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科舉不中,通過修改上帝的故事,不經(jīng)意間創(chuàng)立了上帝教,馮云山覺得憑上帝教能吸引農(nóng)民參加,就堅持暗中宣揚,最終積累了原始的力量。楊秀清心眼多,想到天父附身掌握了話語權,蕭朝貴學楊秀清用天兄附身分享了楊秀清的部分話語權。這樣一個精神領袖(洪秀全),一個務實護法(馮云山),一個能干軍師(楊秀清),一個能打猛將(蕭朝貴),外加兩個優(yōu)秀后備(石達開和韋昌輝)。太平天國這開局領導層還算不錯,可惜護發(fā)和猛將的早亡,為太平天國后期出現(xiàn)“力量失衡、爭權內(nèi)訌”埋下了隱患,可惜!
永安州,現(xiàn)名蒙山縣(屬梧州市),當時是廣西腹地的一座彈丸小邑,四面萬山環(huán)抱,中間只有一塊小平原。1851年9月25日,太平軍出奇制勝,毫不費力氣就襲取了這座州城,算是太平軍攻城略地拿下的第一個根據(jù)地,也成了太平天國的臨時首都。太平軍在這里屯駐達半年之久,進行了休整升級,補充了軍需物資,擴大了兵員隊伍。他們到達永安州時,能夠作戰(zhàn)的人員不到一萬,到離開永安州突圍北上時,戰(zhàn)斗隊伍已經(jīng)超過了兩萬人。
金田起義時,義軍雖已建號太平天國,但實際上并未設置政權機構,也未設官分職,只是初步建立了軍事組織,設置了從軍帥、將軍到兩司馬的各級統(tǒng)兵人員,諸領袖也只稱為主將。永安州封王和建立國家體制之后,太平天國政權才算初具規(guī)模。
同年12月17日,洪秀全下詔封立五王,明確以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并說明:以上所封諸王,均受東王節(jié)制。在國家體制上,太平天國與歷代封建王朝雖有相同,也有明顯不同之處。
首先是國家元首稱王而不稱帝,天王是宗教領袖與名義上的元首,并不具體處理國家的軍政大事。東西南北四王均加軍師的頭銜,楊秀清以正軍師的名義總攬大權,直接處理國政。這就形成一種虛君制,也可以叫做軍師責任制,因為國家政事不由君主負責而由軍師負責。封建王朝視國家為君主個人所有,因此臣民只避君主的諱,只有君主的親戚才稱為皇親國戚。太平天國則視國家為首義六王所共有,因此,六王的名字都要避諱,六王的兄弟均稱國宗,六王均得世襲王位。國家大事要由六王合議才能決定。這種合議制度比君主一人獨斷自然要好得多,這也是太平天國前期發(fā)展比較輝煌的原因之一。
初期的太平天國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馮云山,他為了顧全大局,加強團結,在六人領導集團中,自愿退讓居于第四位。實際上,他和洪秀全同是上帝教的創(chuàng)始人,又是紫荊山根據(jù)地的建立者,論功勞并不低于洪秀全,在領導集團中居第二位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他看到楊秀清確有很強的領導能力,楊秀清與蕭朝貴在紫荊山發(fā)展的隊伍中又享有很高的威信,為了集中力量,對付強敵,他自愿以僅次于洪秀全的天父第三子的地位而退居楊、蕭之下,受封為南王。
太平軍占領永安州之后,清軍尾追而至,四面被圍。太平軍除嚴了固守州城外,更在四郊筑壘據(jù)守。清軍方面屢次派出間諜,混入州城進行破壞,但都未成功。后來,清軍收買了太平軍中的叛徒周錫能,要他行刺太平天國的諸領袖,并發(fā)動內(nèi)應。楊秀清偵察到了這個陰謀,他并未直接揭破,借用天父下凡附身說話的辦法當眾指出,指出周錫能對太平天國不忠,嚇得他惶恐認罪,被處死刑。通過處理這個叛徒,大大地提高了楊秀清天父下凡一事在群眾中的威信。
1852年2月3日,太平天國頒行了天歷。農(nóng)民革命政權頒行自己的歷法,這是史無前例的。天歷為馮云山所創(chuàng)制,以366日為一年,單月31日,雙月30日,年年不變。二十四個節(jié)氣,也各有固定的日期。這個歷法雖比較粗疏,仍須改進,但是革命政權能夠不用封建王朝的正朔,推行自己的正朔,卻很能振奮人心。1852年2月8日,正是太平天國壬子二年正月一日。天歷從這一天起開始推行。
太平軍在永安州被圍日久,雖然糧食儲備較多,但是因為受到清軍封鎖,油鹽火藥等物資都很缺乏。長期固守,陷于被動,迫使太平天國領導集團決心突圍北上,進取中原。1852年4月3日,洪秀全降下《永安破圍詔》,號召全軍男女老幼拿起武器,同心放膽同殺妖魔。兩天后,太平軍乘雨突圍,清軍在后尾追。太平軍在山高路險的途中設伏,圍殲追兵,同時擊斃了清軍中的四個總兵,震懾了追兵。
太平軍乘勝北上至桂林。因為城內(nèi)清軍盡力抵抗,圍攻月余不下,于是撤圍向湖南進軍。路過全州時,馮云山被敵人的炮火擊中,受重傷。輾轉到達全州城北湘江上的蓑衣渡時,太平軍又遭遇到清軍伏兵襲擊,船只輜重全部損失,被迫改道從陸路進軍,在湖南道州一帶休整了兩三個月。
蓑衣渡一戰(zhàn)的最不可彌補的損失就是馮云山因受傷后,未得到有效救治而殉國。洪秀全創(chuàng)立上帝教雖然在前,但是作為農(nóng)民革命運動的太平天國,則是馮云山一手創(chuàng)建的。洪秀全是在紫荊山根據(jù)地已經(jīng)建立之后,再次前來探訪,馮云山毫不猶豫地尊他為教主。后來為了加強團結,馮云山又一再謙讓,在位次上退居楊、蕭之后。太平天國許多開國工作都是他做的,天歷也是他創(chuàng)制的。他創(chuàng)業(yè)吃苦在前,在名位問題上卻一再退后,這種謙讓的美德使他成為太平天國的一代完人。參加革命較晚的太平天國軍民并沒有見過馮云山的面,但是輾轉相傳,大家都知道“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因此常有對他深深懷念的人。
太平軍在道州休整的時候,有些戰(zhàn)士因懷念故鄉(xiāng),要求由永明經(jīng)灌陽打回廣西。在以農(nóng)民為主的隊伍中,出現(xiàn)這種懷念鄉(xiāng)土的情緒是很正常的事。但是這種情緒卻可能導致革命的半途而廢與失敗,此時,楊秀清執(zhí)行了正確的戰(zhàn)略,他堅持部隊繼續(xù)向北進軍,打到中原去。他努力說服存在這種消極退守情緒的人,用他和蕭朝貴的名義發(fā)布振奮人心的《奉天討胡檄》,指責清廷無道,申明民族大義,號召全國人民參加革命,推翻滿清,光復祖國。在這種義正詞嚴的號召之下,湘南廣大貧苦農(nóng)民和早已流離失所的勞動者,紛紛參加革命。天地會的隊伍本來也以反清為宗旨,所以他們也成群結隊前來參加。初到道州時,他們兵力不及一萬,不久就擴大到五萬人以上。既然這些貧苦人民在清廷封建統(tǒng)治下飽嘗了暴政的痛苦,當然愿意參加到這支以“推翻清廷,建立人間天國”為宗旨的革命隊伍中。這次擴充隊伍,就是太平天國歷史上有名的湘南擴軍,這里面楊秀清發(fā)揮的作用是比較大的。
由以上可知,馮云山最大的功績在于立國,楊秀清最大的功績在發(fā)展壯大太平天國,如果馮云山和蕭朝貴不過早犧牲,太平天國后期的悲劇可能不會發(fā)生。
同年9月,休整后的太平軍分批出發(fā),北攻長沙。當太平軍初到長沙城下時,長沙城防空虛,人心惶恐,本有一鼓作氣攻下的可能。可惜進攻長沙的主帥西王蕭朝貴親臨城下督戰(zhàn)時,不幸被敵人的炮火擊中,第二天即傷重犧牲,致使全軍銳氣受挫。敵人的援兵又不斷到達,以致久攻不克。蕭朝貴是太平軍中有名的勇將,屢次擔任先鋒,為革命立下汗馬功勞。他的犧牲,是繼馮云山殉國之后革命事業(yè)的又一重大損失。長沙不能攻克,長期頓兵堅城之下是很危險的。楊秀清決定撤長沙之圍,西渡湘江。同年12月3日,義軍占領了洞庭湖邊的益陽,益陽一帶的船戶紛紛參軍。太平軍得到了大量船只,就決定改由水路向北進軍。全軍十余萬人分乘幾千條船,在碧波萬頃的洞庭湖上揚帆急駛。12月13日,就一舉攻下洞庭湖口的咽喉要地——岳州。清廷提督博勒恭武棄城逃跑,后來被清廷處死。
當時清軍各路追兵還在長沙附近徘徊,弄不清太平軍的去向。而太平軍已經(jīng)放棄岳州,揚帆順流而下,直撲漢陽和武昌去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