言語,那濃濃的情誼代代相傳,超越時空。
活動課《中國的神話三橋》,美術課《故鄉(xiāng)的回憶》,戲劇課《溝通》都蠻好玩兒的。
看完課后,我有一個深切的感受,萬物啟蒙課程非常不錯,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確實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不過,這個不錯是建立在像錢老師那樣優(yōu)秀的老師團隊基礎之上的,對教材熟悉,對課堂的把控老道,見識廣博,專業(yè)精深。如果不具備這樣的素質,貿(mào)然學習,可能就只能浮于表面了。看來要成為一個全課程老師,要走的路還很長。
圖文編輯:姚姚▽
△微信號:yao_fuli
?☆ 馮櫟鈞 ☆?
有點可愛、有點逗比;
喜歡放聲大笑、不愿放棄夢想的馮老師,
一直在努力!
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堅持,
成就孩子,陪伴家長。
你愿意和她一起前行嗎?
聯(lián)系馮老師
▼
E-mail: 3326132336@qq.com
歡迎大家以郵件的方式提出意見或是建議
☆? 謝謝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