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共讀 ★
《三國演義》
作者: 羅貫中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領讀者:李大剛
領讀者說
第13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
第14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書接上回,呂布在與曹操的二番戰(zhàn)中失敗,投奔徐州的劉備,委身于小沛。而朝廷方面,李傕和郭汜發(fā)生內訌,李傕劫持了皇帝,郭汜監(jiān)禁了公卿大臣,楊奉與董承救駕逃亡。曹操“奉天子以從眾望”,帶兵擊退李傕,迎接漢獻帝到許都。
而另一邊,徐州的劉備在奉命討伐袁術時,因張飛喝酒誤事,而被呂布趁機夜襲,丟失了徐州。
那么,李傕郭汜究竟因何發(fā)生內訌呢?而漢獻帝又因何能夠趁亂擺脫掉李傕郭汜的魔掌的呢?這其中有一個余則成似的臥底人物,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鐘繇。
之前我們提到了潁川系,東漢時期潁川地區(qū)有四大家族:“荀、陳、鐘、李”,同期的代表人物是荀淑、陳寔、鐘皓和李膺。四大家族為了共同的利益而進行聯(lián)姻朋黨,而他們的孫子輩的代表人物分別是荀彧、陳群和鐘繇。
而據《后漢書》中記載,南陽人陰修在擔任潁川太守期間,提拔了潁川當地的鐘繇、荀彧、荀攸、郭圖等人。陰修后來扶搖直上,官運亨通,做到了九卿之一的少府,而同屬潁川系的鐘繇、荀彧等人也順勢進入到了東漢末期的朝堂之上。
董卓掌握朝權后,潁川系的掌門人荀彧判斷董卓一定會因禍亂暴弊,所以選擇辭官回鄉(xiāng),后將宗族遷往冀州,投奔了袁紹。而同屬潁川系的鐘繇卻留在了朝廷,擔任廷尉正、黃門侍郎,而這則是潁川系的一步大棋。
政治嗅覺異常靈敏的荀彧,棄袁紹而轉投了曹操,潁川系人物隨之接踵而來,但此時的鐘繇仍然存在于朝廷一方,只不過朝堂的話事人從董卓、王允,變?yōu)榱死顐喙帷?/p>
曹操拿下兗州后向朝廷申請合法的兗州牧身份,李傕郭汜在鐘繇的力勸下,才承認了曹操兗州牧的合法地位。195年,李傕郭汜因相互爭權,已有矛盾出現(xiàn),6月份,在長安發(fā)生一一次針對李傕的刺殺未遂事件(記載于袁宏的《后漢紀》)。
這次事件的組織策劃者包括:李傕的部下楊奉、楊帛;朝廷官員侍中楊琦、黃門侍郎丁沖、黃門侍郎鐘繇、尚書左丞魯充、尚書郎韓斌。這當中的丁沖是曹操的老鄉(xiāng),“宿與太祖親善,時隨乘輿?!?/p>
后來,曹操為是否迎獻帝而征詢謀士意見時,丁沖也給曹操來信說:"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時矣。"這說明曹操和鐘繇之間,通過荀彧和丁沖,早已建立了某種秘密的聯(lián)系。
同年,尚書郎韓斌與黃門侍郎鐘繇共同策劃了漢獻帝的出逃計劃并開始實施。
196年7月,漢獻帝在楊奉、董承的護衛(wèi)下返回洛陽,而曹操則在荀彧的力主下,率軍挺近洛陽,奉迎漢獻帝遷都許昌,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戰(zhàn)略計劃得以實施,為其一統(tǒng)天下奠定了基礎。
復盤時,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潁川系用鐘繇作為朝廷內應,荀彧在外選定明主,鐘繇負責制造朝廷內亂,擇機讓皇帝出逃,而荀彧則讓輔助的明主迎奉天子。
三國歷史的暗線上,留下了潁川系重要的一步大棋。而在《三國演義》中,羅先生似乎刻意的抹掉了有關鐘繇臥底身份的所有記錄,其中的玄妙還需細細品味。
打卡集錦
阿贊
1獻帝也苦,臣子也難,生靈涂炭,百姓何辜?李傕郭汜肆意妄為,末世皇帝不如狗。
2天下大亂,意味著一次階級重新劃分,消失無蹤和順勢而起者紛紛登場。表現(xiàn)在西涼軍,自呂布始,以下犯上常態(tài)也。
3太史令王立說‘吾觀大漢氣數將終晉魏之地必有興者’,望氣之術真的存在嗎,玄之又玄。
4‘雖是計,王命不可違也’。大漢名義尤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忠義志士不得不遵命而為。
5張飛大意失了徐州,面見劉備,劉備說‘得何足喜,失何足憂’。其實內心憂憤不言而喻,奈何本身實力低微,人才就少,又是結義兄弟,只好表現(xiàn)自己的寬宏大量,然后人心自然依附。同長坂坡摔劉禪以示恩趙云一樣的意思。
上官婉兒
第十三回求獻帝的心理陰影面積。落魄的鳳凰不如雞,當漢室皇家又一次流落在外,誰都敢來分一杯羹,二賊變三賊,皇帝已毫無天家尊嚴可言,只是如玉璽一般的寶物而已,每個人都來搶都來奪。
當曹操率大軍終止這一切時,各位看官是否有些許欣慰之感,雖然出了狼窩又入虎穴,好在有人結束了這場混戰(zhàn),適當維護了皇帝的尊嚴??吹竭@里,不禁想到“秩序”二字。
《辭海》對“秩序”的解釋:“秩序,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齊守規(guī)則之意?!笔前?,我們向來講究萬物皆有序,自然界的四季交替、日月更迭尚且如此,更何況人?對于個體而言,秩序意味著大概率生存的效率,混亂卻意味著災難。
那么人與人之間的秩序感到底有多強烈?看看維系社會的規(guī)則就知道了:道德也好,統(tǒng)治也罷,這些深入人心的規(guī)則,無不營造強烈的秩序感,讓人心安。
縱然我們可以從生產資料生產力統(tǒng)治階層利益格局等等等等方面來分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不得不說正是人本身對秩序的信仰和依賴成就了這一切。
獻帝落難時,嚎啕大哭的百官就是秩序的信賴者和維護者,蕓蕓眾生既無逐鹿中原的能力,只能依靠秩序,這秩序是皇權也好,是道義也行,反正道德、統(tǒng)治已經提供了非常好的模板,每個人都能汲取一套有利于自己的“秩序”。
再回到小說中,我們看歷史故事,很容易帶入現(xiàn)在的視角評判皇權,但也不得不來一句雞賊的評論:這秩序也許不是最好的,但是那個時代最好的了。這不,獻帝落難,我一個新時代推崇民主自由的人,跟著不知道多著急,誰來幫幫皇帝??!
誰能給皇帝應有的尊嚴??!快快恢復皇權應有的秩序吧!管他什么秩序,平息混亂就好啊!
可見,秩序本無善惡好壞之分,好用就行,什么時候權力的金字塔底端個體蠢蠢欲動,重新洗牌,再換套符合大眾利益的權力秩序即可。當然,這其中有條秩序的暗線,就是道德。
劉備也是有趣,跟曹操正相反,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出兵討伐必師出有名,或符合自己的道義標準,或符合忠君之事。
明知道呂布是不忠不義之人,還以禮相待,真情也好假意也罷,呂布屯兵小沛,居然也不加以制衡,簡直是在自家門口養(yǎng)匹狼。原來看三國也跟看言情劇一樣,總為主角著急,怎么老被壞人欺負呢,什么時候黑化什么時候反擊呢?
靈玉
呂布與曹操大戰(zhàn)失敗,無立足之地。諸侯因呂布反復無常不肯接納。唯有劉備忠厚過人,收留呂布在徐州。從長遠上看,是對是錯確實難說。(不劇透,后面再說)
中央政府一團糟,李傕郭汜反目相殺,二人實力相當膠著甚久。直到曹操趕來,此時曹操文臣武將人才濟濟,兵馬糧草實力雄厚。已經比剛起兵時強了百倍。
此戰(zhàn)勝利后不但收了名將徐晃,更是得了皇帝,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戰(zhàn)略上得到主動權。一步步漸成霸業(yè)。
荀彧二虎競食之計被劉備識破(劉備雖然忠厚但不傻),又出驅虎吞狼之計。劉備只得討伐袁術。
呂布趁機突襲徐州,張飛敗走。從前一直覺得曹豹不是好人,現(xiàn)在看看也是被逼無奈啊。明明不喝酒,被張飛一次次逼得破戒,后來更是莫名挨了五十軍棍,老人家也是有尊嚴的。
楠
這兩回作為小說還是寫的很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緊湊了不像之前無關人名一大堆,描寫畫面感增強了,人物性格開始立體和鮮明。
漢獻帝東躲西藏泣不成聲的樣子我見猶憐啊,方離狼窩,又逢虎口,一句朕不可舍百官而去,頗有氣節(jié),小皇帝雖然愛哭還是有點骨氣的。
比小皇帝更愛哭的當然是劉備,次次見趙云都要哭,這次把家眷都丟了只是默然無語了,看來家眷還是不怎么重要的哈哈。當然看到下回張飛差點自刎,估計劉備知道事情發(fā)生了最重要的是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埋怨,也是情商高的表現(xiàn)。
曹操風光無限的開始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亮點是荀彧,一計連著一計,足智多謀目光如炬啊。
至于壞人李郭,還有完全沒底線的呂布,都懶得費筆墨了。
娜娜
這兩回總結一下,就是“漢獻帝東奔西走的悲慘遭遇”。漢末中央皇權極弱,從董卓起,接近皇帝的武裝勢力都可以視皇家為肥肉,吃法上能見高下。
董卓是先掠劫皇家財物,削弱皇家權威,到李傕郭汜莽夫,可以為小事被離間,以皇帝為賭斗勝利的籌碼,也可以因為共同利益,再度一起劫持皇帝。連之前的強盜頭子李樂,自恃勤王救駕有功,轉而以欺壓皇帝為樂。這些吃法都太粗鄙短視。
再寫曹操陣營謀士荀彧計策,建議曹操以正規(guī)軍營救天子以博眾望。“若不早圖,人將先我而為之矣。”是為另一種政治投機的實用方法。與之前眾人境界高下立判。
寫到獻帝回洛陽,洛陽居民僅有數百家,無可為食,盡出城去剝樹皮、掘草根食之。亂世中,未出幾年洛陽繁華盛景皆不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同為苦,依然希望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