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80后一枚,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對農(nóng)村和土地有不可分割的感情。偶爾看到一張二十多年前收麥子的照片讓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小時候的情景,整個下午腦子里都是農(nóng)村收麥子的畫面和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一起來回憶一下吧!
鐮刀割麥子
手工割麥子,因為還沒有機器,一人負責(zé)幾壟,那時候干活都很有激情。
田間吃飯
一干就是一天,豐收季節(jié)最擔(dān)心下雨,所以要搶收,一般都有家人送飯或自己帶飯。飯很簡單,只要有水喝、有饅頭配咸鴨蛋就好,有變蛋配啤酒更是享受。
各家都要造個場地,石滾輾平,曬麥子,輾麥子
沒有機器,牛馬就是最好的助手。能省很多力氣,要不然就只能靠人力拉,整個拉的程序就很復(fù)雜:割麥子堆成小堆,垛上架子車,拉到場地,再卸下來,一拉就是幾十趟。
石滾輾麥子,攤在場里曬干后用石滾輾,使麥籽脫落。
小時候,我爺爺也有這樣的一匹馬,爺爺也這樣趕著老馬輾麥子。爺爺去世快二十年了,一輩子辛勞,沒怎么享過?!?/p>
揚麥子也是個技術(shù)活
揚干凈后裝袋
垛秸稈 ,這也是個大工程,技術(shù)活,要又圓又大又高又實很不容易。
最快樂的就是小孩子,雖然沒有像樣的玩具,但是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玩具,秸稈堆里翻跟頭,捉迷藏,爬來爬去,那種為玩而去玩的快樂,開心到心里……
大一點的孩子,挎著小竹籃在田里撿麥穗
最大的幸福就是在田里熱得快冒煙的時候,有人騎著自行車來賣冰棍,一毛錢一根,冰涼冰涼的,還甜甜的,味道意猶未盡啊……
而我在12歲那年就騎著這樣的自行車也出去賣冰棍,進價一毛錢四個,賣一毛錢一個。
終于有機器了,最早一代是分離式的,割麥子用小手扶(我們那是這么稱呼的),割完還要再用一個打麥機脫粒。脫粒的過程依然很費力,還是需要好多人。
那個時代的人能吃苦,干勁足,雖然很累,但是人人心里有希望,臉上有笑容。
交公糧圖片
那時候交公糧都是交最好的糧食,我記得我爺爺和我爸爸把交公糧的糧食弄的最干凈,揚幾遍,還要把里面細小的雜物挑出來。交公糧要排隊,很長很長的隊,有時候一天也排不到,夜里就睡在糧車上,那時候純樸的農(nóng)民從來沒有任何怨言。
我認(rèn)為國家應(yīng)善待老農(nóng)民,提高補助和待遇,畢竟為國家建設(shè)發(fā)展做過貢獻。
老人們在麥場忙碌的身影,我的爺爺奶奶都已經(jīng)不在了,想念二老……
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隨著機械化的推廣,收麥子再也不需要那么多人力,變得簡單易行。傳統(tǒng)收麥子方式已經(jīng)成為一代人的回憶,那忙碌的場面,幸福的笑容,那一幅幅畫面成為我們割舍不掉的回憶……這時候我們更加意識到自己和農(nóng)村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和記憶中那片讓人魂牽夢繞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