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讓大唐由盛而衰的“安史之亂”爆發(fā)。
這場叛亂歷時八年才被平息,對于唐朝而言,在平息叛亂的過程中,功勞最大的有三個人,是郭子儀、李光弼(契丹族)、仆固懷恩(鐵勒族)。
因為功勞大,且掌握有兵權(quán),在“安史之亂”被平定,政局稍微穩(wěn)定后,這三位功臣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朝廷的猜忌。
郭子儀最灑脫,也最懂政治,為讓朝廷放心,主動交卸兵權(quán),回朝任職,得到了唐朝幾任皇帝的恩待。
李光弼和仆固懷恩或許因為是少數(shù)民族將領(lǐng),性情桀驁一些,對政治上的事情似懂非懂,都舍不得權(quán)力被剝奪,和唐朝起了一些糾葛。
李光弼還好一些,他僅僅是不敢放棄權(quán)力回朝,有擁兵自重的傾向,但最終沒有跟唐朝翻臉,最后郁郁而終,也算保住了晚節(jié)。
而仆固懷恩卻走向了造反的道路,不惜“糾合諸蕃”二十萬眾攻唐,晚節(jié)不保,甚是可惜。
為什么說他可惜?因為仆固懷恩不但在平定“安史之亂”時立下過汗馬功勞,其家族中人,也有數(shù)十人為唐朝捐軀。
史載:“懷恩與賊百戰(zhàn),闔宗死事至四十六人”。
除舉族數(shù)十人為國殉難外,仆固懷恩還曾親手斬殺向敵人投降的親兒子仆固玢,“懷恩子玢戰(zhàn)敗降虜,已而自拔歸,懷恩怒,叱斬之?!?/span>
由上述記載看,這絕對應該是個大忠臣,他卻為何要造反?
根據(jù)史書上的記載分析,是唐朝和仆固懷恩互相不信任導致。
在“安史之亂”爆發(fā)前,仆固懷恩的官職不過是朔方軍左武鋒使,是郭子儀的部下。
但在叛亂平息后,他搖身一變,已經(jīng)官拜“檢校左仆射、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jié)度使、太子少師”,還被唐朝冊封為“大寧郡王”。
這絕對是一飛沖天,且掌握著實權(quán),幾乎又是一個強大的藩鎮(zhèn),他又是異族,有安祿山、史思明的前例,朝廷對他不放心是當然的。
而對于仆固懷恩的心思來說,他的官職、權(quán)力是用浴血奮戰(zhàn)的軍功換來的,家族還死了那么多人,他覺得是應得的,并且,想一直保留著這份權(quán)力。
說穿了,就是唐朝為防止出現(xiàn)下一個安祿山、史思明,想削藩,仆固懷恩不干。
而且,仆固懷恩到底是異族將領(lǐng),不像郭子儀那樣的漢族將領(lǐng),沒有刻在骨子里的忠君思想,愿意放棄打拼出來的權(quán)力,和唐朝的矛盾注定不可調(diào)和。
史書上的記載對仆固懷恩抱有一定的同情心理,認為仆固懷恩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時任河東節(jié)度使的辛云京(世家子弟,其轄地和仆固懷恩的轄地接壤)和宦官駱奉先逼反的。
史載:“辛云京內(nèi)忌懷恩......會監(jiān)軍駱奉先自云京所歸,云京已厚結(jié)其歡,因言懷恩與可汗約反狀明白?!?/span>
但辛云京的告發(fā)未必就是空穴來風,仆固懷恩在跟唐朝正式翻臉前,或許沒有想到要造反,但卻想繼續(xù)做安祿山式的藩鎮(zhèn)。
在“安史之亂”后期,河北地區(qū)的安祿山、史思明的部將們大規(guī)模向唐朝投降。
仆固懷恩當時是唐朝在河北地區(qū)的軍政一把手,他沒有幫助唐朝削弱這些參與“安史之亂”的叛將們的心思,反而幫這些叛將要官,要權(quán)。
史載:“懷恩恐賊平寵衰,故奏留(薛)嵩等及李寶臣分帥河北,自為黨援?!?/span>
唐朝為此在河北地區(qū)大封降將們?yōu)楣?jié)度使,而這些因為仆固懷恩的保薦,搖身一變?yōu)楣?jié)度使的叛將們,自然以仆固懷恩馬首是瞻。
這相當于原來安祿山起家的根據(jù)地上,依舊不是唐朝政府當家做主,還是仆固懷恩這個大藩鎮(zhèn)帶著一幫小藩鎮(zhèn)在管理。
所以,即使沒有辛云京和駱奉先聯(lián)手告發(fā)仆固懷恩造反,仆固懷恩自己也在走向藩鎮(zhèn)割據(jù)的道路,目的就是為了保住權(quán)力。
本來,在辛云京和駱奉先告發(fā)仆固懷恩有異心時,唐朝當時的執(zhí)政者、唐代宗是不怎么信的。
但仆固懷恩為自證清白,給唐代宗上的一封奏疏,讓唐代宗開始傾向于相信辛云京和駱奉先。
因為,仆固懷恩憤慨的在奏疏中指責唐代宗薄待功臣:“是陛下蒙塵故吏,曾不別加優(yōu)獎,卻信嫉妒謗詞,子儀先已被猜,臣今又遭毀黷。弓藏鳥盡,兔死犬烹,臣昔謂非,今方知實?!?/span>
不僅如此,仆固懷恩還語帶威脅:“陛下若不納愚懇,且貴因循,臣實不敢保家,陛下豈能安國?”
不知道仆固懷恩是基于什么心理在給唐代宗的奏疏中寫這些話語的,但這些話語確實不是臣子該寫給皇帝看的。
或許就是因為這份奏疏,唐代宗開始擔心仆固懷恩想造反了,幾次派人去河北召仆固懷恩入朝,但仆固懷恩不敢去,由此,造反的因種下了。
唐廣德二年(公元754年),仆固懷恩出兵攻打河東辛云京:“仆固懷恩既不為朝廷所用,遂與河東都將李竭誠潛謀取太原,辛云京覺之,殺竭誠,乘城設(shè)備。懷恩使其子瑒將兵攻之,云京出與戰(zhàn),瑒大敗而還,遂引兵圍榆次?!?/span>
唐朝派郭子儀出馬,因仆固懷恩的部將大多都曾經(jīng)是郭子儀的部下,所以,絕大多數(shù)被郭子儀說服,背叛了仆固懷恩。
并且,仆固懷恩的兒子仆固玚在攻打辛云京時,因戰(zhàn)事不利暴打士卒,反被部下殺害,仆固懷恩遭遇重大打擊。
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仆固懷恩走投無路之下,“誘回紇、吐蕃、吐谷渾、黨項、奴剌數(shù)十萬眾俱入寇”,直奔唐朝都城長安而來。
不過,這次唐朝的運氣相當不錯,唐代宗都下詔要御駕親征了,可仆固懷恩卻突然死了,“懷恩領(lǐng)回紇及朔方之眾繼進,行至鳴沙縣,遇疾舁歸......死于靈武?!?/span>
仆固懷恩死后,這些異族聯(lián)軍無人整合,開始分散進攻唐朝,陸續(xù)被唐朝擊退,震驚唐朝的“仆固懷恩之亂”平息。
“安史之亂”中唐朝三大功臣之一的仆固懷恩終究在史書的記載中,成為了叛臣。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
聯(lián)系客服